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张鸡峰(名锐。着有备急方。)诊之。令 明旦勿食。取行路黄土。入温酒二升搅之。投药百粒饮之。觉痛几不堪。及登溷。下马蝗千 余。半已困死。吴亦惫甚。调理三日乃安。此证虫入人脏。势必孳生。饥则聚咂精血。饱则 散处脏腑。苟知杀之而不能扫取。终无益也。今枵腹以诱之。投其所喜。俾之乘饥毕集。一 洗而空之。诚善术也。(夷坚志) 小儿乌痧惊风。遍身都乌者。急推向下。将黄土一碗。
捣末。入久醋一钟。炒热包定熨之。引下至足。刺破为妙。肉痔肿痛。朝阳黄土黄连末皮硝 各一两。用猪胆汁同研如泥。每日旋丸枣大。纳入肛内。过一夜。随大便去之。内服乌梅黄 连二味丸药。
<目录>卷三\土部<篇名>东壁土内容:向东先见晓日。得初阳少火之气者。若当午向南。则壮火气衰。不用。(宗 )
气味甘温。治下部疮。脱肛。止泄痢霍乱烦闷及温疟。昔一女忽嗜河泥。日食数碗。以壁 间败土调水饮之。遂愈。脾胃湿多。吐泻霍乱者。东壁土新汲水搅化。澄清服之。盖脾土喜 燥而恶湿。取太阳真火所照之土。引真火生发之气。补土而胜湿。则吐泻自止也。岭南方。
治瘴疟。香椿散内用南壁土。近治反胃呕吐用西壁土。或取离火所照之气。或取西方收敛之 气。皆不过借气补脾而已。(濒湖)下部生疮。湿气侵脾也。得阳气之壮。故能燥湿除疮。
脱肛亦大肠湿热所致。甘温而燥。故亦主之。其止泄痢霍乱烦闷者。甘能补脾胃。温能和中 也。又土得太阳初气。能祛暑湿之邪。故主温疟。(仲淳)肛门凸出。故屋东壁上土一升。
研末。以长皂荚挹末粉之。仍炙皂荚。更互熨之。
<目录>卷三\土部<篇名>道上热土内容:猝中暑热。搅土浆与服。即解。夏月 死。取十字道上热土。围脐旁。令人撒热尿于中。
仍用热土大蒜等分。捣汁去渣灌之。即活。
<目录>卷三\土部<篇名>粪坑底泥内容:大寒。治发背诸恶疮。阴干为末。新水调敷。其痛立止。治疔肿。粪下土蝉蜕全蝎等分。
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渣敷疮四围。疔自出。(圣济录)又法。以热粪盛核桃壳 内。覆疔肿上。根即烂出。(仲淳)
<目录>卷三\土部<篇名>蚯蚓泥内容:气味甘酸寒。治赤白久热痢。取一升炒烟尽。沃汁半升。滤净饮之。一切丹毒。水和蚯 蚓泥敷之。反胃转食。地龙粪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为末。每服五钱。无根水调一二 服。神效。忌煎爆酒醋椒姜热物。足 烂疮。韭地上蚯蚓粪干研。入轻粉。清油调敷。下部 杨梅结毒。韭地上蚯蚓泥硫黄。等分研匀。用泥封固作团。煨过。取出研细。生桐油调搽。
〔论〕蚯蚓孟夏始出。仲冬蛰结。雨则先出。晴则夜鸣。似有成质于阴。化气于阳。而 能得气之先者。郭璞赞为土精。土固阴阳合和而成。不可谓其专属阴寒也。所食槁壤。固已 脱化于寒水之气。而其转化以出者。即脱化之所余。夫土本主湿。而反能行湿者。为其阴阳 相丽也。更即脱化而出者。乘于转化之气。以行湿而清热。其功不较捷乎哉。(经言三阳结 谓 目一名六一泥。盖谓六味(矾石黄矾蚯蚓粪咸土盐各一两。黄泥一斤。)同为末。捣和成泥。
用以固济炼药之盒耳。若独以此名归之蚓粪。似未尽然。
虚寒滑利。不宜用。(仲淳)
<目录>卷三\土部<篇名>乌爹泥内容:一名孩儿茶。出南番爪哇暹罗诸国。今云南老挝暮云场地方造之。取细茶末入竹筒中。
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其块小而润泽者为上。块大而焦枯 者次之。(濒湖) 按此味用之内治者绝少。味苦涩。气平寒。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 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得污泥中至阴之气。而能凉血清热。苦能燥涩能敛。故 主收湿气。(仲淳)同薄荷叶细茶为末。蜜丸。饭后含化三五粒。能消痰。牙疳口疮。孩儿 茶硼砂等分为末。搽之。下疳阴疮。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之。诸肿毒。
孩儿茶蝉蜕各等分。为细末。雄猪胆汁调敷。效。脱肛气热。孩儿茶二分。雄胆五分。片脑 一分。为末。人乳调搽肛上。热汁自下而肛收也。亦治痔疮。
<目录>卷三\土部<篇名>伏龙肝内容: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迂隐其名耳。(贞白) 勿误用灶下土。其伏 龙肝是十年以来。灶额内火气积久自结。如赤色石。中黄。形貌八棱。取得研细。水飞用之 。(雷 ) 按二说不同。然如陶说者殊多。
味辛。气微温。主咳逆上气。吐血衄血。肠风尿血。泄精。及妇人崩带。妊娠时疫热病 令胎不安。催生下衣。又治小儿夜啼。大人中风不语。狂颠中恶。猝魇蛊毒。及诸疮痈肿毒 气。(调醋涂之) 有火土相生之妙。燥可去湿。故为止血之圣药。而治崩漏虚脱者。(阆风)
吐血久不止。伏龙肝二钱。米饮调下即止。下血。伏龙肝熟地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各三两。灶 中黄土半斤。水煎服。女子血漏。伏龙肝半两。阿胶蚕沙炒各一两。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