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28页

之间。使气血不能周养故也。肝主项背与臂膊。肾主腰胯与脚 膝。此证乃肝气偏虚。宜专补肝补肾。鸡峰此说。不正与本经所指周痹风湿。肢节中痛。
不可持物。洗洗酸消者。相发明欤。别录消痈肿鼠 颈核。此皆通关节之所及。而其本由于 补肾虚风虚。如止补肾虚而不补风虚。则亦不能通关节以疗诸证矣。盖肝以肾为体。肾又以 肝为用也。总之磁石主治所以于肾气为切者。由其肾中母气。确有感召之精。能通于气血之 中耳。如止云重可去怯。不泛然而同诸石之用哉。
又按独孤滔云。磁石乃坚顽之物。无融化之气。止可假其气。不可服食。是以缪氏云。
用之渍酒。优于丸散。观磁石丸治精气虚极。乃以酒煮碎磁。良久。尝之酒有石味。将石拌 诸药。晒干。再拌。再晒。如此数次。务令石味入诸药中。和透。更以此酒搜和诸药为丸。
庶几得之。
〔辨治〕 能悬吸针虚连三四者佳。火 醋淬九次。细研水飞。或炼汁饮之。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代赭石内容:赭者。红黑之间色也。出代郡。一名土朱。一名铁朱。代产难得。择取石上纹头有如浮 沤丁者。谓之丁头代赭。色如鸡冠。且有润泽。染爪甲不渝者良。
味苦甘。气平寒。气薄味浓。阴也。降也。入手少阴手足厥阴经。干姜为之使。畏天雄 附子。治鬼疰贼风。腹中毒邪气。除五脏血脉中热。镇虚逆。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女子崩漏 带下。安胎。代赭。阳石也。(外丹本草) 怯则气浮。代赭之重以镇之。伤寒汗吐下后。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主旋复代赭汤。(好古) 小儿泻后。眼上。三日不乳。目黄如金。
气将绝。此慢惊风也。宜治肝。用水飞代赭末。每服五分。冬瓜仁煎汤调下愈。急慢惊风。
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真金煎汤 调下。连进三服。脚胫上有赤斑。此惊气已出。病当安也。无斑点者不可治。堕胎下血不止。
代赭末一钱。生地汁半盏调服。日三五次。以瘥为度。血崩。赭石火 醋淬七次。为末。白 汤服二钱。诸丹热毒。赭石青黛各二钱。滑石荆芥各一钱。为末。每服钱半。蜜水调下。仍 外敷之。
〔论〕 人身肝脏之气。由阴而升阳者也。升而不能合于天气之阳。则病于风。本经赭 石主治。首言鬼疰贼风。以鬼疰乃元气虚怯之幻象。惟于补益中佐此以镇虚怯。则肝之惊风 自平。何以能之。盖赭石一名铁朱。本金气之化。(山上有赭。其下有铁。)金属天气。而赭 色化赤则从火。是金火合德以畅卫而达营。即木之所以得媾于金而风平者。不仅如铁锈之以 金制木也。若是。则赭石固气分之剂矣。何以能效血分之功欤。曰。阳中之太阳心也。而生 血却在此心。肺合而气盛。气盛而血生。俾清中之浊入胃至脾。而肝乃得司其藏血之职。安 得谓清镇气化不能为血化之地欤。或曰。小儿惊痫。固知病及风木矣。女子崩带。亦专属风 木之病欤。曰。风脏即血脏。血之不获宁谧者。多本脏风木摇之耳。此味以镇浮而平风。则 血不溢。是固然之化机也。但先气而及血。故方书用疗血证者。惟崩漏及之。以女子之血有 余。而气之病于不足以为血患者多也。明于此。则知所以用赭石矣。濒湖专以为血分药。不 知养气丹之用五石。代赭与焉。其所主治曰。诸虚百损。真阳不固。上实下虚。气不升降。
或喘或促。一切体弱气虚之人如此。则非气分药乎。且又曰。并治妇人血海冷惫诸证。是非 由气而及血之证欤。况外丹本草。固以谓为阳石矣。
下部虚寒者不宜。阳虚阴痿者忌。(仲淳)
〔修治〕 赤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末水飞。取其相制。并为肝经血分引用也。(濒 湖)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石绿内容:石绿。阴石也。生铜坑中。铜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而铜 生于中。与空青曾青同一根源也。今人呼为大绿。(濒湖)
性有小毒。吐风痰甚效。吐风痰法。拣石绿精好者。研筛水飞。再研。如风痰眩闷。取 二三钱。同龙脑三四豆许研匀。薄荷汁合酒温调服之。偃卧须臾。涎自口角流出。不致呕吐。
功胜他药。(颂) 按此味善吐风痰。以其为铜之祖。气取金气之精。能使木平者。莫是过 也。合龙脑名碧霞散。不可以治湿痰。惟同附子尖乌头尖蝎梢用者。名碧霞丹。乃可治之。
中风之痰。风湿有异。此阳中阴中之分也。世人愦愦者多。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石胆内容:胆以色味命名。因其质似矾。俗呼胆矾。出蒲州山穴中。鸭嘴色者为上。产羌里 者色少黑。次之。信州又次之。是物生于石。其经煎炼者即多伪。但以火烧之成汁者。必伪 也。涂于铜铁上。烧之红者。真也。又以铜器盛水。投少许入中。水色不变青碧。数日不异 者。真也。(濒湖) 成块若鸡卵。圆大色青。碧如琉璃。击之纵横解皆成叠。有铜坑内生 者。亦可煎炼而成。今市多以醋揉青矾假充。不可不辨。(嘉谟)
味酸涩。气寒。有毒。入少阳胆经。明目。治目痛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