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631页


藏器曰∶南人谓之黄笋。灰汁煮之可食,不尔戟人喉。其竹丛生,丑类非一。
时珍曰∶桃枝竹出川、广中。皮滑而广,犀纹瘦骨,四寸有节,可以为席。
【气味】苦,有小毒。
【主治】六畜疮中蛆,捣碎纳之,蛆尽出(藏器)。
\x刺竹笋\x 时珍曰∶生交广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夷人种以为城,伐竹为弓。根大 如车辐。一名芭竹。
【气味】甘、苦,有小毒。食之落人发(《竹谱》)。
\x酸笋\x(《纲目》)
【集解】时珍曰∶酸笋出粤南。顾 《海槎录》云∶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去苦水,
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绳,醋煮可食。好事者携入中州,成罕物云。
【气味】酸,凉,无毒。
【主治】作汤食,止渴解酲,利膈(时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篇名>菜之三内容:( 菜类一十一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篇名>茄内容:(音伽。宋《开宝》)
【释名】落苏(《拾遗》)、昆仑瓜(《御览》)、草鳖甲。
颂曰∶按∶段成式云∶茄(音加)乃莲茎之名。今呼茄菜,其音若伽,未知所自也。
时珍曰∶陈藏器《本草》云∶茄,一名落苏。名义未详。按∶《五代贻子录》作酪酥,
盖以其味如酥酪也,于义似通。杜宝《拾遗录》云∶隋炀帝改茄曰昆仑紫瓜。又王隐 君《养生主论》治疟方用干茄,讳名草鳖甲。盖以鳖甲能治寒热,茄亦能治寒热故尔。
【集解】颂曰∶茄子处处有之。其类有数种∶紫茄、黄茄,南北通有;白茄、青水茄,
惟北土有之。入药多用黄茄,其余惟可作菜茹尔。江南一种藤茄,作蔓生,皮薄似壶卢,亦 不闻中药。
宗 曰∶新罗国出一种茄,形如鸡子,淡光微紫色,蒂长味甘。今中国已遍有之。
时珍曰∶茄种宜于九月黄熟时收取,洗净曝干,至二月下种移栽。株高二、三尺,叶大 如掌。
自夏至秋,开紫花,五瓣相连,五棱如缕,黄蕊绿蒂,蒂包其茄。茄中有瓤,瓤中有子,
子如脂麻。其茄有团如栝蒌者,长四、五寸者。有青茄、紫茄、白茄。白茄亦名银茄,更胜 青者。诸茄至老皆黄,苏颂以黄茄为一种,似未深究也。王祯《农书》云∶一种渤海茄,白 色而坚实。一种番茄,白而扁,甘脆不涩,生熟可食。一种紫茄,色紫,蒂长味甘。一种水 茄,形长味甘,可以止渴。《洪容斋随笔》云∶浙西常茄皆皮紫,其白者为水茄;江西常茄 皆皮白,其紫者为水茄。亦一异也。刘恂《岭表录》异云∶交岭茄树,经冬不凋,有二、三 年渐成大树者,其实如瓜也。茄叶摘布路上,以灰围之,则子必繁,谓之嫁茄。
\x茄子\x 【气味】甘,寒,无毒。
志曰∶凡久冷人不可多食,损人动气,发疮及痼疾。
李鹏飞曰∶秋后食,多损目。
时珍曰∶按∶《生生编》云∶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女人能伤子宫也。
【主治】寒热,五脏劳(孟诜)。治温疾传尸劳气。醋摩,敷肿毒(大明)。老裂者烧灰,
治乳裂(震亨)。散血止痛,消肿宽肠(时珍)。
【发明】宗 曰∶蔬圃中惟此无益。《开宝本草》并无主治,只说损人。后人虽有处治 之法,终与正文相失。圃人又下于暖处,浓加粪壤,遂于小满前后求贵价以售。既不以时,
损人益多。不时不食,乌可忽也。
震亨曰∶茄属土,故甘而喜降,大肠易动者忌之。老实治乳头裂,茄根煮汤渍冻疮,折 蒂烧灰治口疮,俱获奇效,皆甘以缓火之意也。
时珍曰∶段成式《酉阳杂俎》言茄浓肠胃,动气发疾。盖不知茄之性滑,不浓肠胃也。
【附方】旧六,新十。
妇人血黄∶黄茄子竹刀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摘玄方》)。
肠风下血∶经霜茄连蒂,烧存性,为末。每日空心温酒服二钱匕。(《灵苑方》)。
久患下血∶大茄种三枚,每用一枚,湿纸包煨熟,安瓶内,以无灰酒一升半沃之,蜡纸 封闭三日,去茄暖饮。(《普济方》)。
腹内鳖症∶陈酱茄儿烧存性,入麝香、轻粉少 许,脂调贴之。(《寿域方》)。
卵 偏坠∶用双蒂茄子悬于房门上,出入用眼视之。茄蔫所患亦蔫,茄干亦干矣。又法∶ 用双茄悬门上,每日抱儿视之,二、三次钉针于上,十余日消矣。(刘松石《保寿堂方》)。
大风热痰∶用黄老茄子大者不计多少,以新瓶盛,埋土中,经一年尽化为水,取出入苦 参末,同丸梧子大。食已及卧时酒下三十丸,甚效。此方出江南人传。(苏颂《图经本草》)。
腰脚拘挛,腰脚风血积冷,筋急拘挛疼痛者∶取茄子五十斤切洗,以水五斗煮取浓汁,
滤去 滓,更入小铛中,煎至一斗以来,即入生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取出搜和,更入麝香、朱 砂末,同丸如梧子大。每旦用秫米酒送下三十丸,近暮再服,一月乃瘥。男子、女人通用皆 验。(《图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