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又蜜汤亦得。
《刘氏家传》治小儿吐泻后生风,慢脾者多效,久泻者亦治。\x胃虚饼子\x 丁香(五十粒) 藿香叶(秤一分) 木香 韶粉 大附子(炮。各一棋子大。一方各二钱)
上为末,搅匀,生姜自然汁搜作饼子○,用粗灯盏内水煮,软化开服,或要急用作散子,入枣子一枚煎。
《刘氏家传》\x羌活膏\x 治小儿急慢惊风,或因吐泻后脾胃虚,传作慢脾之疾。
羌活 独活 人参 白茯苓 肉桂 木香 防风(以上各三钱) 水银 硫黄 全蝎(各二钱) 金银箔(各三十 片) 真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蜜和为膏。每服一黄豆大,薄荷汤化下。
《张氏家传》醒脾去虚风。
大附子(一钱,去皮脐,炮) 大全蝎(七个) 大白附子(三个,炮) 天麻(二钱)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浓煎冬瓜子汤调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孩子,因吐或泻,体虚发搐作慢脾、鱼口,目直视,睡不醒,目不开。\x钩藤饮子\x 钩藤 防风 麝香 麻黄(各一分,去节用) 蝎梢 蝉壳(各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半钱、一钱,大小加减,薄荷汤调入醋一滴,调匀服。如四梢厥逆,入附子三两片,
同水五分、薄荷一叶煎二分,热服,连进三、二服。或吐泻、体冷、多睡,用附子半钱,炮去皮脐为末,或 作锉散,白术一钱,肉豆蔻一个,甘草炙一寸,枣一个,水六分,慢火煎至三分,温温服,作两服,体便暖,
只煎使君子汤,如沉香、橘皮吃五六分,更吃暖惊药三两服。乳母忌口,不得再惊。
《庄氏家传》治慢脾风。\x小续命丸\x 附子(尖一枚) 硫黄(枣许大) 蝎梢(七枚)
上为末,生姜、面糊丸黄米大。量儿加减,十丸至百丸。治小儿久泻 羸尤妙。
《庄氏家传》治慢脾风极妙。\x黑散子\x 干姜(半两) 甘草(一分)
上同于一瓷合子内,用火 存性,为末。( 须恰好,过则力太慢,不及则性大烈。)每服一钱或半钱,浓煎乌梅汤 调下。
临时更看男女、大小加减服之。须是目垂、面白慢脾形候即与吃。
《孔氏家传》治小儿慢脾惊风。
上以代赭石,不拘多少,细研,水飞过,研冬瓜仁汤调下,量儿大小与半钱或一钱。小儿因转泻后眼戴上,
三日不乳,目精通黄如金色,气将消绝,止服三服,全愈。
《王氏手集》治小儿慢脾风。\x万安散方\x 浓朴(去粗皮,以水一盏,煮尽后细切,焙干) 白术(汤浸半日,切片子,用蜜涂,炙香黄色) 朱砂(各一分,
研) 麻黄(半分,长直者以熟汤浸软,用姜汁浸半日) 干蝎(七个尾梢全者,每个用大叶薄荷裹上,用浸者麻黄,
缠子微,以姜汁再浸,以竹箸上炙,令表里焦黄色)
上并捣,罗极细,再入乳钵内与朱砂研千百遍。每服半钱或一字,煎金银薄荷汤调下。但小儿服药后,微汗 出是效。凡小儿欲作慢惊,必先壮热,多睡,频吐。若吐止,即惊止,吐不定,作慢惊,号为难治。有此吐 证,以金液丹主之。此方传与人必不信,但只与药。金液丹研开令细,以滴水为丸黄米大,用朱砂、青黛为 衣。每服五十丸以上,以下不济事,用米饮下。定吐救生丹亦甚佳,然十有三、四不能止者。此方百无一失。
若有虽止已成慢脾者,万安散救之,亦无失者,但费心力耳,不然十有八、九不救。此二方不可具述,千万 秘之,非至诚好事者,不可妄传。
《吉氏家传》治慢脾风。\x朱砂散\x 朱砂 天麻(各一钱) 僵蚕(七个) 天南星(一个) 白花蛇(项下肉皂子大一块) 麝(少许) 蜈蚣(一 条)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x活脾散\x 治小儿脾困成慢脾风。
天南星(去皮) 半夏 白附子(各半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小者一字,用冬瓜子七粒、薄荷一片、酒少许,或入水少许,同煎。
《朱氏家传》治小儿久病后,或吐泻生惊,转成慢脾后。\x蝎梢膏\x 蝎梢(不以多少为细末一两,用新好者)
上用石榴一枚,开作瓮子,去子,以无灰酒半盏调蝎末,入石榴,以盖子盖定,坐文武火上,时时搅动,
熬成膏子,取出于放冷。每服一钱,用金银薄荷汤调下。急惊勿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慢脾风,吐奶,霍乱,吐泻。
丁香(一钱) 藿香(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或大假吐泻,米饮下半钱。
安师传治小儿慢脾风药方,小儿众医不效,用此药痊好。
附子(炮裂,去皮脐) 木香(不见火,怀干) 肉豆蔻(洗) 生硫黄(用浆水黄者,赤者不用,其间夹石者须 去)
上等分,为细末。每用冬瓜子四十九粒,水六合煎至三合,入药一钱,再煎至一合,为一服。治身冷汗出 至虚缓搐者。
长沙医者毛彬传\x银白散\x 治小儿胃虚,吐泻烦渴,成慢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