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26页

萧炳) 一法。取韶州钟乳。
无问浓薄。但令颜色明净光泽者。即堪入炼。惟黄赤二色不任用。今人但以鹅管中空者为最 。故一名鹅管石。(李补阙)
味甘辛。气温。其性得火则有大毒。主咳逆上气。益元气。安五脏。补虚损。治脚弱疼 冷。下焦伤竭。强阴。疗泄精。久服令人有子。除寒嗽并消渴引饮。同诸药。治虚劳肺病。
元气虚。咳嗽血。及肠胃虚冷滞下。真元虚滑泄精。乳乃石之灵液。具山体之全。故功力勇 悍乃尔。须真病命门火衰者宜之。否则当审。(子由濒湖) 凡服乳三日。即三日补之。服 十日。即十日补之。欲饱食。以牛羊獐鹿等骨煎汁。任意作羹啜之。勿食仓米臭肉。及犯房 事。一月后精气满盛。百脉流遍。身体觉热。绕脐肉起。此为得力。可稍近房事。不可频数。
令药气顿竭。弥更害人。戒之慎之。(濒湖) 得牛黄白蜡象牙末真珠乳香没药龟板桦皮灰 (俱存性研细)枯矾蛀竹屑红铅。治广疮结毒。烂坏鼻梁。及阴蚀阳物。有神。风虚劳损。
腰脚无力。钟乳煎。用钟乳粉炼成者三两。以夹练袋盛之。牛乳一大升。煎减三之一。去袋 饮乳。分二服。日一作。不吐不利。虚冷人微溏无苦。一袋可煮三十度。即力尽。别作袋。
每煎讫。须濯净。令通气。其渣和面喂鸡。生子食之。(崔尚书方)一切劳嗽。胸膈痞满。
焚香透膈散。用鹅管石雄黄佛耳草款冬花等分。为末。每用一钱。安香炉上焚之。以筒吸烟 入喉中。日二次。肺虚喘急。连绵不息。生钟乳粉光明者五钱。蜡三两化和。饭甑内蒸熟。
研丸梧子大。每温水下一丸。按生乳必肺虚极者。乃可一投。未可概用。
〔论〕 石禀精悍之气以结。质最坚重。是固居其浊而类为阴也。至精悍之气透化为乳。
则居其清者。斯名之为阳。而大能益气矣。然则钟乳不为阴中之阳乎。肺虚极者。用补肺中 阳气。更大壮下焦元气。非真病于阳虚者。不可轻服。即服之中病。且当终身忌术。缘术能 动钟乳也。(如火微。必借风鼓之而后发火。盛则一鼓之即不可向迩。义固如此。)种树书云。
凡果树作穴。纳钟乳末少许。固密。则子多而味美。纳少许于老树根皮间。则树复茂。移此 于人身。其为元气之助。功岂鲜哉。然而石药气悍。易伤阴气。服久则营卫不从。变生他证 。若阴虚人误投。尤为抱薪救火也。
物类相感志服钟乳。忌参术。犯者多死。凡人阳明气衰。用此合诸药以救衰疾。平则止。
夫何不可。昧者因其阳气暴充。藉耽淫 。致精气暗损。石气独存。孤阳愈炽。久之营卫不 从。发为淋渴。变为痈疽。是果乳石之过耶。抑人之自取耶。先哲致戒者。多不能备录。(濒 湖)
〔修治〕 李补阙服乳法。取韶州钟乳。无问浓薄。但颜色明净光泽者。(黄赤二色不 用)置金银器中。大铛着水。沉器煮之。令如鱼眼沸。水减即添。乳少三日夜。乳多七日夜。
候干。色变黄白。即熟。如疑生。煮满十日更佳。取出去水。更以清水煮半日。其水色清不 变。即止。乳无毒矣。入瓷钵中。玉槌着水研之。觉干涩。即添水。常令如稀米泔状。研至 四五日。揩之光腻如书中白鱼。便以水洗之。不随水落者即熟。落者更研。乃澄取。曝干。
每用一钱半。温酒调。空腹服。兼和丸散用。其煮乳黄浊水。切弗服。服之损咽伤肺。令人 头痛。或下利不止。其有犯者。但食猪肉解之。卢子由云。经言水势劣火。结为高山乳质。
全类似水。而勇悍独专。宁非火胜水劣乎。修治用水煮。仍交水火以济之。水胜于火所以少 平勇悍也。今世火 。反助勇悍。故多石毒燃烧之患。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太一余粮内容:与禹余粮同一种类。生太一山谷者曰太一余粮。土气之专精也。(生东海池泽者曰禹余 粮。是得水气之专精者。) 今惟会稽王屋泽路诸山时有之。外裹若甲。甲中有白。白中有 黄似鸡子黄。而重重如叶子雌黄。轻敲便碎如粉。设其中无黄。但有黄浊水。是为石黄水。
更有凝结如石者为石中黄。非太一余粮也。(核)
气味甘平。主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久服耐寒暑不饥。益脾。
安脏气。镇五脏。定六腑。(诸本草)卢氏子由曰。太一即太乙。气之始也。块然独存而无 所不存。故能镇定。中黄敦艮之止。对待肺金不能收敛下降。而致咳逆上气。若症瘕血闭者。
气不 运也。漏下淋漓者。气不收摄也。太一能令元气屈曲而出。使凝闭漏下者。不得不随 之运抑扬。所谓欲治其血先调其气。设元真萎顿。则邪气外薄。太一能畅真气。则邪气自 不兼容矣。肢体不利者。气壅之也。太一黄中通理。宣气四达。气拒而固。不受寒暑。气充 而实。不苦饥虚矣。
〔修治〕 用黑豆黄精各五合。水二斗。煮取五升。置瓷锅中。下余粮四两煮之。旋添。
汁尽为度。药气香如新米矣。捣之。又研万杵方用。( )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禹余粮内容:绩平水土。有如神禹。故名。出东海池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