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73页

白术甘草。
治破伤风。冬月加桂枝。同当归地黄芍药干漆延胡五灵脂京三棱牡蛎粉。治血瘕。同白芷茜 根黄 银花生地。能排脓消瘀血。同甘菊当归地黄天冬白芍炙草。专主血虚头痛。火盛者加 童便服。同归尾桂心牛膝。治子死腹中。同续断熟地白胶杜仲山萸五味人参黄 枣仁。治血 崩久不止。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风热上冲。头目 眩晕。或胸中不利。川芎槐子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用茶清调下。胸中不利。以水煎服。
首风旋晕。及偏正头疼。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丸如弹子 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崩中下血。昼夜不止。千金用川芎一两。清酒一大盏。煎取五分。
徐徐进之。圣惠加生地汁二合。
〔论〕芎 三月生苗。禀春气已深。故温。至八月始于根下结芎 。而以九十月采之。
后时则虚恶。是又得金气之全者。故其味由甘而辛。辛胜甘劣也。夫气禀于温以生。而味结 于根下者。又辛甘之阳。所以气浓升浮。合于人身天地之肺而至于极上。故兹物能畅真气。
亦即过用能散真气也。遍阅方书主治。大抵能达阳于阴中。即能贯阴于阳中。始终在血分畅 其气者。故海藏专以益肝为言。而曰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却又言补风虚者。以血脏原 属风脏。惟能达阴中之阳。则风化斯行而诸寒冷气自散也。明于阴中之阳不化。可以悟诸血 证之治悉本风虚。明于风虚之义。又可以悟肝风并肝血虚肝气燥之故矣。抑何以并入手厥阴 气分。盖肝之上行而媾于肺。肺即媾于肝而下行。其下行者乃合于足厥阴同气之心包络以生 血焉。总以全肝之用而已。人身清阳能升。浊阴能降。此气化血生之原也。芎 上至巅顶。
下至血海。不惟握升降清浊之枢以为化原。实能由风脏血脏之化机以为生育。故治血虚头痛 为圣药。至于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以及吐衄溺血。皆可推风虚之义以治之。惟风 淫者不任受耳。总之。阳陷阴中及阳不能畅阴之证。此味乃所宜投。如下之阴虚不守而阳僭 于上。及上之阳盛而阴不能为之主者。妄投适以滋害。宁止于久服乃散真气哉。(用川芎止 欲其畅阴。不可用之虚阴。畅阴虚阴之异。粗工多不致察。)芎 之治。在目为最。即头痛 犹次之。以肝开窍于目。而人身六气之首。惟风司之。肝固风脏。又即血脏也。本此风升之 元气。以达阴中之阳而上行。(此经所谓通天者生之本也)即俾阳中之阴皆畅。而血和于气 以化。是所谓目得血而能视者也。(玩此则于补风虚之义更畅)更取消瘅之肾沥散以为肾气 虚损者。用磁石为君。却以芎 及麦冬为臣。其他益阴气滋阴血之味止为佐。可知元气为阴 中之阳。而芎 之与麦冬为臣者。固就阴中透阳之义也。是则在下行者。必裕阴而乃透其阳 以上。在上 凡病上盛下虚。火炎咳呕。咽干口燥。发热渴烦。及自汗易汗盗汗者。法咸忌之。(仲 淳)骨 <目录>卷八\芳草部<篇名>本内容:五月开白花。七八月结子。其根紫色。
大辛而苦气温。温能通。苦能泄。大辛则善散。气浓则上升。阳也。足太阳本经药。气 力雄壮。通行手足太阳经。并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 齿颊。除风头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东垣曰。治风通用。)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能化 小便通血。疗痈疽排脓内塞。与白芷功用相符。宣发藏阴。精明形色。洁齐生物者也。如一 阳之上。气浊及血浊而致风头痛。一阴之下。血浊及气浊而致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者。咸 可齐之以洁也。(之颐)与白芷同作面脂。既治风又治湿。与木香同用治雾露之清邪中于上 焦。(洁古)泄病风客于胃。作虚治不效。用 本半两。苍术一两。分二服。煎饮即止。以 本能去风湿故耳。( 本为太阳经药。何以入胃去风。盖心肺胃统主上焦元气。东垣曰。
心与小肠。乃脾胃之根蒂。故此味入小肠。即用以治胃风耳。非更入阳明经也。)大实心痛。
已用利 服。水煎温服。(味此则手太阳达心火之气化。上会于督。下合于胃者。不止谓其祛风。义 固可参)调养老人方。生熟地黄各五两。雌雄何首乌各十两。川椒十两。牛膝五两。干山药 五两。肉苁蓉五两。枸杞子五两。大黑豆一升。 本十两。法制丸服。(此方多滋阴药。而 必用 本。其义可参。)一妇冬受寒。至春而巅顶并左后脑痛。此原病于足太阳寒水。寒久 化热。郁而上行。以病于手太阳。因风升之化不达。而病亦在足厥阴也。经所谓过在巨阳厥 阴者。诚然。诊其脉手太阳热甚于风。足厥阴热胜于湿。心有微热。脾肺亦有郁热。用酒片 芩二分半。酒枯芩分半。蔓荆子二分半。防风分半。萸连二分半。柴胡三分。 本三分。升 麻二分。川芎二分。酒黄柏三分。归身三分。木通四分。牛膝三分。水煎一服愈。(此止治 手太阳而微兼肺。以肺固主气。而上焦合而营诸阳。则归于手太阳之气化也。并治足厥阴者。
以风升之 去。不必多治他经也。详此以明巅顶之病。不尽从乎寒者温治耳。)凡阳虚而易受风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