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却说那花果山大小猴儿,正在那洞门外顽耍,忽听得风声响处,见半空中,丫丫叉叉,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少时,美猴王按落云头,收了云雾,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将兵器乱堆在山前,叫道:“小的们!都来领兵器!”众猴看时,只见悟空独立在平阳之地,俱跑来叩头问故。悟空将前使狂风,搬兵器,一应事说了一遍。众猴称谢毕,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
2.解密
挝[ zhuā ]:同“抓”(多见于早期白话)。
总的来说,白沟河之战是整个靖难战争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对明朝初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这一段写的很直白,起着承上取下的作用,就是因为朱棣,从而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走向。皇位从朱允炆的这一支,来到了朱棣这一支。这一解就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把问题探讨清楚了,我们才能看到整个事件的真相。
先来看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不仅是凭借他的军事实力而获得皇位的,而是凭借他的智慧而获得的。朱元璋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原因包括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出身农民家庭的社会背景和对民众的支持、才华出众的助手、出色的政治手腕和管理能力,以及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和统一天下的成就。
从另一个方面而言,朱元璋的封藩王的举动,是这次靖难之役的根源。朱元璋的理想很丰满:朝中自已的儿子掌权,边塞自已的儿子固守,大明王朝稳如泰山。但现实却很骨感。朱允炆一上台就削藩。因为大明统治的最大威胁就来自藩王。结果是削藩失败。后来朱棣上台,再一次进行削藩。但没有引起混乱。为何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哪?
分封制在我国历史上是引起了很大的混乱的。秦始皇用的郡县制,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朱元璋使用这个分封制的决定是错误的。问题出在哪?就是给予了藩王们“靖难”的权力。这是把分封制给做实了。藩王们实际上拥有诸侯王的权力。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被淘汰的制度,结果被朱元璋恢复了。这是祸乱的根源。这个根源在于:行政权与军事权捆绑在了一起,结果行政与军事无缝链接,藩王理论上讲有无限掌控领地的权力,从而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这种情形,实为国家的分裂而不是统一。这种情形,导致了朱允炆一上台就开始削藩,实现国家的统一。
朱允炆削藩失败,而朱棣削藩成功。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就在于朱允炆解决的是出现问题的人,而朱棣解决的是出现问题的事。这就是区别。藩王的真正祸患,在于实权,而不是王位与待遇。
朱允炆废了五位藩王,把他们废为庶人。结果朱柏愤怒地放火烧毁了王府,自己也骑着白马跃入火中自尽。朱元璋封王,是为了让他的子孙分享荣华富贵的。然而事与愿为,朱柏因此而丢了性命。即使是朱元璋在世,也是不会允许朱允炆这么干的。朱允炆看到了藩王的问题,却用错了解决的方法。结果导致了骨肉的相残,国家的巅覆。削藩该不该搞?当然该搞了。不然为何朱棣接手后,继续搞削藩?削藩是正确的,问题是如何削藩。朱棣不是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了吗?朱棣搞了削藩,为何皆大欢喜?原因在于方法用对了。
朱棣削藩是保持藩王的利益与体面,遵从了朱元璋的意愿。但要明白的是,朱元璋绝对没有分裂大明王朝的意思,除非他傻。朱棣同时也剥夺了藩王本来不该拥有的权力,消除了朝庭分裂的隐患,保住了大明王朝的统一。他恢复了被废诸王的王位,但对诸王的权力进行了削弱,限制了藩王权力的扩张。方法是收剿了藩王的军事指挥权。不再让诸王节制、指挥武将、军队,而是将地方的军事指挥权交给都司卫所和边将武臣当中。这样一来,朱棣就直接控制了地方的军事力量。所以,朱棣坐上皇帝没有多久,他就派"靖难之役"中的功臣去到藩王属地去接管军事指挥权。除此之外,朱棣还采取了很多削藩的措施,例如"王府不得朝命,不许擅役一军一民及领一钱一物...."。这样既保住了藩王的体面,又收回了藩王的军事指挥权,行政指挥权。节制了藩王权力过大,影响朝庭的情形。恢复了郡县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这里还要搞明白的一点是:将兵器乱堆在山前...只见悟空独立在平阳之地。这里指的就是“山阳”。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所以呢,个人猜测,吴承恩是比较赞同朱棣的这种削藩的办法的。这比朱允炆完全否定朱元璋的做法要高明得多,达到了削藩的效果。
我一直在说,在空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时间中解决。若在时间与空间中还解决不了,则可以在“道”上解决。因为一切皆缘于道。现实即空间,而拉长的空间即时间。时间与空间合而为道。
有人现在也在提削藩之事。其实这事解决起来很简单。把时空进行分离即可。现在一些企业家,赚了很多钱,实控了很多企业。这就是他们用资本控制了实体,从而达到了获得干预经济的特权。这就是藩王的稚形。这让国人很慌张,因为藩王是国中国,动乱之源。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办,有现成的解决方法。让资本与实体相分离,相互独立。这样资本就干预不了实体。把他们花里胡哨的资本架构打掉,让他们的资本无法放大来控制实体就可以了。这就限制了资本之手,无限伸向实体经济与权力的方法。不要指望这些资本巅覆国家后就不削藩,他们照样会削藩的。藩王割据,这事迟早会解决的。只是你不主动解决,最终还是会有人会主动解决的。探索一条科学的解决之道,免走弯路,才是上策。
