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7页

也。知此则偏胜之 阴。洵无似之者矣。
水银入耳。能食人脑至尽。入肉令百节挛缩。倒阴绝阳。患疮疥人涂之。性滑重。直入 肉。宜谨之。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经络。必缓筋骨。是外治亦未可乱投也。妇人误服。多致 绝孕。(仲淳)
〔辨治〕凡使。弗用草汞。(取之细叶马齿苋者)并旧朱漆中者。或经别药制过者。在 尸中过半生半死者。(雷公) 得铅则凝。得硫则结。并枣肉人唾研则散。得紫河车则伏。
得川椒则收。别法。 为腻粉粉霜。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水银粉内容:一名轻粉。言其质也。一名腻粉。言其性也。即水银升炼者。故名汞粉。又名峭粉 。言其状也。升炼轻粉。分红白两种。白者用水银一两。白矾焰硝各二两。皂矾海盐各一两 。同研不见星。贮罐内。先以滑石九两。研细水飞。晒干再研。更以黑铅四两。分作数块。
打成薄片。一层滑石。一层铅片。铺置药上。筑极实。上余空数寸。使药气易转。以盏盖罐 口。先于灰火中徐煨罐底。听罐内无声。乃扎定之。用盐泥封固罐口。先用底火一炷香。次 用二寸火。渐至三寸火二炷香。用火时。以凉水常擦盏内。火足。(即一炷二炷香之谓)去 火冷定。药升盏上及空处矣。红者只用水银一两。焰硝白矾各二两。同研极细。升炼法悉与 白同。即釜碗之内亦可升取。并不必水擦釜顶也。前法用滑石黑铅为匮。则盐矾咸涩之味。
俱从铅石拔尽。功力转更神异。但火候以缓为贵。取药以少为良。此为丹家不传之秘。(子 由)水银粉合二矾盐硝而升者。嫩色黄。老色白。取用贵黄不贵白也。仅合白矾硝石而升者。
嫩色赤。老色紫。取用贵嫩不贵老也。其质本有能升之 。(汞同)而所显之色。与味之醇 烈。即缘盐矾硝石合化以成紫白赤黄。但味醇则气清而色黄赤。味烈则气浊而色紫白。黄赤 点饵咸宜。近世以味醇黄嫩者点疮毒顽肉。赤嫩者弥诸疮毒肤皮。捷如影响。(又) 诸矾 不与水银相合。而绿矾和盐能制水银成粉。何也。盖水银者金之魂魄。绿矾者铁之精华。二 气同根。是以暂制成粉。无盐则色不白。(海客论)
气味辛冷。有燥毒。升也。浮也。黄连土茯苓陈酱黑铅铁浆可制其毒。畏磁石石黄。忌 一切血。外敷。杀疮疥癣虫风痒瘰 下疳阴疮一切毒疮。去风杀虫。内治下膈涎。通大肠。
转消痰积。(如治疠风遇仙散。用以驱诸药入阳明经。开其风热拂郁。逐出恶风臭毒。杀所 生之虫。循经上行至牙齿 薄之分而出之。此可类推。)止血痢。疗水肿鼓胀。及小儿螈 疳瘅。用水银粉洁净淫疮。取效固速。第骨髓与形脏之至毒。从经气会归于胃。循胃上口而 出。多致口舌烂龈。(人卧气归于脏而会于胃。胃气上熏。毒不得泄。故并发于口舌。)惟卧 时衔管。则毒瓦斯从外泄。斯无糜烂之患矣。(子由) 轻粉利大肠。东垣又云抑肺而敛肛门。
何也。盖轻粉经火本燥。原自水银。性冷。用之于润药则利。用之于涩药则止。所以又能消 水肿。止血痢。吐风涎。要之虚病禁用。实者亦量用之。(文清) 小儿涎喘。服药不退者。
用无雄鸡子一个。取清。入轻粉抄十钱。拌和。银器盛。置汤瓶上蒸熟。三岁儿尽食。当吐 痰或泄而愈。气实者乃可用。大小便闭。胀满欲死。二三日则杀人。腻粉一钱。生麻油一合。
相和空心服。大便壅结。腻粉二钱。黄丹一钱。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消中嗜食。不生肌肉。
多因外伤脾热。内积忧思。啖食咸物及面。致脾胃干燥。饮食倍常。大便反坚。小便无度。
用轻粉一钱为末。姜汁拌匀。长流水下。齿浮是效。后服猪 丸补之。一切虚风。不二散。
用腻粉一两。汤煎二度。如麻脚。慢火焙干。麝香半两细研。每服一字。温水调下。水气肿 满。汞粉一钱。乌鸡子去黄盛粉。蒸饼包。蒸熟取出。苦葶苈炒一钱。同蒸饼杵丸。绿豆大。
每车前 〔论〕 水银在丹砂中。伏火则溜汞于下。同他药炼之。则结粉于上。历稽升汞粉者。
多不能离矾硝二味。盖其收痰涎摄水。缘与焰消得火性之升举者。故转润下而成炎上。以结 于极顶。此频湖所谓化纯阴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者也。然小儿急惊。又取其能下膈涎。因 痰涎为水液所结。汞固砂中金精。为水母。与铅交感。最能下坠。假矾石火消 炼。使阴滞 之质化于阳浮之气。能直就膈上而下其痰涎者此耳。寇氏谓惊为心气不足。切宜禁此。不知 惟慢惊属火。土虚者忌之。若急惊则因于热盛生痰。痰盛生惊。先哲谓治惊先豁痰。焉得禁 此。但其燥烈。未可独任。惟多同辛凉用之。乃为适宜。(如比金丸。轻粉滑石南星青黛。
又利金丸。轻粉青黛牵牛末天竺黄) 又按水银为阴毒之物。入肉令百节挛缩。倒阴绝阳。
而矾石又最能燥水伤骨。是皆损人之真阴者也。矾石本铁之精。铁禀太阳之气。与阴气不交。
其 夫物性随所感而移。纯阴化燥。理固不谬。加以入骨挛筋之性。贻害可胜言哉。方书乃止以 烈火 炼为言。或又止以汞毒为言。彼灵砂非烈火 炼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