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街六市,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悟空才按下云头。径闯入朝门里。直到兵器馆、武库中,打开门扇,看时,那里面无数器械: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件件俱备。一见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几何?还使个分身法搬将去罢。”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处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尽数搬个罄净。径踏云头,弄个摄法,唤转狂风,带领小猴,俱回本处。
2.解密
在写这一篇前,先吐会糟。有人说要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给太平洋做护栏。这工程真的是挺大的。可是你看我,也接了个类似的大工程。《西游记》100回,我每回要写25篇左右,这就是2500篇。还要按儒、释、道写三遍,内容完全不同。总共估计有7000篇。还有个后记,估计是要我写8100篇吧?以应81难之意。
关键是我在开写前,还不知作者写的啥,还要一点一点的着磨着来写。这难度可不比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给太平洋做护栏的工程小。关键是别人的那种工程,只要功夫下的深,指定能完成,看得到希望。而我干的这活,即使功夫下的深,也未必能完成,看不到希望。因为作者是何意,在我动笔前,我还真不知晓。关键是别人只是说着玩的,而我在真干,你看我有多傻啊?没有办法,这就是命运。
看看我的工期:8100/360=22.5年。我都60了,能不能活到83岁还是个未知。而且这事还不能急,要等待灵感。灵感来多了让人难受,来少了悟不透。很麻烦很麻烦。没有办法,自已接的活,含泪也要干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若不干,那算是白来人间一趟了。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若真的干死了,就解脱了,不关我事了。不过庆幸的是,《西游记》是不朽的作品,所以我的解亦是不朽的作品。
当然了,对于现时良心已经坏透了的人类而言,我这种行为看起来是挺傻的。但是呢,因为绝大多数的人看不到光明,所以总有一天会走入人们努力精心营造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拨。别说有一天了,现在的人们就深陷相互挖掘的坑中,不能自拨。所以呢,这是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吗?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傻逼,不是一目了然吗?别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无论这些人觉得自已如何聪明,但他们自已造的业,在坑害着自已,又在伤害着别人。
末法时期的人们,人心没有最坏,只会更坏,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灵能的损失,所以人心会更黑暗。这点人们不得不知。所谓的好与善良,只是相对而言。但这股力量是不足以抵抗事物由好变坏的自然规律的。
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尚,只不过是少了点虚伪而已。所以呢,我也在努力跳出泥潭,拯救自已。无聊咵会天,解解乏。还是言归正传来解密吧。
朱元璋封了他的儿子二十五位做藩王。那么这些藩王在朱棣靖难之役时,他们在干什么?
先来解这一句:直到兵器馆、武库中,打开门扇,看时,那里面无数器械: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件件俱备。这内面有十六件武器。代表着十六位藩王。下面来看看这十六位藩王是谁。
朱元璋封了二十五位藩王。
1.辽王朱植:朱元璋的第十五个儿子,他是在1392年的时候被朱元璋从卫王改封为辽王,驻地东北的广宁州。朱棣起兵的时候,朱植的封地因为距离朱棣不远,朝廷担心他会与朱棣合流,于是就给他下了一道南迁的命令,朱植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就从海路来到了南京。
2.宁王朱权:他的封地在宁国(今内蒙古宁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害怕宁王会倒向朱棣,曾派人召宁王回南京,但是宁王并没有遵从朝廷的诏令。宁王虽然没有听从朝廷的诏令,但是他一开始也没有站在朱棣一方,宁王手下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还有一支很厉害的骑兵朵颜三卫,我想他一开始可能是想坐山观虎斗。宁王没有料到的是,燕王朱棣假装要宁王为自己向南京方面求情,暗地里却将宁王的手下收买了,最后宁王的部队全都归了朱棣,宁王和自己的王妃、世子,也都被朱棣带回北平成了人质,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
3.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的主角。
4.谷王朱橞: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九个儿子,他的王府在宣府镇,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朱橞应朱允炆的诏令,带了三千人到到南京为朱允炆防守南京城的金川门。
5.代王朱桂: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因为在封地长期欺压百姓,于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被废为庶人。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没有改进。成祖曾赐玺书给他说:“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耶?”又下令从今起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当时朱桂已经多次被人控诉行为不轨,成祖赐敕列其32条罪状,召朱桂入朝,可是朱桂不来。成祖第二次召他时,在中途把他遣还,把他的三护卫革去,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才恢复护卫。(被废1后恢复后1,恢复了又废,废了又恢复。)。
6.晋王朱棡:他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他在1398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长子朱济熺于1398年四月袭封晋王。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虽然朱济熺没有直接参与到双方的战争,但是他的心里是对朱棣篡位心怀不满的,朱棣也因此并不喜欢这个侄子,并于1414年下诏革去了他的晋王爵位。(不在世1)
7.秦王朱樉:他是朱元璋的次子,他因为在封地残暴不仁,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被三名老妇人下毒害死,朱樉死后,他的长子朱尚炳嗣位,因为秦王的封地在西安,所以并没有卷入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战争。(不在世2)