为何要分离?分离与不分离有何区别?若不分离,则是资本与实体产业无缝链接。所以资本对产业的控制权达到无限。这与藩王的权力极其相似。藩王与行政权、军队指挥权的紧密链接,就有无限的权力。从而影响到了资本的独立发展与实体的独立发展,以及权力的独立运作。这种模式在发展的初期的效率是很高的,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则疲态尽显。
这种原理来自何处?这要从开天辟地说起。开天辟地时,人的三魂是合一的,后来随着宇宙的开辟,这种合一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整个宇宙的运行了。所以人的三魂相分离,精、气、神各司其职。人类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分工与协作越来越精细,分类管理是必须要进行的。我国的大财团好不好?当然不好了。因为财团与实体的无缝捆绑,结果形成了国中国。初期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等经济发展起来了,这种毫无节制的大财团就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这种大财团最终会如何?以美国为例,他们就能掌控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但由于这种分封制有天生的缺陷,最终必将被郡县制所取代。郡县制就是各找各妈,各回各家,只不过是分类精准管理罢了。这世间无新鲜事,翻来覆去就那几招,没有啥希奇的。科学之统一的精准管理最重要,藩王不重要。现代社会,以统一为要。全面的融合,拒绝藩王的存在。中华文明,具有乾阳的特征。
练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人的精、气、神的三者合一。目的是什么?就是让灵魂发生质变,回升至更高层面,达到掌控或者参与掌控宇宙的目的。若对此不感兴趣,则可以回归至更高层面,返回本来面目。
若资本与产业无缝链接,则资本获取了无限的权限。而这个权限,则掌握在实控人的手中,形成了类似藩王的割据。这种分封制,会分裂统一的国家,形成了各类分封制的藩王。这是极其危险的。国家存在的意义在于控权,而不是大权旁落。一个国家的权限,是不可旁落的,否则就会动摇国本,出现巅覆性的错误。中华是大一统的国家,是绝对不允许资本形成国中国,绝对不允许资本侵犯公权力,这是不容质疑的。
削藩就是让资本、产业、权力相分离。分离后呢?则是资本走资本的道,产业走产业的道,权力走权力的道。这样的话,资本、产业、权力互不扰动,又可在机制与规则下相互协调发展。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人若通过资本控制权力,无限放大他的权力,则会形成国中国,从而酿成灾祸,害人害已。资本归资本,产业归产业,权力归权力。这才是世界原有的样子。削藩就是削权,让资本、产业、权力装进自已的笼子,避免出现灾祸,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就这么简单明了。
希望我中华的削藩,不要象朱允炆一样直接搞人,这不科学。而要向朱棣的削藩一样。让资本归资本,产业归产业,权力归权力。这样,我国的经济才会繁荣。道理很简单,就象高速路一样,南来北往的车,各行其道。削藩要坚决打击逆行者,这些人是混乱之源。你打不打击它,它也是在作死的道路上在狂奔。高速路上,有逆向而行的车辆,是多么可怕的情形啊?我说的对不对,你可以想象一下。削藩就是在建经济高速路,让高速发展的经济有条不紊地运行。最终的目的就是长治久安,全体人民获得幸福的生活。
我看了卢先生的削藩言论。他的确找到了症结。但他的作法是在搞人,而不是在搞事。事情出现了就搞事得了,搞人就没必要了。你搞了这批人,下一批人照样会产生。这样不就是没完没了么?科学地解决事情最重要。分清别浊最重要。我们祖先的智慧,是能管理整个宇宙的。办法多的是,不只有搞人这一种方法的。
如果把上面的意思搞明白后,你就能明白,作者写的这一段说的是啥意思了。这一段作者说的很明白,朱棣收了十八王的兵器。就是收回了藩王的军事指挥权。这一段就是讲的这个意思。
却说那花果山大小猴儿,正在那洞门外顽耍:这是指朱棣获得了皇位,但人们不知朱棣会如何行政。
忽听得风声响处,见半空中,丫丫叉叉,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这些猴精,都是搬运兵器的。所以是他的军队。朱棣靠武力征服了大众。
少时,美猴王按落云头,收了云雾,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将兵器乱堆在山前。独立在平阳之地。这个指的就是山阳。这一段说的就是朱棣将十八王之军事指挥权,收到了自已的手中。山阳指的是作者的生活地。作者的意思是,朱棣的做法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叫道:“小的们!都来领兵器!”朱棣不再让诸王节制、指挥武将、军队,而是将地方的军事指挥权交给都司卫所和边将武臣当中。
众猴看时,只见悟空独立在平阳之地,俱跑来叩头问故。群猴不知其故,过来叩头问故。平阳之地,无险之意。指朱棣收了兵权后,就安全了。
悟空将前使狂风,搬兵器,一应事说了一遍。这些事前面已讲过了。
众猴称谢毕,都去抢刀夺剑,挝斧争枪,扯弓扳弩。卫所和边将武臣各自拿回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指挥权。
吆吆喝喝,耍了一日。因为权力回归,所以他们非常高兴。
3.探讨
1.削藩无非是藩王的势力膨胀,影响到了统一的朝庭的指挥。削藩就是削其膨胀的势力。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存在的。
2.削藩不是削人。削人太不人道。朱允炆不知削其膨胀的势力,而是削人。这注定要失败。任何一个藩王,都有生存权。朱允炆否定了藩王的生存权,这是不合常理的。
3.朱棣知晓削藩的关键点,所以朱棣削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