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58页

核中白肉。入治肺药。核中黄心。(能消肾气)嚼食治膈痰吞酸。 疏导五 脏风热壅。用子炒。舂去赤皮。以水浸软煮熟。糖渍食之。 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 一千二百个。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大 肠虚秘。(风人虚人香港脚人大肠或秘或利。)即用上方。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肠风下血。
皂荚子槐实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
〔修治〕 拣取圆硬不蛀者。煮熟。剥去硬皮。取向里白肉两片。去黄。(消人肾气)
以 铜刀切晒用。
\x皂木皮根皮\x 气味辛温。 治风热痰气。杀虫。 皂荚化痰丸。用皂角木白皮。治劳风。心脾壅滞。
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嗌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方详准绳痰饮条。
\x刺\x 气味辛温。 锐利直达病所。治痈肿妒乳。疠风恶疮。杀虫。下胎衣。 凡痈疽未破者。
皂刺能开窍。已破者。能引药达疮所。乃诸恶疮癣及疠风要药。 大风恶疾。双目昏盲。眉 发自落。鼻梁崩倒。势不可救。异人传方。用皂刺 (能出风毒于荣血中) 三斤。烧灰。
蒸一时久。日干为末。食后。浓煎大黄汤。调一匕饮之。一旬眉发再生。肌润目明。 又东 加郁金白牵牛。即丹溪通天再造散。俱云服后便出黑虫为验。(新 虫嘴赤。老虫嘴黑。)然则此味。诚为疠风要药矣。产后乳汁不泄结毒者。皂角刺蔓荆子各 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温酒服二钱。 腹内生疮在肠脏。不可药治者。取皂刺不拘多少。好 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其浓血悉从小便出。不饮酒者。水煎亦可。 疮肿无头。皂角刺 烧灰。酒服三钱。嚼葵子三五粒。其处如针刺为效。
痈疽已溃。不宜服。
<目录>卷二十三\乔木部<篇名>无食子内容:一名没石子。出波斯国及大食诸番。虫蚀成孔者入药。
味苦。气温。 主温中和气。益血生精。乌髭发。治肠虚冷痢。阴疮阴汗阴毒痿。(烧 灰用) 脱肛及齿病。小儿疳 冷滑不禁。为固涩精气要药。 同莲须女贞南烛枸杞首乌地 黄黄精旱莲草术人参。能乌须发。 同牡蛎覆盆五味枸杞车前地黄莲须龙骨鹿茸沙苑鱼鳔砂 仁黄柏。能补益精气。治梦遗泄精。 血痢不止。没石子一两为末。饭丸小豆大。食前。米 饮下五十丸。 产后下痢。没石子一个。烧存性。研末。酒服。热即用饮下。日二。 小儿 冷积泻。没石子木香黄连当归青皮各二钱半。阿魏一分。酒化。入面少许。令匀糊丸。 阴 汗。没石子烧灰。先以汤浴了。布裹灰扑之。甚良。
〔论〕 无食子益阴而收。与肉豆蔻之益气而收者不同。故血痢及女子产后痢。用之最 宜。然气味苦温。取其直益阴中之气。为血生之源。精化之本。(如冷痢及冷滑不禁。因于 阴气之益而得止。即谓之收敛。亦无不可。然究之不以收为功也。)李 言疗阴毒痿。夫阳 聚为毒。人皆知之。今言痿乃由于阴毒者。以真阴不得行其化。然后 聚而为毒也。经曰。
冲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 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兹味之用。为乌须要药。盖于冲任 之脉大有脾益。可参于血气盛血独盛之义。而知益血生精之应矣。 人身有阳气阴气之分。
此味能补阴气。为益血生精之本。
凡湿热郁于肠胃为赤白痢兼积滞多者。弗用。(仲淳)
〔修治〕 用颗小无 米者。弗犯铜铁。并被火惊。 先取浆水于砂盆中研。焙干再研 。如乌犀色。入药。
<目录>卷二十三\乔木部<篇名>诃黎勒内容:即诃子出波斯。今岭南广州亦有之。其木作实似栀子橄榄状。七八月成熟。实棱只具六 路。或多或少者非。肉浓者佳。曝干收之。益小为胜。 毗黎勒个个毗头。一种勒圆而文露。
或八路至十二三路。号榔精勒。味涩不堪。为害殊甚。
味涩而苦。微酸有甘。气温味浓。苦重。阴也。降也。入肺大肠二经。 主治冷气心腹 胀满。消痰。(海舶遇大鱼放涎滑。数里船不能通。乃煮此洗其涎滑。寻化为水。其消痰功 力可知。)下气。疗上气喘急。破胸膈结气。敛肺止久嗽。利咽喉。通津液。疗肾气奔豚。
及大便不通。实大肠。止肠癖久泄。并患痢人肛门急痛。产妇阴痛。(和蜡烧烟熏之。或煎 汤熏洗。)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补之。诃子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东垣)
味苦而性急。肺苦急。急食苦以泻之。谓降而下走也。故诃子下气。惟气实者宜之。气虚似 难轻服。(丹溪)气虚人宜缓缓煨熟少服。兹物苦涩。虽涩肠。又泻肺气故耳。(宗 ) 同 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浓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咳嗽。但咳未 久者。不可骤用。 同人参肉豆蔻。则实大肠。 得人参。治肺虚受寒喘嗽。得陈皮砂仁。
主冷气入内。心腹胀满。及因寒食不下。 得益智。止虚寒小水不禁。 佐樗根白皮。止肠 癖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