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 也。其又云安魂魄者。经曰。随神往来为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是魂魄即不外于精神 矣。丹书日乌月兔说云。阳无阴则不能自耀其魂。(故名雌火)阴无阳则不能自荧其魄。(故 名雄金)即耀魂荧魄二语。知安魂魄不外于养精神矣。更以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参之。
盖肝木(龙)乘至阴而升于阳。得合于心包络以媾肺者。因离(火)中之阴。俾木复乘阴精 以变化也。肺金(虎)乘至阳而降于阴。得合三焦以媾肝者。因坎(水)中之阳。俾金复乘 阳精以鼓荡也。若是则水火交而金木自并。金木并而水火之交愈固。总不越于水火既济。总 不越于一心。如丹砂之受铸于造化者于心最切。有不由心而收精神魂魄之益者哉。精神魂魄 益。而身体五脏百病胥治矣。(子由云。四大之内。中黄为戊己。精神即坎离。魂魄作金木。
内外合成丹。婴儿方养育。斯义可证。)抑气为精之先。试更畅之。经云。肾者精之处。是 肾固藏精。其所以能化精者。原本于肾之气。而肾气又本于金。故道家曰。铅中有银也。离 中之有水也。亦以金而水得宅于火中也。汞本于金精。故其色白。人身之精。亦犹是耳。砂 中有汞。乃是真精之化。原心包络之血。下归于冲。而仍由气以化精者。以肺气还归于肾元。
金精由火以归水。故由赤 〔修治〕 入药只宜生用。一经火炼。饵之杀人。(盖离中有阴火。炼则纯阳无阴。燥 烈为祸。饵之无一克免者。)研须万遍。要若轻尘。以磁石吸去铁气。
<目录>卷五\石部<篇名>水银内容:一曰汞。出于丹砂为真汞。取汞法。用瓷罐二个。掘地成坎。开深可容二罐。先埋一 罐于底。四围土筑稳实。内盛水满。仍用一罐。入朱砂半满。上加敲碎瓦粒。扎铁线髻一圆 。闭塞罐口。倒覆下罐之上。两口相对。盐泥固缝。以熟炭火先文后武。炼一炷香久。其砂 尽出。水银流于下罐水内。复起罐。拣出皮壳。入新朱砂。固济再 。每好砂一两。常 出 七八钱。低者仅五六钱。水银从丹砂中出者。色微红。收得后。葫芦贮之。免遗失。若先以 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二汁合七镒。
气味辛寒。有毒。主治利水道。去热毒。镇坠痰逆。呕吐反胃。安神镇心。治恶疮 疥。
杀虫。疗小儿惊热潮涎。禀至阴之气而有毒。故味辛气寒。入口为厉。外治且不可乱投。何 况内服。(仲淳)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 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
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六朝以下。服食贪生。致成废笃。不知若干 人。但其治病之功。自不可掩。同黑铅结砂。则镇坠痰涎。同硫黄结砂。则拯救危病。乃真 应变之兵。在用者得其肯綮耳。(濒湖)养正丹。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元阳亏损。气短 身羸。及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盛。自汗唇青。妇人血海久冷。水银一两。黑锡去滓 净秤一两。硫黄研朱砂研细各一两。用黑盏一只。先熔黑铅成汁。次下水银。以柳条搅。次 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下火少时。方入硫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 出。研极细。煮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盐汤枣汤任下。小儿急惊。用坠痰涎。水 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为末。入石脑油同捣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失心风疾。水银一两。藕节八个。研成砂子。丸如芡子大。每服二丸。磨刀水下一二服。恶 肉毒疮。一女子腕软处生物如黄豆。半在肉中。红紫色。痛甚。诸药不效。一方士以水银四 两。白纸二张揉熟。蘸水银擦之。三日自落。
〔论〕 水银同黑铅结砂。何以能镇坠痰逆。盖痰为液所化。而主五液者肾也。铅禀北 方癸水之气。阴极之精。能摄液而归肾。水银为离中之坎。与铅气交感。自同气相求以归于 下。但痰之原在肾。而液之化为痰也则在上。痰之由热化者。以心火为主。丹砂法火主心。
汞蕴于其内。是水在火中也。得火中之水以祛热。而痰之上逆者。乃得顺下而坠之矣。戴原 礼治中风痰壅甚者。间投养正丹。较铅霜之主痰实烦闷。更有硫砂二味。此非阴阳交补也。
盖铅归于肾以宅阴。而硫恋于铅以同归。汞固感乎同气之铅砂。亦趋乎同气之硫。(人生结 胎之始。先生命门。天一生水。壬为阳水。配丁之阴火而生丙。然后生心。即此则砂亦趋于 同气之硫。其义可思。)正治上实下虚之的剂也。夫上焦痰热甚者。固属下之阴虚甚。然又 非纯阴之剂所能坠。必藉阳之所归。因而导之。仿佛于从治之法。始能奏功于危笃耳。但本 方四味等分。如阴虚而阳盛。硫砂止宜居其少半。即阴阳两虚。硫砂亦宜如其半而止。防其 虚阳愈僭而上逆愈甚也。(灵砂分两汞八硫二可仿)水银乃砂中之汞。取汞离砂。则为纯阴 矣。(观取者用水下承以招之。使烟飞于上。汞满于下可见。)天地间宁独纯阳之性为毒。纯 阴之性。其毒等也。其入骨蚀脑者。骨为肾之余。脑为髓之充。髓为骨之精。皆其以同气致 害也。人死而入水银。能不即腐者。以血肉之躯属阴。此纯阴之气能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