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12页

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言妄见。入于肺 则塞窍。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而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经 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三因方并主控涎丹。治痰之本。
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饮。为涎涕。为癖。大戟能泻脏腑之水湿。
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尔。(濒湖) 控 涎 钓 流 甘 服 姜 苗盖 疤疳疔 〔论〕 洁古谓甘遂纯阳。大戟则阴中微阳。夫肝之为脏。乃阴中少阳也。本经大戟兼 主 欤。
欤。
日华 化之 中风 阴寒善走而下泄。有损真气。惟水饮留伏中焦。及元气壮实人患水湿。可一暂施。(仲 淳)
〔辨治〕 北方一种绵大戟。皮韧如绵而色白。气味峻利。弱人误服吐血。不可不知。
以 <目录>卷十\毒草部<篇名>芫花内容:在处有之。茎干不全类木。亦非草本。高二三尺。正二月旧枝抽苗作花。有紫赤黄白 种。三月花落尽。叶乃生。似柳而青。渐浓则转黑。根皮黄。似桑根。三月采花。必于叶 生时。叶生花落。即不堪用。五月采叶。八九月采根。 据图经。荛花恐即芫花。说详纲 味辛苦。气微温。有小毒。内搜肠胃。外达毛孔。 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主咳逆上 气。
在五 花 开鬼 内 于 流 令 徐 通 〔论〕 芫花春月生苗。其花随吐。尽春而落。全禀风木之气。以致其用于水气。本经 首主 辛温 气所 不 而气 海藏云。水者肺脾肾三经所主。有脏腑十二经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脚。外 而皮 方可 用。
〔修治〕 留数年陈久者良。用时以好醋煮十数沸。去醋。水浸一宿。晒干。如是则毒 减。
<目录>卷十\毒草部<篇名>蓖麻子内容:夏生苗叶。秋吐细花。随即结实。
气味甘辛。有毒热。 善收吸。开通关窍经络。治偏风不遂。口眼 邪。失音口噤。及 头风 味颇 产胞衣剩 应。(丹 外用累奏 摩数次。
经宿而 丹田。
右。右 不可忍 粒。研油 取油。作捻 去。不尔则 上。托入。
可忍。蓖麻仁 〔论〕 丹溪谓蓖麻子属阴。主吸出有形质之滞物。第观其苗叶盛于夏。穗实结于秋。
得毋 脏腑 此物捣膏。以筋点于鹅马六畜舌根下。即不能食。或点肛内。即下血死。其毒可知。 凡 服 薄肠 〔修治〕 蓖麻子无刺者良。有刺者毒。 凡使以盐汤煮半日。去皮取仁。研用。
<目录>卷十\毒草部<篇名>蓖麻叶内容:有毒。 治香港脚风肿不仁。(蒸捣裹之。日二三易。即消。)止鼻衄。(油涂炙热。
上。大验。) 千金神草方。专治风湿瘫痪。手足不仁。半身不遂。周身麻木或酸疼。
歪斜。并皆神效。取蓖麻子草。秋夏用叶。春冬用子。俱得一二十斤。入木甑。置大锅上 蒸半熟。取起。先将绵布数尺双折。浸入蒸叶子汤内。取出乘热敷患处。却将热叶子铺布上 一层。候温。再换热叶子一层。如此蒸换。至汗出为度。重者蒸五次。轻者三次。其病即愈 。内服疏风活血药助之。
<目录>卷十\毒草部<篇名>藜芦内容:黎黑色。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根际似葱。(犹葱之有须) 俗名葱管藜芦。北人谓 之 须 味辛苦。气寒。有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紫参丹 参苦 亦 热 生。其 一二年 饥。采 约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三日 憨葱苗。即本草藜芦也。(子和) 中 一齿。浓煎藜芦汤灌之。少顷噫气。
如曳锯。口流涎沫。用葱管藜芦二两。
淬数次。滤净。将雄猪胆十个取汁。
分。装瓷罐内。黄蜡封口。每用黄豆大一 若牙关紧闭。将口挖开。其痰得出。任 熬黄研末。蜜丸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发时 结聚如骇。骇不去者。巴豆半两。去皮心炒。捣 每吞一二丸。按藜芦用专于吐。而巴豆畏藜芦。后二方猛吐与峻下者。合而入胃。驱痰逐结。
使上下之壅 为末 〔论〕 藜芦气寒。味辛而苦。发散涌泄。专主吐越风痰。盖风木以水为母。火为子。
寒者 于下 风 甚 气而大畅子气。俾风邪之壅而不下者。义取从治以上越之。要非其苦至极。则亦不能取效于 俄顷。而几其必吐也。观其夏生冬凋。水生者便不入药。可以思其炎上之性矣。
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有痰饮。或中蛊毒恶气者。借其空吐上涌之力。
获 〔修治〕 去芦头。止剔取根。糯米泔浸一宿。微炒用。不入汤药。
<目录>卷十\毒草部<篇名>附子内容:出犍为山谷及少室。近以蜀道绵州(今属成都。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 十。惟赤水为多。)龙州者为良。他处虽有。力薄不堪用也。十一月播种。入春生苗。
野艾而泽。叶类地麻而浓。花则瓣紫蕤黄。苞长而圆。实类桑葚。子细且黑。九月采 其品凡七。初种之化者为乌头。少有旁尖。身长而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