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八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为末。炼 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盐酒下。纲目谓其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乃 延 〔论〕 山茱萸结实于四月。而采于五月。其色赤。是乘乎大火之气以致用也。其味酸。
其气温。是致乎火之用者。尚全乎肝之体也。火用而肝体。则阴为阳守。阳为阴使之元机。
有寓于兹物者焉。夫肝之体云何。曰。风木继寒水之后。以行地道生育之化。使不得春温之 气。则至阴之化郁。然使气温而味辛。即非春温出地之生气。不无近于热浮长之气。将阴亦 逐阳以泄。类明所谓精气不固。元气安得而壮者是矣。惟气温味酸。酸全而辛少者。乃得乎 春温之正令。而肝脏以温。肝体以全。肾阴得少阳之气以生化。而复不泄其真气。此即强阴 益精。暖水脏。补肾气。兴阳道之实诣也。第此味秘精。又言其逐寒湿痹。治效似几相戾。
不知用不离乎体。以固蛰之阴。而达必宣之阳。(如通九窍。逐一切气。逐一切风。)则精之 秘者乃所以为益精起阳之本。而益精起阳者。又所以为通九窍。逐邪气。补风虚之本也。洁 古从其体而言。谓为肾之血药。海藏以其功用言。又属肾之气药。要之涩阴乃裕阳之本。而 固阳又化阴之元。交益相需。乌能较然定其所主哉。故阴耗而滋阴。同于此味。使阴有所育 。阳虚而益阳。同于此味。使阳有所守。即祛阴阳之邪者。亦或投此味于中。以为元阴元阳 之地。山萸之用。大都不外此三例矣。抑肝之喜辛。恶其郁也。兹又取其酸收。何也。须知 结于大火之候。而得此味之涩阴固阳以裕真元。乃仿佛于取坎填离。俾元气之用不匮耳。岂 与肝之喜辛其义相背乎。然则洁古主血分之说较胜。而如补骨脂之益阳而燥者不可同日语矣 。石枣(即山萸)木瓜。同一味酸气温。但石枣全以酸胜。故止于温肝以益肾。木瓜则酸 居强半。而有甘味。故又能行土之用。而和血以去湿。方书言酸甚扶肝。酸多损肾。此语亦 须酌量。如石枣酸胜。六味正用以益肾。何以不如木瓜之多用而损齿及骨也。或亦酸如木瓜 。以其兼行土用。遂因土以制水而肾乃病欤。
缪氏。命门火炽。强阳不痿者。忌。膀胱热结。小便不利者。不宜。阴虚血弱者。不宜。
即用。当与黄柏同加。
〔修治〕 取红润肉浓者。酒拌润。去核取皮。酒蒸一炷香用。
<目录>卷二十四\枳<篇名>郁李仁内容:即尔雅棠棣。山野处处有之。树高五六尺。叶花及树。并似大李。惟子小若樱桃。熟时 赤色。甘酸而香。有少涩味也。
味酸辛苦。气平。性润而降。阴中之阳。脾经气分药。更入手阳明太阳经。 主治化血 润燥。泻结气。破癖气。治大肠气结燥。涩滞不通。泄五脏膀胱急痛。腰胯冷脓。下气利水 道。并主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
附案 一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钱仲阳令煮郁李酒饮之。使醉而愈。盖因目 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横不下。郁李能去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能瞑矣。 同 当归地黄麻仁桃仁麦冬生蜜肉苁蓉。治大便燥结不通。甚者加大黄。
〔论〕 郁李仁之利水。本于散结气。夫水乃气所化。气属阳主动。动者能使之结。则 属于阴矣。气之元固起于阴中之阳。气之结即由于阳中之阴。一散其结。而阳斯化。水斯行。
故洁古谓为脾经气分药。而本经用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者也。夫脾乘出地之阳而上行。
布中气以统血。故五脏皆有阴气。而脾为之枢。郁李仁主疗。大抵皆脾气之所周。然则洁古 破血之说。不等于他味。即所云润燥。亦由其宣阴结以化血。以血结则气燥。血化则营卫和 而燥者润也。且其散结之功。宁独奏之行水哉。举七情之结以伤阴。遂以塞阳者。当可类推 之以为治矣。(观钱氏用治目不得瞑可见)缪氏言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
然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
〔修治〕先以汤浸。去皮尖。再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目录>卷二十四\枳<篇名>女贞子内容:一名冬青。然冬青子红。此树子黑。当另是一种。或云即蜡树。寄虫造白蜡者。
味苦甘。气寒。气薄味浓。阴中之阴。降也。入足少阴经。 纲目主强阴。健腰膝。变 白发。明目。称为上品无毒妙药。 典术言女贞本少阴之精。冬不落叶。故其益肾之功可推。
禀天地至阴之气。今人用以变白辄效。应是甘寒凉血益血之药。(仲淳) 女贞子气味俱阴。
为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凡肾阴虚而有热者。此为对待之剂 同地黄首乌人参麦冬牛膝枸杞 山药旱莲草南烛子没食子桑椹黄柏椒红莲须。为变白要药。 同杞子甘菊生地蒺藜。能明目 。乌髭须。女贞子一斗。如法去皮。老酒浸一宿。每斗用马料黑豆一斗。淘净晒干。同蒸透。
九蒸九晒。各为末。加山姜(即苍术) 自然汁三两。川椒净末三两。于女贞末内同黑豆末 和匀。蜜丸梧子大。先食服四五钱。日汤或酒吞。 又方。采鲜鳢肠草二三十斤。捣汁。入 九蒸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