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28页

坼。坼则性温。不能 消热 烦止 \x白面\x 气味甘温。性壅热。(不能消热止烦)有微毒。(吞汉椒。食萝卜。能解。)小动风气。
陈麦面。水煮食之。无毒。主治养气补不足。久食实肤体。浓肠胃。水调服。治中暑。及止 鼻衄吐血。(诸本草)方书治痰饮喘吐利舌衄头痛心痛胃脘痛。东南卑湿。春雨多。麦受湿 气 窖 令人 补虚 寒以 凉。皆 入药尤良 代清阳之寒 〔麦面总论〕二麦发生于降收之候。值夏气蕃盛而即告成。是其育质受气。从少阴而归 至阴 一 之粗。而 非其应 之失守而 参之中暑一治可见。特西北产者滋益。而东南者阶厉耳。
凡人脾胃有湿热。及小儿食积疳胀。皆不宜服。夏月疟痢人。更忌之。(仲淳)
\x浮麦\x 取水淘浮起者。焙用。
味甘咸。气寒。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治妇人劳热。按浮麦全得寒性。故 能止汗 \x麦麸\x 与浮麦性同。而止汗之功次之。治行痹盗汗。和面作饼。(即曲也)消谷止痢。手足风 湿走气作痛。用酽醋拌麸皮。炒热。袋盛熨之。互易。至汗出良。寒湿香港脚。治同。产后虚 汗。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以猪肉汁调服二钱。日二服。凡人身体疼痛。及疮疡肠烂沾渍 或小儿暑月出痘疮。溃烂不能着席卧者。并用夹褥盛麸缝合藉卧。性凉而软。诚妙法也。
\x麦粉\x 面洗筋后澄出者。俗名小粉。
味甘。气凉。醋熬成膏。消一切痈肿汤火伤。乌龙膏。治一切痈肿发背。无名肿毒。初 发热 摊纸上 尽而脱 \x大麦\x 气味咸温。微寒。主消渴。除热。宽胸下气。平胃化谷食。疗胀满止泻。不动风 燥热 糊。令 〔论〕大小麦虽种获同时。而小麦却后于大麦。是则大麦之不动风气。与无燥热。胜于 小麦 而能 当少 \x荞麦\x 味甘酸平。气微寒。降气宽肠。炼五脏滓秽。磨积滞。疗白浊白带。脾积泄泻。治痢疾 。用面二钱。沙糖水调。炒服。绞肠痧痛。炒焦荞面。热水冲服。食之难消。其有沉积在肠 胃者。反藉之消去。(颖)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
作饮。连食三四次即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咳嗽上气。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 两。
鸡 以 〔论〕荞麦始终得金气之全。金合于火以生化。故叶绿而茎赤。(凡物之生莫不资于风 木之 霜者 之疾 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濒湖)
<目录>卷十四\谷部<篇名>粳内容:即 也。粘者为糯。不粘者为粳。六七月收者为早粳。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 晚粳。北方气寒。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滇岭之 粳。性热。又惟彼土宜之。一种占谷。闽人始从占城国得之。宋时分给诸道为种。故今各处 皆有。高低俱可种。其熟最早。六七月收。品类亦多。有赤白二色。与粳大同小异。入药解 热。以晚粳为良。
气味甘平。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主治温中 益气 之则 仲 桃 〔论〕粳乃谷稻之总名。有早中晚三收。惟迟粳乘火土之气以生长。而斩获于仲秋之后。
其 胃 气之旺以告成。宜于充食。为养生首赖。如早粳。金未进气。而土气亦不浓。(乘木火之气 以生长。而斩获于季夏之半。是火气全而土气亦司令也。)即晚粳。土气将退。而火气更失 时。以之剂量治病则可耳。(诸粳属立夏前种者。穗长而秧茂。迟之立夏后。则大不及。可 知凡物之生。必藉木火之气。而晚粳为火气失时也。)
\x淅二泔\x 洗米沉汁也。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故名。
气味甘寒。主治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吐血不止。陈红米泔水温服一钟。日三次。
衄血 <目录>卷十四\谷部<篇名>稻内容:(即糯稻)糯。粘稻也。粳。不粘稻也。本草所谓稻。乃专属糯。粳之粘者为糯。稷 之粘 \x糯米\x 味甘。性温。主治温中益气。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方书 喘头风蛊毒痔。脾病宜食糯。(孙真人)糯米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故脾肺虚寒者宜 之。(濒湖)冷泻者。炒食即止。老人溲数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温肺暖脾可知。
痘证用之。亦取此义。(又)下痢噤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 末 入 秘 糯 黄川芎各五钱。水一升。煎八合。分服。
〔论〕糯米之用。温肺暖脾。但熟食粘滞壅气。炒食止泄健脾。至酿酒则热。熬饴热甚。
又 糯性粘滞难化。小儿病患最忌。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者。食之最能发病成 积 \x糯米泔\x 气味甘凉。益气止烦渴。(任意饮之即定。余详一卷水部。)
<目录>卷十四\谷部<篇名>黍内容:稷之粘者。与稷一类二种。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
黍米气味甘温。主益气补中。(别录)黍者。暑也。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性最粘滞。
其气 〔论〕黍即稷之粘者。其苗似粟而低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