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71页

。阴气大伤。缘汤药难吞。遂以养阴退阳 活血止痛诸药为末。或吹或点。诸证渐退。奈喉中皮溃而肌未生。痛不止。且因皮破致时作 嗽而血随出。后于吹药中。入白芨磨浆合丸。日夜噙化之。所患悉愈。可知此味和阴护阳。
乃能生肌。止痛。理或然也。
〔论〕白芨得秋金之令。性涩而收。其根色白。金气之所聚也。结实黄黑者。金气之由 母而趋子也。观其似菱有三角。角头生芽。质极粘腻。则其气之所急归。归于其子矣。惟金 水子母之气全。故咯血之治是为的对。至采根当以八九月者。专取归阴之盛气也。其味先苦 后辛。气复微寒。从下而上。以致阴气于肺。盖即收令中而有泄热散结之能。不仅着长于收 涩。总之。此味治肺伤有专功。肺主皮毛。为天表之阳。阳在上焦。无阴则不能化也。
缪氏曰。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修治〕水洗。入丸。可磨汁作糊。
<目录>卷七\山草部<篇名>白蔹内容:根味苦辛兼甘。气微寒。苦则泄。辛则散。甘则缓。寒则除热。
主痈肿疽疮。散结止痛。除血分热。治目中赤。女子阴中肿痛。杀火毒。疗刀箭疮。及 扑损生肌止痛。白蔹得金气。与白芨相须而行。得白芨红药子。加朱砂雄黄乳没脑麝。为敷 痈疽止毒散毒之要药。一切痈肿。白蔹赤小豆 草为末。鸡子白调涂之。风痹筋急肿痛。屈 转易常处。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为末。每酒服半刀圭。日二。以身中热行为候。十日便 觉 <目录>卷八\芳草部<篇名>当归内容:陕蜀秦汶诸州多栽莳为货。以秦产头尾圆色紫气香肥润者。为马尾归。最胜他处。
尾大头粗色白坚枯者。为 头归。止宜入发散药。二八月采根。(濒湖)川产者力刚而善攻。
秦产者力柔而善补。(韩 )头止血。尾破血。(凡药根升而梢降。根在上。梢在下故也。血 下脱者。其根能引之上行而止息。血凝涩者。其梢能引之下行而破散。)身和血。若全用。
一破一止。亦和血也。使头是一节硬实处。使尾是尖细处。(凡根 身半以上气脉上行。身 半以下气脉下行。然则治上当用头。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匪独当归为然。他如 柴防芩桔皆是。洁古)
根甘而苦辛温润。气浓于味。可升可降。阳中微阴。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血分。按诸 本草。一主养血。如温中补诸不足。润肠胃筋骨皮肤。女子漏下绝子。胎产备急。血虚及气 血昏乱。服之即定(男子亦然)之类。一主和血。如止热痢腹痛。女子沥血腰痛。除血刺痛 及齿痛。又温疟寒热之类。一主活血行血。如诸恶疮疡。跌仆血凝。并湿痹风证挛蜷。与客 血内塞。宿血恶血瘕癖之类。证治不能概定。惟在引用合宜。当归味苦。气温。臭香色紫。
当入心为心之使药。并入血分气分。若只判入血。便失当归本来面目矣。盖血无气煦。则不 能营运经隧。灌溉周身。此味助气之用。益血之体。其宣扬帅气。能使气血邪气各归于所当 归之地。故名。(此段血中有气 之颐)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仲景治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无己)此品为治血补虚。决取立效之药。
古方用疗产后恶血上冲。取效无急于此。凡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陈承 以上二段养血)
凡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之甘温能和血。辛温能散内寒。苦温能助心散寒。使气血各有所归。
(张元素)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脉通畅。与气并行。周流而不息。(虞抟 以上二段和 血行血)全用。同人参黄 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大黄则行气而破血。从桂附茱萸则热。从 大黄芒硝则寒。(好古 合下三段随引用以归血)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条芩为 佐。不绝生化之源。(韩 )其气疏畅无定。随所引药而为用。合川芎细辛之类。治血虚头 痛。眼痛齿痛。合诸血药。入薏仁牛膝下行。治血不荣筋。腰痛足痿。合人参川乌乌药薏仁。
能荣表。治一身筋寒湿毒。合芍术地黄。能养血滋阴而补肾。合芍药木香。能和肝而止痛。
治痢。合鳖甲柴胡。定寒热而除温疟。合远志枣仁。则养心定悸。(门)同酒制黄连。可治 心血虚热。入四物汤。主妇人血分百病。加炒干姜炒黑豆泽兰牛膝益母草蒲黄。治产后百病。
同川芎人参。治难产及倒生。同红花牛膝益母草蒲黄。治产后血上薄心。同地黄芍药白胶续 断杜仲。治血闭无子。同桂枝术菊花牛膝主痹。同牛膝鳖甲橘皮生姜。治疟在阴分。久不止。
同枣仁远志人参茯神。治心血虚。不得眠。同黄 二地芩连黄柏。治盗汗。同荆芥白芷川芎 地黄。治破伤风。同牛膝杜仲续断地黄鹿角屑桂。治一切折伤 跌。挫闪作疼。同地榆银花 滑石红曲。治滞下纯血。里急后重。凡伤胎去血。及产后崩中。金疮拔牙。一切去血过多。
心烦眩晕。闷绝不省人事。当归二两。川芎一两。每用五钱。水七分。酒三分。煎七分。
热服。日再。内虚目暗。补气养血。用当归生晒六两。附子火炮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