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05页

青绿色。故曰马蹄决明。其 稍大。而主治尤优。不可不审。(嘉谟)
味咸平苦甘。气微寒。足厥阴肝正药。亦入肾经。 除肝热。和肝气。主治青盲目淫。
肤赤 草)
芥黄 附案 一童子素有目疾。已愈。又因久衄。肾肝虚火俱动。致目赤。左 微痛。用姜汁 制生 胡五 每 〔论〕 决明子得水士阴经之气。而兼禀乎清阳者也。(本仲淳) 味咸走血。气寒对 治热。故 治优于青葙 分。及因风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瞿麦内容:即洛阳花。俗谓十姊妹。茎细有节。高一二尺。叶似石竹。梢巅开花。有红紫粉蓝。
斑斓数色。结实如燕麦。内子紫黑而匾。第在五月则黑。六月则黄。故宜采于夏至后。交小 暑节则迟矣。 又方书中南天竺草。即生瞿麦也。
穗(只用蕊壳。不杂茎叶。) 味苦微辛。气寒。阳中之阴。通心经。利小肠。 丹皮 为之使 肠与心为 肠别作病 利窍也。(
七钱五分。
七分。时时 〔论〕 瞿麦专取蕊壳。其用通心。能化血分之结泣。(破胎堕子而下闭血)夫血与小 水。是 合于火 者。且 治血分 但非 胞中 血海 胱。
性猛利。善下逐。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者。忌之。胎前产后。一切虚人小水不利者。
禁用 〔修治〕 先以堇竹沥浸一伏时。漉出。晒干用。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葶苈子内容:出 城平泽田野间。汴东陕西河北州郡亦有。近以彭城曹州者为胜。他处不堪用。
苗叶。高六七寸。三月开微黄花。结角列子如黍粒。微长而黄。味苦。其入顶微甘者。
也。 月令。孟夏靡草死。即此物。宜立夏后采实阴干。有苦甜二种。其形则一。辛苦。
大寒。气薄味浓。阳中之阴。沉也。手太阴经正药。亦入手阳明足太阳经。 苦者下 甜则稍缓不伤胃。量病患虚实用之。得酒良。宜大枣榆皮为之使。 主治积聚结气 气。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治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同辛酸用以导肿气)
下膀胱伏留热气。除胸中痰饮。(诸本草) 与大黄皆大苦寒。彼泄血闭。此泄气闭。
阳分肺中之闭)亦能泄大便。(东垣) 牵牛黑白二色。急缓不同。葫芦甘苦二味。良毒亦 异 不 捣末 亦 两 五 十枚煮汁。去枣。入葶苈末。煎至可丸。如梧子。每饮服六十丸。渐加。以微利为度。不可 过剂。令人不堪。
〔论〕 葶苈子气寒。味苦为阴。何以能泄阳分肺中之闭。(体轻象阳) 抑至孟夏而 死。何 气以告 水中具 夫金不 苈之疗 而气 之气 肺而还至膻中。以达离中之坎也。)抑肺为主气之脏。而能致气化于水者。岂徒 子固恋 以致或 勿过 葶苈属火性急。走而不守。不利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之人。凡肿满由脾虚不能制水。
水肿 〔修治〕 同糯米微焙。俟米熟。去米。捣碎用。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车前子内容:此草好生道边。故名。五月子已老。宜端午日采。阴干。
味微咸有甘。气寒。肝肾膀胱三经要药。 主治气癃止痛。(通尿管淋沥涩痛)利水道。
除 出。止暑湿暴泻。(利水道。厘清浊。)利小便而不走精气。与茯苓同功。(好古) 车前行 肝 壮阳 以生。
水窍 而精 茯苓五加皮。治湿痹。 君白 同生地牛膝天冬麦冬黄柏五味 萸没食子沙苑人参麦冬牛膝白 翘黄连柴胡生甘草。治暴赤 日二服。 血淋作痛。车前 车前子五合。绵裹煮汁。入 〔论〕 车前味始微咸。而后有甘。与泽泻同。其甘较逊于泽泻。乃谓其利水而不走真 气。
车 而 是所 阳一 故又 不舒 阴。
无变 阴益 火用 风热。
属火。而 主小便 虽本 阳不 而阳 车前性走下窍。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不当用。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仲淳)
〔修治〕 以水淘去泥沙。晒干。入汤液。炒过用。入丸散。酒浸一宿。蒸捣作饼。
晒干 \x车前叶\x 甘滑。最利小水。且泄精气。非子类也。其疗衄血下血。当是以行为止之剂。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连翘内容:秋时结实。内作房瓣。八月采房。 有两种。一似椿实之未开者。壳小坚而外完。无 跗萼。剖之则中解。气甚芳馥。其实才干。振之皆落。不着茎也。一种如菡萏。壳柔。外有 跗萼抱之。而无解脉。亦无香气。干之虽久。着茎不脱。此种江南下泽间极多。如椿实者乃 自 味苦。气平。性凉。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也。阳也。又为阴中微阳。入手足少阳。
及 蛊毒 利五 十二经 神。与柴 血分用柴胡。气分用连翘。 独茎赤色。
乃少阴心厥阴包络气分主药。兼治手足少 咸从结气所生。连翘象形易落而能自散。不 功力与夏枯草相等。但夏枯偏于从本。秉寒 秉容平气味。故外弥肤腠。内偏五中。至于解结从心。理则一矣 金水之性。其味苦平。平应作辛。所主鼠 瘰 瘿瘤结热。皆少阳 平凉。正清胆热。芬芳又解郁气。故用靡不瘳。(仲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