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29页

痫痉。女子阴蚀痛。并崩中下血。
(本经)入吐风痰药最快。散症积咳逆上气。疗喉蛾。化鼻中 肉。鼠 恶疮。胆矾乃铜之 精液。其性收敛上行。能涌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故治咽喉口齿疮毒有奇功。
(濒湖)喉痹极速垂死方。用真鸭嘴胆矾末。醋调灌之。大吐胶痰数升。即瘥。蛊胀及水肿 。用胆矾明亮如翠琉璃者。米醋煮。以君臣之药佐服。胜于铁砂铁蛾。以其入肝胆制脾块故 也。魏清臣消肿黑丸子。即用此。
〔论〕 胆矾气寒。味酸涩。而涩较胜。据其气味。乃是阴不得阳以畅。阳即不得阴以 和。总未离于出地之初气耳。故以对待相火之上逆而化为风淫者。其色青。其味酸涩。似独 全乎出地风木之气化。而还以收降其风邪也。第风木之用。以升出为其能达阴于阳。而酸收 乃其体之根于最初者耳。有收敛于阴。乃能宣散于阳。方书用治胀满黄胆。及去齿风缠喉风 等证。皆由收敛以致宣散之功。是由体而达诸用者也。
再喉痹一症。用胆矾亦宜审处。楼全善有云。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 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阳郁不伸。为患加剧。然则此味宜于不恶寒之喉痹。
乃阴不能蓄阳之痹。是风淫也。其恶寒之喉痹。乃阳不能达阴之痹。是风虚也。此味能散风 木相火。若恶寒之喉痹。原因郁热。非属相火。宜消阴伸阳。不宜收阳助阴。投剂者可弗审 诸。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礞石内容:有青白二种。青者佳。取青黑而坚细者打开。中有白星点。 后则星黄如麸金。
其无星点者。不入药。(濒湖)
味辛咸。气平。其性下行。阴也。沉也。乃厥阴肝经药。主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能 坠结聚之痰留滞脏腑。礞石乃治惊利痰之圣药。风木太过。来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 痰。壅塞上中二焦。变生风热诸病。故宜此药重坠。制以硝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气下而痰 积通利。诸证自除。(濒湖) 吐痰在水上。以石末糁之。痰即随水而下。其沉坠之性可知。
(又)得焰硝。能利湿热痰积从大肠而出。因湿热盛而皮肤生疮者。一利即愈。(入门)性 非胃家所好。气弱脾虚者不宜久服。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乃大虚证。医与礞石药服之。
至夜而死。是可戒也。(濒湖) 按痰有二因。如脾胃积滞生痰。或多食酒面湿热之物。以 致胶固稠粘。咯唾难出者。用之豁痰利窍。除热泄结。应如桴鼓。至于阴虚火炎。煎熬津液。
凝结为痰。或发热声哑。痰血杂出者。误投则脾胃先败。
〔论〕 礞石以青者为佳。而石中更取白星点者。犹是以金平木之义。即隐君所制滚痰 丸。亦非徒取其重坠。犹是木平气下之义也。观其治中风痰塞。则可见矣。
〔修治〕 以礞石四两打碎。入硝石四两拌匀。置大坩锅内。炭火十五斤。簇定。 至 硝尽。其色如金为度。取出。研末水飞。去硝毒。晒干用。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砒石内容:出信州。故呼信石。更有隐信字为人言者。信州玉山砒井。官封甚严。取时坑中有浊 绿水。先绞水尽。然后下凿。其生砒不夹石者。色赤甚于雄黄。谓之砒黄。今市货者。取山 中夹有砂石之砒。烧烟。飞作白霜。乃碎屑而芒刺。谓之砒霜。古方并不入药。惟炼丹石家 用之。
味苦酸辛。气大热。有大毒。畏绿豆冷水。砒黄治疟疾。砒霜除 喘痰积。主恶疮瘰 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治蛇尿着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取砒为末。以 胶清调涂。即瘥。)其燥烈纯热之性。与烧酒焰硝同气。寒疾湿痰。被其劫而拂郁顿开。凡 痰疟及 喘用之。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须冷水吞之。不可饮食杯勺之物。静卧一日或一夜 。亦不作吐。少物引发。即作吐也。(濒湖) 痰喘 。天雨便发。坐卧不得。饮食不进。
此肺窍久积冷痰。不可遇阴气触动也。用淡豆豉一两。蒸捣如泥。入砒末一钱。枯白矾三钱 。丸绿豆大。每用冷茶冷水送下七丸。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即高枕仰卧。忌食热物。一服 即愈。服至七八次。吐出恶痰数升。药性亦随去。即断根矣。走马牙疳恶疮。砒石铜绿等分 。为末。摊纸上贴之。神效。项上瘰 。砒黄研末。浓墨汁丸梧子大。铫内炒干。竹筒盛 之。每用针破。将药半丸贴之。自落。蚀尽为度。一切漏疮有孔。用信石新瓦火 研末。津 调少许。粘纸捻上。插入。蚀去恶管。漏多弗齐上最妙。
〔论〕 砒霜大热大毒。有决壅溃瘀之能。吞以冷水则瘥。杀其热毒而得用其枭以取胜。
如近火则益恣其虐焰。取害尤速。夫既为大热大毒之药。只宜以救偏至之疾。如寒痰湿痰类 以溃阴凝之坚。非藉阳毒之浓者不可也。今人辄用之治疟。是以必死之药。治必不死之病。
缪氏所言洵然。
砒黄大热大毒。砒霜加以火 。其毒尤烈。人服至一钱许。必死。得酒及烧酒则腐烂肠 胃。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此药止宜于山野藜藿之人。若嗜酒膏粱者用之。不慎 口欲。疾亦再作。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不可用此。毒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