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294页

内者难外治,肿外者易内消,虽痈疽之毒,尽由内而发外,宜皆治内而外愈,而疽尤 宜内治也。消疽散∶生地、地榆、连翘、天花粉各三钱,忍冬藤、夏枯草、当归各一 两,白芷、生甘草各二钱,水煎服,未溃者二剂即消,已溃者四剂痊愈。此方通治 恶疽,无不神效。(盖补血以散毒,则血活而毒难留,凉血以清火,则血寒而火易散,疽多阳证,所以治无不宜也。)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篇名>无名肿毒门主方属性:\x太乙丹\x(敬恕堂江) 敷一切无名肿毒。
顶好藤黄(五十两) 赤小豆 天南星(各二十两) 川五倍子(一百两炒微黄) 当门子(五两)
上研极细末。用白芨二十两,打糊和捣成锭,用醋磨敷自消。
\x升麻膏\x 贴疔疮顽疮痈疽,瘰 痰核,未成自消,已溃自敛。
升麻(二十两),真麻油五斤浸一宿,煎枯去渣,慢火熬至滴水不散,入飞净黄丹二十四两,收成膏。
\x一气丹\x(胡学海)。一切痈疽,对口发背,无名大毒。
斑蝥(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五钱)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三钱) 雄黄(二钱)
血竭(一钱) 麝香(一钱五分) 冰片(七分五厘) 元胡索 元参(各五分)
共杵极细末。量疮大小施用,以膏粘贴。初起立消,已成易溃,已溃易敛。较 之红升丹其功更捷,且红升丹不利对口,惟此最稳。
久不收口 炉甘石银罐内 ,水淬七次,研细搽之。
久不收口。
犬头骨( ) 猫头骨( )
研细搽之,即敛。
敷无名毒 小粉炒黄,研,用不经铁器握死鸡,将鸡撕开,取鸡心、肝、 ,不用肠,捣烂敷上,一伏时必效。
\x五虎丹\x 雄黄 菖蒲 艾叶尖 朱砂(不拘多少) 蜈蚣(一条)
五月五日午时配合,研细敷搽,即消。
消肿毒 极肥皂角子,阴阳瓦焙研,酒调服,出汗即消。
又方 榆树南行根条,洗净,加盐少许,入糖同捣敷,即散。
<目录>卷二十三<篇名>后阴部属性:自尾闾谷道起至臀股止,一切痔漏疮疽,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目录>卷二十三\后阴部<篇名>鹳口疽门主论属性:《灵枢》曰∶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鬼遗方》云∶涌泉疽,肿起发,太阴(太阴,尻尾前是也。)如伏鼠,二十日不穴死,十 日可刺,发清脓赤黑者死,白色可治。
陈实功曰∶此乃三阴亏损,督脉之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其患发在尾闾之穴高 骨尖上。初起形似鱼胞,久则突如鹳嘴,朝寒暮热,日轻夜重,溃后稀脓出而无禁,又 或鲜血出而不停。凡发此者,壮年犹可,老者可危。(《正宗》)
汪省之曰∶初起滋阴除湿,已成和气养荣,已溃滋肾保元。久而成漏,宜琥珀 蜡矾丸、先天大造丸兼服。(《理例》)
澄曰∶鹳口疽老弱难敛,易于成漏。
<目录>卷二十三\后阴部<篇名>尾闾发门主论属性:\r尾闾发\p04-a41a177.bmp\r 王肯堂曰∶尾闾发生于尾闾穴,乃督脉所主,最痛难忍,更难得脓。(《准绳》)
又曰∶病HT 生尾 骨处,结毒如桃李之大,红赤 痛,不能行动。
申斗垣曰∶得之奔走劳伤,或久坐血凝气滞者易治。得之酒色过度,忍精强战,
督脉亏损者,破必成漏,难以收功。(《启玄》)
<目录>卷二十三\后阴部<篇名>臀痈门主论属性:\r臀痈\p04-a41a178.bmp\r 王肯堂曰∶肿高根浅为臀痈,肿平根深为臀疽,俱属足太阳膀胱经湿热所致。(《准绳》)
薛立斋曰∶臀乃膀胱经部分也,居小腹之后,此阴中之阴,其道远,其位僻,虽 太阳多血,气运难及,血亦罕到,中年后尤虑此患。治者毋伤脾胃,毋损气血,但当固根本为主。
陈实功曰∶臀痈生于小腹之后,位远僻奥,气亦罕到,血亦少来,凡生此者,湿 热流结凝滞而成。此证必须托毒外发,庶不内攻。初起毒从五脏蕴积者,患必有头,
红肿坠重如石,内必口干发热。治当通利积热,外以膏贴金黄散,敷四围,拔出瘀 脓血,内兼补托自愈;若误用败毒寒剂,外敷凉药,冰凝气血,毒瓦斯不得外泄,反致 内攻。如疮头软陷无脓,根脚平散不痛,口干烦躁谵语,痰喘气粗,恍惚不宁者,俱 为不治。但此证多从毒积五脏,自内至表者,十有八九;风寒暑热,自外至里者,百 中一二;尝既出而复入里者,终为死候。(《正宗》)
申斗垣曰∶臀疽乃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承扶穴最痛,宜托之。生于实处 者易治。近大小便处者,难治。(《启玄》)
冯鲁瞻曰∶痈发于臀,乃膀胱之湿毒蒸热,或禀赋阴虚,此地最难高耸溃脓。大宜托里为要。(《锦囊》)
朱丹溪曰∶臀痈生于臀上胯下近大腿处,由湿热相侵,气血凝聚郁毒而成。形 如大盘,肿阔盈尺,上覆其腰,下遮其胯,
此为阴中之阴,务须宣热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