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3-妇人规-第11页

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而无虚者,须去其寒,宜调经 饮加姜、桂、吴茱萸之类主之。或和胃饮亦可酌用。
\x调经饮\x(见上三段)
\x和胃饮\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 证。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 浓朴(各一钱半)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宜增 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若血热血燥,以致滞涩不行而作痛者,宜加味四物,或用保阴煎去续断加减主之。
薛氏 \x加味四物汤\x(见经不调)
\x保阴煎\x(见血热经早)
以上五证,但察其有滞无虚,方是真实,若或兼 虚,弗得任行克伐。
凡妇人经行作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 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但察其形证脉息。
凡涉虚弱不足,而经滞作痛者,惟用决津煎、五物煎加减主之,其效如神。或用四神散之类亦可。
\x决津煎\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当以水济水,若江河一缺,
而积垢皆去,宜此汤随证加减主之。此用补为泻之神剂也。如气虚者,宜少用香附、陈皮之类,甚者不用亦可。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 泽泻(一钱半) 牛膝(二钱) 肉桂(一、二、三钱) 熟地(二、三钱 或五、七钱或不用亦可) 乌药(一钱,如气虚者不用亦可)
水二钟,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呕恶者,加焦姜一、二钱。如阴滞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如气滞而痛 胀者,加香附一、二钱,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滞血涩者,加酒炒红花一、二钱。如小腹不暖而痛者,加吴茱 萸七、八分。如大便结涩者,加肉苁蓉一至三钱,或者以山楂代之。
\x五物煎\x(见血寒论外方)
\x四神散\x(见血寒论外方)
若痛在经后者,多由血虚,当用大、小营煎随宜加减主之。或四物、八珍俱可用。然必察其寒热虚实,以 为佐使,自无不效。其有余滞未行者,惟决津煎为妙。
\x大营煎\x(见血热经早)
\x小营煎\x(见血虚经乱)
\x四物汤\x(见经不调)
\x八珍汤\x(见经不调)
\x决津煎\x(见上段)
凡妇人但遇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呕吐,肢体困倦,或兼寒热者,是必素禀气血不足,止宜八珍汤、大 营煎之类。若虚而寒甚者,宜理阴煎渐加培补,久必自愈。有因带浊多而虚痛者,亦宜大、小营煎,随其寒 热,加佐使主之。
\x理阴煎\x(见血寒经迟)
立斋曰∶“前证若风寒伤脾者,六君加炮姜;思虑伤血者,四物加参、术;思虑伤气者,归脾加柴、栀;
郁怒伤血者,归脾、逍遥兼服。”
\x六君子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久患疟痢,或食饮难化,或呕 吐吞酸,或咳嗽喘促。若虚火等证,须加炮姜,其功尤速。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陈皮 半夏(各一钱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x四物汤\x(见经不调)
\x归脾汤\x(见经不调)
\x《元戎》逍遥散\x(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胁痛等证。
当归 芍药 白术 茯神 甘草 柴胡(各等分)
上姜水煎服。
<目录>上卷\经脉类<篇名>经痛论外方属性:\x温经汤\x(见《妇人规古方》)治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其脉沉紧。
人参 牛膝(酒炒) 甘草(炒各一钱) 当归 川芎 芍药 牡丹皮 蓬术(醋炒) 桂心(各五分)
上水煎服。
\x良方交加散\x(见《妇人规古方》)治经脉不调,
腹中撮痛,或结聚 瘕,产后中风。
生地(一斤取汁) 生姜(十二两取汁)
上以地黄汁炒姜渣,姜汁炒地黄渣,干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服。加芍药、玄胡、当归、蒲黄、
桂心各一两,没药、红花各五钱,尤效。
\x醋附丸\x(见《妇人规古方》)治元脏虚冷,月候不调,腹中急痛,赤白带下,浑身寒热,胎气 壅滞不固。
香附米(半斤醋煮、焙干为末)
上以醋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x牛膝散\x(见《妇人规古方》)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
当归(酒浸) 牛膝(酒炒) 赤芍药 桂心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炒) 牡丹皮(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