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葛 人参(去芦) 白茯苓 山药 白扁豆(各半两) 半夏(一分,汤洗去滑,姜制成饼,炒黄) 糯米(一 合,淘洗,姜汁浸一宿,炒黄)
上件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生姜二片同六分,温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x醒脾散\x 治小儿吐泻,脾胃生风。
藿香叶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天南星(一个重七钱者,去心,入缩砂一钱、丁香一钱,在南星内上面,却用 南星心末封口,慢火焙熟,切碎)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入冬瓜子少许,同煎至三、五沸,温服。
<目录>卷第十<篇名>慢肝风第三属性:《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慢肝风歌∶ 孩儿眼涩羞明目,春不宣兮夏不通,秋被毒风伤肺得,次传肝肾别寻踪。先调五脏患方退,退得肝风便有 功。盖为小儿元气壮,此名立号慢肝风。
此病肺与肝相克,见日眼不开,未出月有,有目肿者,或出血者。
《四十八候》慢肝风,羞日,目肿出血,宜\x甘胆汤方\x 甘草(一截,以猪胆涂炙)
上为末。每服半钱,米泔调下。
《四十八候》云∶又欲去血,目涩不开方。
苍术不以多少入在胆中,线缚定,煮熟,将药气冲眼后,更嚼药,以汁咽,吐滓,尤妙。
<目录>卷第十<篇名>惊退而哑第四属性: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惊风并退,只是声哑不能言。\x通关散方\x 上以天南星炮为末。每服婴孩半字或一字,三、五岁半钱,八、九岁一钱, 猪胆汁调下,令孩儿吃,
咽入喉中便能言语。
《集验方》治小儿惊退而哑,不能言语方。
木通(锉) 防风(去芦) 川升麻 羚羊角(屑) 桂心(以上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件药捣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少许,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量儿 大小加减服之。
《集验》又方 腊月牛胆酿天南星(不拘多少)
上研细。每服半字,薄荷汤调下,临卧服。儿大者,服一字至半钱。
<目录>卷第十<篇名>惊退而筋脉不舒第五属性: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惊风并退而汗不溜,筋脉不舒,不能行步。\x天茄散方\x 茄种(见霜者,细切,焙) 附子(炮,去皮脐。各半两) 羌活(一分,焙)
上为末。每服五七岁半钱,八九岁一钱。麝香酒调下,一日三服,疾愈即止。
《赵氏家传》治小儿惊退后,手足挛屈,不能舒展方。
羌活 芎 防风(去芦) 天麻 当归(微炒) 甘草(炙。以上各三分) 白附子(炮,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薄荷酒调下,日三,量大小加减。
<目录>卷第十<篇名>天第六属性:《圣惠》论∶夫小儿天 者,由脏腑风热,脾胃生涎,痰涎既生,心膈壅滞,邪热蕴积,不得宣通之所致 也。此皆乳母食饮无常,酒肉过度,烦毒之气流入乳中,便即乳儿,遂令宿滞不消,心肺生热。热毒既盛,风 邪所乘。风热相兼,触于心脏,则令心神惊悸、眼目翻腾、壮热不休、四肢抽掣,故谓之天 也。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有中天 者,心神不安,浑身壮热,手足抽掣,惊悸,眼目翻腾。此候因母饮食不常,
酒肉过度,毒瓦斯入乳,宿气滞不消,心肺相搏,风热触于心脏,故有此候。治者,急进夺命散与吐下风 涎(方见急慢惊风门中),然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与调匀气后,常服雄朱散(方见惊痫门中)夹镇 心丸(方见一切惊门中)、健脾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与服安乐。如见眼视、鱼口、鸦声、眼黑无光、指甲黑者,死 候不治。
张涣论小儿心膈壅滞邪热,痰涎蕴积不得宣通;或乳母饮酒食肉无度,烦毒之气流入乳中,令儿宿滞不消,
邪热毒瓦斯乘于心神,致使惊悸、眼目翻腾、壮热不休、四肢螈 。其病名曰天 ,甚者爪甲皆青状,若神祟。
《圣惠》治小儿天 ,手脚掣动,眼目不定;有时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状似鬼祟,宜服\x龙齿散方\x 龙齿(细研) 钩藤 白茯苓(各半两) 黄丹 甘草(炙微赤,锉) 铁粉 朱砂(各细研) 川大黄(锉,微 炒。各一分) 蝉壳(二七枚,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天 ,四肢拘急,时复搐搦,喉内多涎,夜即惊厥,宜服\x一字散方\x 天南星(炮裂) 荞面(研入。各一分) 辟鱼儿(十枚) 半夏(七枚,生用) 醋石榴壳(一颗)
上件药都捣,罗为末,入在石榴壳内,以盐泥封裹,于灶下慢火烧,以泥干燥为度,取出去壳,焙干,
捣,细罗为散。如孩儿小即用钱上一字,以乳汁调灌之。一岁以上即用酒调一字服之,当时汗出为效矣。
《圣惠》治小儿天 ,眼目 斜,手足惊掣,发歇不定。\x牛黄散方\x 牛黄(细研) 干蝎(生用。各半分) 木香(一分) 羌活 独活 白僵蚕(生用) 朱砂(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