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屠者朱亥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钓于磻溪。曹植疏:“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知于周文。”《韩诗》又云:《诗》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其四
再有朝廷乱①,难知消息真。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夺马悲公主②,登车泣贵嫔③。萧关迷北上④,沧海欲东巡⑤。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⑥,沾洒属车尘⑦。(四章,伤乘舆远出也。消息未真,起下六句。在洛、归秦,此出奔后消息。夺马、登车,此出宫时消息。北上、东巡,并
秦洛消息未定矣。但国有老臣,尚足以死卫君。末盖属望郭子仪也。近闻六句,托古伤今。在洛,用献帝还洛事。归秦,用张仪归秦事。夺马,用高欢事。泣嫔,用晋哀事。萧关,用汉武事。东巡,用始皇事。敢料安危,痛不忍言也。《杜臆》:任事有老大之臣,则临危有死节之士,作两层说。)
①再乱,谓禄山之后,复有吐蕃。②《通鉴》:魏高欢自晋阳出滏口,道逢北乡长公主自洛阳来,有马三百匹,尽夺而易之。③《世说》:诸葛令女既寡,誓不复重出,无有登车理。干宝《晋纪》: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晋书》:成帝咸和三年五月,苏峻逼迁天子于石头城,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
④《汉武帝纪》:元封四年,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遂北出萧关。如淳曰:萧关在安定朝那县。《一统志》:在平凉府镇原县西北。⑤《史记》: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邹峰山。又曰: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⑥《晋书》:惠帝北征,王师败绩于荡阴。稽绍以身捍卫,兵交御辇,绍遂被害,血溅帝服。
⑦相如《谏猎书》:“犯属车之清尘。”其五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①。难分太仓粟②,竞弃鲁阳戈③。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④。得无中夜舞⑤,谁忆《大风歌》.. ⑥。春色生烽燧⑦,幽人泣薜萝⑧。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⑨。(五章,伤军士散亡也。闻说六句,历记所闻时事。当此之时,英雄恩奋,岂无中夜起舞者,惜朝廷信谗,不念大风猛士耳。幽人当春而泣,公念不忘君也。终以修德望诸君臣,此乃收人心、挽国脉之本。《杜臆》:得无二句,隐然伤其有臣无君,故下有君臣修德之语。)
①《汉纪注》: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
②《汉书》:“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
③《淮南子》“鲁阳公与韩遘,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返三舍。《杜臆》:鲁阳戈,麾日之戈也。此聊叹卫士饱粟,不能操戈御虏,而反为出奔之辙。
④《晋载纪刘曜传》:王弥、呼延晏入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于是曜害王公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又《怀帝纪》:刘曜、王弥入京师,帝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欲幸长安,为曜等所追及。所谓“登前殿”、“出御河”也。
⑤《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因起舞曰:“此非恶声也。”
⑥《汉书》:高帝置酒沛宫,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⑦烽燧,见七卷。⑧谢灵运诗:“薛萝若在眼。”⑨《左传》:“时和年丰。”
朱鹤龄曰:代宗致乱,因信任非人,老臣不用,故曰“贤多隐屠钓”,曰“犹多老大臣”,曰“谁忆《大风歌》”,篇中每三致意焉。卢世曰:排律原为酬赠设,乃环络先朝,切劘当世,纡回郑重,就排场中,而封事出焉。本领体裁,绝世独立。《有感》五首,以五律记时事。《伤春》五首,以五排记时事。缠绵悱恻,发于忠君爱国之诚,当与《洞房》八首并传。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奋然有勤王敌忾之志。太白却云“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守四方”,无端作翻案语,成何议论。李杜优劣,亦可见其一斑矣。
暮寒
【鹤庄】当是广德二年春在阆州作。阆与梓、利、巴、剑、果州为邻,时吐蕃新陷松、维、保,故戍鼓未静。
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①。沉沉春色静②,惨惨暮寒多③。戍鼓犹长击,林莺遂不歌。忽思高宴会④,朱袖拂云和⑤。(上四暮寒春景,下四暮寒有感。雾隐写暮,风含写寒,二句远景。沉沉承雾,惨惨承风,二句近景。鸟避兵气,故春莺不歌。未从乱离中追想欢娱盛事也。)
①江淹诗:“素沙匝广岸。”广岸,远岸也。②谢庄诗:“青浦正沉沉。”③王粲《登楼赋》:“天惨惨而无色。”④《汉书》:“置酒高会。”古诗:“今日良宴会。”⑤《周礼大司乐》:“奏云和之琴瑟。”注:“云和,地名,产良材,中琴瑟。”
游子
【鹤注】广德二年春,公在阆中,欲下峡而不遂。故曰“吴门兴杳然。”苏武诗:“请为游子吟。”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厌就成都卜①休为吏部眠②。蓬莱如可到③,衰白问群仙①。(意将去蜀游吴也。三四叙景,(,) 言赴吴所经。五六叙情,见巴蜀难留。未将决意长往矣。【顾注】首聊即前诗“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意。巴蜀愁,吴门兴,上三字边读。《杜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