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53页

阳虚而并。不能达阴。故病于风。即海藏所谓 风虚也。又所谓肝燥者。即阳不得致于肝。而阴亦不得随之以至肝也。阴阳合一之义。可于 兹味见一班。惟由益肾以致肝。比于石枣(即山萸肉)之先温肝以助肾者有异耳。
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知柏同入。(仲淳)
〔修治〕削去粗皮。每一斤。用酥一两。蜜三两。和涂火炙。以尽为度。一法。用酒炒 断丝。以渐取屑。方不焦。 浓而实者。能强筋骨。用面炒去丝。童便浸七日。新瓦焙干为 末。
<目录>卷二十三\乔木部<篇名>椿樗内容:二树南北皆有。椿木皮细。肌实而赤。嫩叶香甘可茹。樗木皮粗。肌疏而白茎。其叶臭 恶。
\x根白皮\x 味涩苦。气凉燥。入手足阳明经。 治赤白浊。精滑梦遗。湿气泄痢肠滑。及肠风泻血 不止。女子血崩赤白带。小儿疳虫蛔虫。得地榆。止疳痢。 椿根白皮。性凉而能涩血。凡 湿热下痢。浊带滑遗。用之有燥下湿及去肺胃陈痰之功。治泄泻有除湿实肠之力。(但滞气 未尽。不可遽用。) 炒研糊丸。看病作汤使。名固肠丸。(丹溪) 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 椿皮。气分受病有郁者宜用樗皮(濒湖) 治疮肿下药用樗皮以无根水研汁。服二三碗。取 利微行为验。藏器言樗皮有小毒。盖有所试也。(乾坤生意) 一女子耽饮。多食鱼蟹。蓄 毒在脏。日夜二三十泻。大便与脓血杂下。大肠连肛门痛不堪忍。服热药则腹愈痛。血愈下 。服冷药则注泄食减。服温平药则病不知。如此期年。垂命待尽。或教服人参散。三剂脓血 皆定。常服之遂愈。其方治大肠风虚。饮酒过度。挟热下痢脓血痛甚。多日不瘥。用樗根白 皮一两。人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忌油腻湿面青菜果子甜物鸡猪鱼羊蒜 薤等。(宗 ) 小儿疳痢。用樗白皮一握。粳米五十粒。葱白一握。炙甘草三寸。豉两合。
水一升。煮半升。以意服之。枝叶功用皆同。
〔论〕 椿樗一类二种。味俱涩苦。但椿不如樗之甚耳。夫椿樗禀地中寒水之气。其用 止 皆能治血中湿热。病有因热而湿并者。用椿樗清其热。热清而正气(阳中有阴)复。湿亦随 之以清矣。若概投清热诸味。则恐愈滋其湿。而正气愈困。(阴中阳也)热更郁于湿中以为 痛。而因湿并热矣。此时欲温燥。则反助其热。亦莫能流其湿。惟兹味本燥金以达寒化者。
燥乃湿之对待。而寒化所及。可以使热亦清矣。盖金味有涩者。乃阳中之阴欲纾而不得纾。
以对待阴中之阳欲畅而不得畅者。能使阳不陷于阴中。则浊自愈。精自固。痢自止。(固脱 之功。全在达阳。而达阳之功。先在收阴。)丹溪于此味。但以除湿为主言之。则亦知其所 先耳。时珍强分椿入血分。樗入气分。不知湿热为患。皆是病于血分。椿皮樗皮。总以达阳 气为主。而达阳本于收阴。惟樗之收阴者倍于椿。即其达阳者亦倍于椿。用者因其微甚以别 椿樗可耳。(凡湿热证可以风剂燥之者。土之邪气实。水亦从之以郁。故以风木胜之。若椿 樗所治。乃土之正气虚。木亦乘其所胜。故以燥金收之。如仍以风木燥之。则土益困矣。) 然 此亦治病必责其本之意也。如虽本于湿而热甚者。则清热之味倍之。郁滞甚者。则顺利之药 亦倍之。或更以他药为佐。抑以汤使转移。岂得执一说而不思所以尽变乎。
附法 樗柏丸。治湿热痰火浊证。兼治便毒。樗白皮一两。黄柏三两。青黛三钱。干姜 三钱。滑石五钱。蛤粉五钱。神曲五钱。痰甚。加南星半夏。为末。神曲糊丸。空心白汤下。
去滑石干姜。加知母牡蛎。治遗精。此即因热之微甚以加减者。脾毒肠风。因营卫虚弱。风 气袭之。热气乘之。血渗肠间。故大便下血。用臭椿根刮去粗皮焙干四两。苍术米泔浸焙。
枳壳麸炒。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 又结阴丹治肠 风脏毒。诸大便血疾。枳壳黄 陈皮(去白)威灵仙荆芥穗何首乌椿根白皮各五钱。为末。
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陈米饮入醋少许煎过。放温送下。此二方即因湿滞之微甚以 加味者。 休息痢日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母丁香三 十个。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又方。椿根白皮东南行者。长流水内 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粳米饭为丸。每服一钱二分。空心米饮下。
即此一证。而或加味以收涩。或加味以升降诸气。其不同处可参。 女子白带。椿根白皮滑 石等分。为末。粥丸梧子大。每空腹白汤下百丸。 又方。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 芍炒黑。黄柏炒黑。各二钱。为末。如上法丸服。此即一证。而或加味以利湿和中。或加味 以和血清热。其临证审处又可参。
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忌之。(以其燥故)滞下积气未尽者。亦 不可遽用。(仲淳) 樗根白皮合猪肉热面频食。则中满。盖经络壅也。(门) 多服微利人。
〔修事〕 宜入丸散。不入汤煎。(丹溪言亦可煎服。不见有害。)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