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也。
凡产母分娩艰难,劳伤胎气,多有儿虽脱胞而乏力垂危,或已死者,切不可便断脐带,当急用大纸捻蘸香 油,于脐带上往来烧断之,取其阳气以续胎元,俄顷儿 得啼声,即已活矣。且可免胃寒泄泻之病。凡见此者,若以刀断脐带,则子母皆多难保。此出立斋医案。
凡烧带之法,惟素多阳虚及产时气脱者最宜用之,以助阳气。若母气阳强,或儿声洪亮者,皆不宜用,恐 火从脐入,日后致生热毒,则反为害不小。
<目录>下卷\产育类<篇名>子死腹中属性:凡子死腹中者,多以触伤,或犯禁忌,或以胎气薄弱,不成而殒;或以胞破血干,持久困败。但察产母,
腹胀舌黑者,其子已死。若非产期,而觉腹中阴冷重坠,或为呕恶,或秽气上冲,而舌见青黑者,皆子死之 证。宜速用下死胎方下之。下后察其虚实,随加调补自愈。若唇舌面色俱青,则母子皆危之兆也。
补遗方∶治胎死腹中。用红花以酒煮汁,饮二三碗,即下。
新法下胎方∶用当归一两,浓朴三钱,陈皮二钱,入酒水各一碗,煎至一碗,加朴硝三五钱,再煎十余 沸,去渣,热服,死胎自下。或只用脱花煎,更妙。
<目录>下卷\产育类<篇名>死胎论外方属性:\x回生丹\x(见鬼胎)
\x下死胎方\x(见《妇人规古方》)凡胎死腹中,其舌多见青黑,口中甚秽而呕,腹中不动,只觉阴冷 重坠者是。
用平胃散一两,以黄酒、河水各一钟,煎至一钟,入朴硝三五钱,再煎三五沸,温服。其死胎即化水而 出,万不失一。又方∶单用朴硝末三钱,以热酒和热童便调服,立出。或用佛手散以酒调服亦妙。
\x桂香散\x(见《妇人规古方》)治胎死腹中不下。
桂心(三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作一服,酒调下。
\x琥珀散\x(见经痛论外方)
<目录>下卷\产育类<篇名>产门不开、不闭、子宫不收属性:交骨不开,产门不闭,无非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气不达,所以不开,不开则产必艰难,宜加味芎归汤,
补而开之,大有奇效。或十全大补汤亦可。
\x加味芎归汤\x(见滑胎论外方)
\x十全大补汤\x(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产门不闭,由阴气大虚,不能收摄,或由阴火下流而然,故或为阴挺突出,或为肿胀,或为淋沥不禁。若 气血俱虚者,宜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补而敛之。或痛而觉热者,宜加味逍遥散。若忧思伤脾血热者,加味归 脾汤。若暴怒伤肝动火者,龙胆泻肝汤。
\x加味逍遥散\x(见经不调)
\x加味归脾汤\x(见胎漏)
\x《良方》龙胆泻肝汤\x(见《古方八阵·寒阵》)亦名龙胆汤。治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胁胀、口 苦、寒热。凡肝经有余之证,宜服之。
龙胆草(酒拌炒) 人参 天冬 麦冬 生甘草 黄连(炒) 山栀 知母(各五分) 黄芩(七分)
柴胡(一钱) 五味(三分)
水一钟半,煎服。
子宫不收而外坠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醋炒芍药,敛而举之。或外以黄 煎汤熏洗亦妙,或以硫黄汤熏洗、
硫黄散敷之。
一方∶治产后子宫不敛,用荆芥、藿香、椿根白皮煎汤熏洗,神效。
一方∶治产后子肠不收,外用枳壳、诃子、五倍子、
白矾煎汤熏洗。若不收,再灸顶心百会穴数壮,即上。
一方∶子宫脱出,用蓖麻仁十四枚研烂涂顶心,入即洗去。
一方∶治产后阴脱,用绢袋盛炒热蛇床子熨之,亦治阴痛。又法∶用蛇床子五两,乌梅十四个,煎水,日 洗五六次。
<目录>下卷\产育类<篇名>小产属性:小产之证,有轻重、有远近、有禀赋、有人事。由禀赋者,多以虚弱;由人事者,多以损伤。凡正产者,
出于熟落之自然;小产者,由于损折之勉强,此小产之所以不可忽也。若其年力已衰,产育已多,欲其再振,
且固自所难能。凡见此者,但得保其母气,则为善矣。若少年不慎,以致小产,此则最宜调理,否则下次临期 仍然复坠,以至二次三次,终难子嗣,系不小矣。凡此安之之法,见前“数堕胎”条中。既产调理之法,亦与 大产相似,详后“产后”条中,俱当按而用之。
凡妇人年及中衰,胎元无力,则常有胎不能长及多小产、昏晕之患。此气血衰败而然。血气既衰,则凡于 小产之后,多有胎既落而复又下坠,如更有一胎欲产者,此非胎也,乃因气虚而胞宫随胎下陷也。产母不知,
必至惊慌,此无足虑,但以寿脾煎,或八珍、十全大补汤 之类主之,则自安矣。
\x寿脾煎\x(见血虚经乱)
\x八珍汤\x(见经不调)
\x十全大补汤\x(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又凡小产有远近,其在二月三月为之近,五月六月为之远。新受而产者,其势轻,怀久而产者,其势重。
此皆人之所知也。至若犹有近者,则随孕随产矣。凡今艰嗣之家,犯此者十居五六,其为故也,总由纵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