8.庆王朱旃 :他是朱元璋的第十六个儿子,他的封地在庆阳(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藩国在宁夏,朱棣与朱允炆在打仗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封地内安心镇守。
9.肃王朱楧:他是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他的王府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建文元年(1399)乞内徙,遂移兰州。
10.周王朱橚:他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他与朱棣是同一个母亲,他的王府在开封,朱允炆担心朱橚会支持朱棣,所以对他一直都有提防。后来因为朱橚的次子向朝廷举报他图谋不轨,被朝廷派兵逮捕,贬为庶人,徙云南蒙化,朱橚被发往云南三年后,于建文四年(1402年),又被带到了南京禁锢,也就是这一年,朱棣带兵攻破南京,随后朱橚又被朱棣恢复了爵位,还加了五千石的俸禄。(被废2后恢复2)
11.楚王朱桢:他是朱元璋第六个儿子,王府在武昌,朱棣起兵靖难四年间,朱桢并没有什么作为。
12.齐王朱榑:他是朱元璋第七个儿子,因为有人告发他有叛变的意图,正好朱允炆又准备开始削藩,所以他在朱棣起兵前就被废为了庶人,并被禁锢在南京四年,朱棣称帝后,恢复了他的爵位。(被废3后恢复3)
13.潭王朱梓:他是朱元璋第八个儿子,因为牵涉胡惟庸案,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初三日,潭王朱梓与潭王妃自焚于家中,年二十二岁,无谥。(不在世3)
14.赵王朱杞 :他是朱元璋第九个儿子,他在1370年还只有一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在世4)
15.鲁王朱檀 :他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他在1390年就已经去世,他的独子朱肇辉在朱棣起兵的时候还不是王爷,朱棣做皇帝后,于1403年3月封朱肇辉袭鲁王。(不在世5)
16.蜀王朱椿:他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他的王府在成都,蜀王朱椿是1390年到成都就籓,他因为爱好读书和做学问,在朝中还有“蜀秀才”的称号。
17.湘王朱柏,他是朱元璋第十二个儿子,建文元年(1399年),有人指控朱柏意图谋反,于是朝廷就派遣军队准备云荆州捉拿他。朱柏的王府被军队包围后,朱柏愤怒地放火烧毁了王府,自己也骑着白马跃入火中自尽。(不在世6)(被废4)
18.岷王朱楩,他是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建文元年(1399年),因为被人告发不法,被朝廷废为庶人,远徙漳州。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五月初一日被明成祖朱棣恢复为王,与沐晟交恶。由于朱楩不尊王法,“擅收诸司印信,杀戮吏民”,被明成祖再次罢免。虽然他不久又被成祖恢复,但由于其习性不改,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第三次被罢免,削去护卫。(被废5后恢复,又被废)
19.韩王朱松,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个儿子,他的藩国被建在辽东开原(今辽宁开原),但是因为他没有前去就藩,所以当年朱棣起兵的时候,朱松身在南京,但是并没有参与双方的斗争。
20.沈王朱模,他是朱元璋第二十一个儿子,他的王府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因为他到永乐六年(1408年)才前去就藩,所以在朱棣起兵之时,朱模身在南京,但并没有参与双方的争斗。
21.安王朱楹 ,他的王府在平凉,但是到了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前去就藩,所以当时朱棣起兵的时候,朱楹也是身在南京,但是没有参与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斗争。
22.唐王朱桱,他于永乐六年(1408)才前往南阳就籓,朱棣起兵之时,他身在南京,没有参与斗争。
23.郢王朱栋,他出生于1388年,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还只有11岁,当时他身在南京,永乐六年(1408年)才前往安陆就藩。
24.厉王朱彝(即朱木彝),他是1391年出生的,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还只有8岁,永乐六年(1408年)才前往河南洛阳就藩。
25.靖江王朱赞仪,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朱守谦于1392年去世后,朱赞仪被朱元璋诏令依次前往拜访了十三位藩王,朱棣起兵的时候,他身在南京,但并没有参加双方的斗争,并于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到永乐元年(1403年)才前往封地靖江(洪武五年更名为桂林)就藩。(不在世7)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朱棣起兵时,二十五位藩王中,有7位去世,5位被废。这就是有力的拿五七件。而在五个被废的藩王中,有二位恢复了藩王之位,另三位中有一位没有恢复,另两位恢复后又被废。这就是力小的拿三二件。
如果把朱棣起兵时还在世的藩王(包括被废后恢复藩王的),总共是十八位,符合十八般兵器。据史书记载,十八般兵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钺、绵绳套索、殳、鞭、杷、挝、简、弓、弩、叉、矛、盾、白打。十八种兵器。作者把绵绳套索、殳,换成了毛、镰。看来明代用的是毛与镰。其中毛是毛拨,可参看毛拨形太刀,看来日本刀来源于我中华。而作者写的镰,类似镰刀。殳可参看曾侯乙墓的出土的殳。
这里盾与白打没有载入,以示被废而恢复的两位又被废的藩王。代王朱桂应该算是“盾”,废了恢复,恢复了又废,废了又恢复。这得益于他与朱棣关系好。而岷王朱楩应算是“白打”,废了又恢复,恢复了又废,朱棣再也没有给他恢复。把这两位去掉的话,只有十六件。兵器十八件,这里只写了十六件,就是因为这两王,后又被朱棣废过,以示区别。
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处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这和前面的一样,又是一次宫变。前面解过,这里就不解了。
这些解明白后,别的就好解了。
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这里的傲来国君王就是指的朱棣。因为这阵风,他的藩王就当不成了,后来成为了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
三街六市,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个人认为,这里应该是“六街三市”,可能是作者的笔误。
别的就不解了,文字写得显而易见。
3.探讨
1.这阵狂风,把朱棣吹上了皇帝的宝座。这里要说明白的一点是:朱棣是以武力夺取的皇位。而朱厚熜却是以诏书(文力)夺取的皇位。这一回,是写的一个文武对比。
2.朱元璋册封的二十五个藩王,去世了七个,被废了五个。五个被废的藩王中,有二位恢复了王位,三位中有一位没有恢复,另两位恢复后又被废。详情请看史料。
3.朱元璋册封的二十五个藩王,去世了七个,所以只有十八个藩王还在世。所以作者用了十八般兵器代表十八位藩王。但因有两个藩王恢复了王位,又被废,情况特殊。所以作者只写了十六般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