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89页

甲 子漏下。皆用 亦阴气虚而不 简误云。妊娠禁用。凡阴虚胃弱泄泻。产后泄泻。饮食不消。不思食。及呕恶等证。咸 忌。
〔辨治〕 凡使。要绿色。九肋多裙。重七两者。为上。用六一泥固瓶子底。待干。安 甲于 用。
取东 浸一 \x肉\x 气味甘平。主治伤中益气。补不足。去血热。益阴补虚。作丸服。治虚劳 癖香港脚 人带下。血瘕腰痛。
\x头\x 主脱肛。 皮散。治肛门脱出不收。 皮磁石桂心鳖头为细末服。伏龙肝散。治阴 肛。(阳证另用他药)伏龙肝鳖头骨百药煎为末。紫苏汤温洗。清油调涂。
\x头血\x 治风中血脉。口眼 僻。涂脱肛。疗小儿疳劳潮湿。千金方目 唇动口 。皆风入 急服小续命汤。外用鳖血或鸡冠血。调伏龙肝散涂之。干则再上。甚妙。盖鳖血之性 血。故治口 肛脱之病。小儿疳劳。潮热往来。五心烦躁。盗汗咳嗽。鳖血丸主之。
黄连各二两。以鳖血一盏。吴萸一两。同二连浸。经宿。去萸血。炒干研末。入柴胡 荑各一两。人参五钱。使君子二十个。为末。煮粟米粉糊和丸。如粟米大。每用熟水 小。日三服。
心入肾以滋阴 之运阴以会阳 之颐所谓金互 是达乎真阴 鳖之用焉。
为其本于 督脉会于 静。大有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牡蛎内容:海旁皆有。初生假水沫傍石。向日者渐结成形。至数十丈。 如房。房多左顾。随 潮开阖。纳小虫以充腹。房中有肉。如马蹄。如指面。名曰蛎黄。海人欲取其肉。凿房。火 迫得之。
味咸平。气微寒。气薄味浓。阴也。降也。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益肾清热。固精收涩。
治 定 及 所生病 精气。盖 阴为 坚之 间肿。以地 结。同麻黄根 同生地黄 龙眼 车前沙苑莲须杜 地榆麦冬续断青 天冬二两半。
汁糊丸梧子大 栀豉汤下。腹 虚而投牡蛎者 有行湿之义存 也。数语。见湿 妙于化阴者矣。
甘草栝蒌牡蛎 不歇。复与之 汗者勿用。按 用参术干姜理 气者也。用此于 服血药不效者。
烧灰。小便三升 同小便煎。此可 有牡蛎泽泻散。百 导水之壅。其功可 〔论〕 牡蛎为咸水结成。块然无情之物也。然其房因潮来而开。潮不至则合。是在化 机中 月。
虚于 不 之 凝 皮 润 阳 以 以 之 血消 补阳 补 人生 之治 益阳 以固 召阳 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仲淳)即虚寒诸证。用补阳之剂而投此。不忌。以其召阳归 阴。尤 〔辨治〕 取壳以顶向北。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者为左顾。尖头大者胜。先用盐水煮 一时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真珠内容:出南北海。川蜀西路女瓜河。北溏泺江。南湖泖间。亦时。有之。广东廉州珠池四 雷州一。实皆海而岛屿环围。故称池也。珠。蚌中阴精也。牡蛎蛤蚌。无阴阳牝牡。须雀蛤 以 故 谓之 味甘微咸。气寒。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清心安魂魄。明目去肤翳障膜。除小儿惊热。解 痘疔 惟 孕 真珠 小儿惊 象牙末 同人中 两酒服 〔论〕 蚌珠与月盈亏。而月之盈亏又系于日。淮南子云。月死而螺蚌 。正指阴不得 阳之故。然则珠为阴中之阳。当如管子所云矣。本至阴之精。乃分至阳之光。丽至阳之光。
乃凝 寒之 珠母 (真珠 阳者乎 精。所 肝脏虚寒 〔修治〕 凡入药。不用首饰及见尸气者。用豆腐一块。入珠于内。扎定。煮一炷香取 出。
<目录>卷二十九\介部<篇名>海蛤内容: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一蛤也。总之海中蛤蚌。名色虽殊。性味相类。功用 又文蛤。或另是一种。
腰痛。及伤寒血结。疗 瘤瘿。五痔疝证。妇人 结胸胀痛不可近。仲景无 为末。每服二钱。鸡子清 壅则血不行。服此则小肠 〔论〕 海蛤在本经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等证。皆阴气虚而上逆者。夫肾乃气之元气 阳也 其能 不为 曰。
主。)
客于脏 少气也 兹味 孤行 化而 瘿瘤 结。
\x粉\x 此海中诸蛤之粉。以别于江湖之蛤粉蚌粉也。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大抵海中蚌蛤蚶蛎 。味咸性散。功用略同。非若江湖蚌蛤无盐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而已。肆中更有一种状如 线粉者。谓之海粉。得水则易烂。出海中沙石间。其功亦能化痰软坚。
味咸气平。肾经血分药。治喘息咳逆。(肺燥郁胀咳喘)化痰饮。解结气。软坚积。(热 痰能 疗疝瘿核。散肿毒。治妇人带下血病。油调涂汤火伤。主湿嗽肾滑之疾。(好古)治湿痰 为 主 蜜丸 每 佐以香附末。等分。白汤淬服。白浊遗精。洁古云。阳盛阴虚。故精泄也。真珠粉丸主之。
蛤粉一斤。黄柏炒一斤。研细。白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下。日二次。血痢。玉 粉散。海蛤粉研细。每用二钱。蜜水调服。能解脏腑积热之毒。按此味同气于肾阴之清化故 也。
附案 戊戌冬深。岁气寒湿相合。肺主受邪。阳不施化。而水中阳化更微。致湿痰聚胃。
愈 适 姜 〔论〕 用蛤粉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