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5页

时。甑篷四边滴下气水。以盘承取用之。
主治小儿诸疳。遍身或面上生疮。烂成孔臼如大人杨梅疮者。取此水扫疮上。数日即效。
百药不效者。用之神妙。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磨刀水内容:气味咸寒。主治利小便。消热肿。肛门肿痛。欲作痔疮。急取屠刀磨水服。甚效 。盘肠生产。干不上者。以磨刀水少润肠。煎好磁石一杯。温服。自然收上。(扁鹊方)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浸蓝水内容:味辛苦。气寒。除热。解毒。杀虫。误吞水蛭成积。胀痛黄瘦者。饮之取下。则愈。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染布水内容:咽喉病及噎疾。温服一钟良。
〔论〕濒湖言。二水皆取蓝及锻石杀虫解毒之义。顾蓝之治。功在能大布生阳之气。至 于 粳米淅二泔水 第二次洗米水。清而可用。故名。
气味甘寒。清热。上烦渴。利小便。凉血。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粘米泔水内容:气味甘凉。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食鸭肉不消者。顿饮一盏即消。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缫丝汤内容:以 瓶收。密封。埋净土中。经久愈妙。
止消渴。大验。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洗儿汤内容:主治 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目录>卷二\火部<篇名>桑柴火内容:凡一切补药诸膏。宜此火煎之。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 力。除风寒痹诸痛。久服终身不患风疾故也。(抱朴子)桑火灸治痈疽发背不起。瘀肉不腐。
及阴疮瘰 流注。 疮顽疮。燃火吹灭。日灸二次。未溃拔毒止痛。已溃补接阳气。去腐生 肌。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丹溪) 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 气。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濒湖) 但不可点艾伤肌。
<目录>卷二\火部<篇名>炭火内容:栎炭火宜 炼一切金石药。 炭火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烧木为炭。木久则腐。而炭 入土不腐者。木有生性。炭无生性也。葬家用炭。能使虫蚁不入。竹木之根自回。亦缘其无 生性耳。(濒湖) 白虎风痛。日夜走注。百节如啮者。取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 捻。和熬。以醋拌之。用故布包二包。更互熨痛处。取效。
<目录>卷二\火部<篇名>芦火竹火内容:宜煎一切滋补药。火用陈芦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桑柴火取其能助药 力。 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紧。温养用糠及马屎牛屎者。取其缓而能使药力匀遍也。(
濒湖)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用水不良。火候失度。则 药亦无功。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 。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是以煎药须 用深罐密封。新水活火。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又)
<目录>卷二\火部<篇名>艾火内容:主灸百病。若灸诸风冷疾。入硫黄末少许。尤良。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
取太阳真火。其次则钻槐取火。为良。若猝急难备。即用真麻油灯。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 于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盖火无体。因物以为 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其入木者。松火难瘥。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 气脉。枣火伤内吐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脉损目也。(濒湖)
附录阳燧 即周礼夫燧火镜也。取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濒 湖)
<目录>卷二\火部<篇名>灯火内容:油能去风解毒。火能通经。凡灯惟胡麻油苏子油燃者。能明目治病。其诸鱼油。诸禽兽 油。诸菜子油。棉油。桐油。豆油。石脑油诸灯。烟皆能损目。亦不治病。(濒湖)
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凡诸惊仰向后者。灯火淬其囟门。两眉际之上下。眼 翻不下者。亦淬其脐之上下。不省人事者。淬其手足心。及心之上下。手拳不开目往上者。
淬其顶心。两手心。撮口出白沫者。淬其口上下及手足心。头风胀痛。视头额太阳络脉盛处。
以灯心蘸麻油点灯淬之良。外痔肿痛者。亦淬之。小儿初生因冒寒气欲绝者。勿断脐。急烘 絮包之。将胎衣烘热。用灯炷于脐下往来燎之。暖气入腹内。气回自苏。又烧铜匙柄熨烙眼 弦内。去风退赤。甚妙。搅肠痧痛。阴阳腹痛。手足冷。但身上有红点。以灯草蘸油点火。
淬于点上。
<目录>卷三\土部<篇名>黄土内容: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其恶物。勿令入客水。(藏器)
气味甘平。主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取干土。水煮三五沸。绞去 滓。暖服一二升。)又解诸药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宋皇子病螈 。(拘急为螈。
张纵为 。俗谓之搐。)钱仲阳进黄土汤而愈。神宗问疾愈之故。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 平。则风自退耳。(钱乙传) 吴少师因夏月出师燥渴。饮涧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疾。
数月消瘦。每饮食入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