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4页


方书充栋。独先生此书。自成一子。非所例亦非所伍。于药品或先后焉。别其序也。于 主治或更置焉。由所专以及所兼也。于畏恶使或去取焉。存可信删不可信也。于禁忌修治则 殿焉。尽人事以全先天之功用也。于引据诸子百家多阙焉。但取实用无事夸博也。于附方或 前后互见焉。先本治又证所从治也。于所引书。或有翦裁。非复则类。笔削间有微意也。视 纲目徒部署整齐饰观有余矣。
\x海昌后学陈 言扬氏谨识\x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雨水内容:立春节雨水。梅雨水。芒种后逢壬日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液雨水。立冬后十日入 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广笔记)
〔论〕。立春节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濒湖) 为其得春升生发之气也。(虞 抟)梅雨水多由湿热之气。郁遏熏蒸。酿为霏雨。人受其气则生病。物受其气则生霉。观此 水不可造酒醋。则梅雨水不宜用矣。(濒湖)液雨水主杀百虫。宜煎杀虫消积药。(又)因此 雨在严冬。百虫际此而伏蛰耳。(又)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潦水内容:淫雨为潦。故雨水降注谓之潦。(濒湖)
气味甘平。宜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仲景治伤寒瘀热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 水。
露水 气味甘平。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祟药。及调疥癣虫癞诸散药。百草头上露。
止消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腊雪水内容:冬至后第三戊为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用净瓶收之。筑实。密封瓶口。
置阴室中。不见日色。气味甘冷。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 动。酒后暴热。黄胆。仍小温服之。宜煎伤寒火 药。抹痱亦良。
流水 千里东流二水。皆堪荡涤邪秽。煎煮汤药。劳水即扬泛水。仲景谓之甘澜水。用 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勺高扬千万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药。盖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 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虞抟云。甘澜水甘温而性柔。煎伤寒阴证等药用之。
顺流水性顺而下流。治下焦腰膝证。及通利二便药用之。急流水其性急速而下达。故通二便 及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井泉水内容:反酌而倾曰倒流。出 未放曰无根。随时初出曰新汲。将旦首汲曰井华。凡饮水疗疾。
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浊暖。非直无效。亦且损人。(禹锡) 新汲井华水。取天一 真 麻知几水解云。昔尝过访灵台太史。见铜壶之漏水焉。太史召司水者。曰。此水已三周 环。水滑则漏迅。漏迅则刻瘥。当易新水。因悟曰。天下之水。用之灭火则同。濡槁则同。
至于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未尝同也。故蜀江濯锦则鲜。济源烹楮则 。南阳之潭渐于菊。
其人多寿。辽东之涧通于侵。其人多发。晋之山产矾。石。泉可愈疽。戎之麓伏硫黄。汤可 浴疠。扬子宜 。淮莱宜醪。沧卤能盐。阿井能胶。澡垢以污。茂田以苦。瘿消于藻带之波。
痰破于半夏之洳。冰水咽而霍乱息。流水饮而癃 通。雪水洗目而赤退。咸水濯肌而疮干。
菜之为齑。铁之为浆。曲之为酒。 之为醋。千派万种。言不可尽。至于井水一物。尚列数 名。况其他乎。昔有患小溲 者。众不能瘥。子和易以长川之急流煎前药。一饮立溲。此正 与灵枢治不瞑用千里流水煎半夏汤同意。后之用水者。当以子和之法为制矣。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地浆内容:亦曰土浆。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取清用之。(贞白)
气味甘寒。解中毒烦闷。并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治霍乱及中 猝死者。中暑霍乱。
乃暑热内伤。七神迷乱所致。阴气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地浆作于墙阴坎中。为阴中之阴。
能泻阳中之阳也。(濒湖)干霍乱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服地浆三五盏即愈。大忌米汤。
中砒霜毒。地浆调铅粉。服之立解。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百沸汤内容:一名麻沸汤。又名太和汤。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汪颖)
气味甘平。助阳气。行经络。患风冷气痹人。以热汤淋脚至膝上。浓覆取汗周身。然别 有药。亦假阳气而行耳。(宗 )四时暴泄。肢冷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之。
生阳诸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颤。仍常令人伺守之。(又)初感风寒。头痛憎寒 者。用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于内。取起再烧再投。如此七次。名沸汤。乘热饮一碗。衣 被覆头。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生熟汤内容:以新汲水合百沸汤和匀。一名阴阳水。
气味甘咸。凡霍乱及呕吐。不能纳食及药。危甚者。先饮数口即定。凡痰疟。及宿食毒 恶之物胪胀。欲作霍乱者。即以盐投生熟汤中。进一二升。令吐尽痰食。便愈。上焦主纳。
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一失其道。二气淆乱。
浊阴 <目录>卷一\水部<篇名>甑气水内容:蒸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