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90页

究其合于人身元阴之气。更不究其能于阴中归阳。遂于丹溪所谓 能降 偏于 真阴 消也。
也。阴 参之。
而必取 源为阳 狂之邪也 疗滞下之里 者。惟实热 失守之阳为 本经于海蛤 凡脾胃虚寒者。须与益脾胃药同用。(仲淳)
〔修治〕 不入煎剂。(丹溪) 凡治燥痰。取紫口蛤蜊壳。炭火 成。以熟栝蒌连子 同捣。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文蛤内容:其形一头大。一头小。有花斑。
气味咸平。 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利小便。止烦渴。化痰软坚。疗口鼻中蚀疳。鼠 大 文蛤散 〔论〕 伤寒在阳。当以汗解。乃因烦燥。误以水 及灌之。遂使寒转郁。而郁中增热。
所 成 阳。
缪氏言气虚有寒者。慎用。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蚌粉内容: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混称非是。(濒湖)
味微咸。气寒。 主反胃心胸痰饮。(用米饮服)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 其 治 入 水 哕 姜酒下。丈夫脐腹痛。茴香汤下。女人血气痛。童便和酒下。
〔论〕 蚌不分江湖。俱应月而胎珠。夫月以至阴之精。借光于日。是至阴之中固有至 阳也 粉。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田螺内容:前蚌蛤海产。与江湖所产。但少有异。此田螺则指水田及湖滨之螺。其用迥殊于海 夫可例视也。
\x肉\x 味甘。气大寒。 主去腹中结热。利湿热。 捣烂贴脐间。引热下行。开噤口痢。并治 小便不通。小腹急硬。及水气浮肿。 取其汁。治下消渴。肝热目赤。大肠脱肛。痔漏疼痛 。及黄胆。 禀水土之阴气。解一切有余之热。(仲淳) 噤口痢。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 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
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甚效。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田 螺 摊贴脐上。水从便旋而下。 消渴饮水不止。小便数者。糯米二升。煮稀粥一斗。冷定。入 田中活螺三升在内。待食粥尽。吐沫出。乃收饮之。立效。此方惟治下消。(渴而小便数者)
而不概治中上。则其化于至阴之气也可思。 肝热目赤。(非关风热者弗用)大田螺七枚。洗 净。新汲水养去泥秽。换水 一升。浸洗。取置净器中。着少盐花于甲内。承取自然汁。点 目 爪 痔漏疼痛。田螺一个。入片脑一分在内。取水搽之。先以冬瓜汤洗净。
\x壳\x 气味甘平。 心脾痛不止者。水甲散主之。田螺壳以松柴片层层叠上。烧过火。吹去松 灰。取壳研末。以乌沉汤宽中散之类调服二钱。神妙。 小儿惊风有痰。远年白螺壳烧灰。
入麝少许。水调灌之。(此乃田螺白壳者。与下条白壳蜗螺有别。)反胃吐食。田螺壳黄蚬壳 (小蛤也)皆取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炒成白灰。每二两入白梅肉四个。捣和为丸。再入砂 盒子内。泥固。 存性。研细。每服二钱。人参缩砂汤下。或陈米饮调服亦可。凡觉心腹胀 痛。将发反胃。即以此药治之。
〔总论螺蚬蚌〕 田螺壳甘平。蚬壳则咸温。蚌壳粉又咸寒。功用虽仿佛。而不无少殊。
用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白蜗螺壳内容:非溪湖中所生。或屋上墙壁上。年久者良。
气味甘寒。主痰饮积及胃脘痛。治反胃膈气。痰嗽。湿痰心痛。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
研 痘疮不收。墙上白螺蛳壳洗净。 研掺之。
〔论〕 田螺产于水田中(非海螺)其壳旋文。其肉视月盈亏。(王充云。月毁于天。
螺消于 者。观 阳结欤 屋者。盖 金气以破 之的对矣 之壳能开湿热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魁蛤内容:魁蛤即今之蚶。其壳名瓦垄子。状如小蛤而圆。浓背上沟文似瓦屋之垄。浙东种于近 海田。谓之蚶田。肉味极佳。得水中之阳气。味甘气平。可糟其肉为侑酒之物。鲜有入药者 瓦垄子 味甘咸。气平。主消血块。化痰积。烧过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气冷气症癖 。连肉烧存性。研敷小儿走马牙疳。有效。
〔论〕 蚶之肉甚甘。甘能和血。壳甘而兼以咸平。其效当更甚于诸壳之但咸味者。
〔修治〕 取陈久者。炭火 赤。米醋淬三度。出火毒。研粉用。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玳瑁内容:入药必用生者。性味全也。既经汤火。即不堪用。与生熟犀义同。
\x甲\x 气味甘寒。主解岭南百药毒。破症结。消痈肿。止惊痫。(日华子)主心风解烦热。行 气血。利大小肠。(陈士良)又能解痘毒。神效。玳瑁龟类。禀水中至阴之气。故气寒而解 一 玳 瑁生 同磨 地。
缪氏。痘疮虚寒不起发者。不宜服。
<目录>卷三十\禽部<篇名>鸡内容:〔总论〕 鸡属土而有金木火。其性补。又属巽。能助肝火及湿中之火。(本丹溪)观 于毛羽 湖谓专禀 之主。而 可思。)夫 木之不为金 羸可也。
得木为主。
矣。 三年 \x黑雌鸡肉\x 味甘酸。气温平。 黑属水。牝象阴。所主皆血分病。
附方 治男女因积虚。或大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