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能受前七識所薰。以其具四性故。一堅住性。二無記性。三可熏性。四與能熏和合。根身器界。原為八識所變相分之境故。以心緣心。即此根界。是其所熏所持者也。若以淨眼視之。則此根不啻如唾餘。所以道。見聞如夢幻。三界若空華。
  去後來先作主公
  人將入胎時。此第八識先來。然後前七種識次第生來。前七種識所造善惡業因。總于八識受其果報。如偈云。頂聖眼生天。人心惡鬼腹。旁生膝盖離。地獄脚板。出此八識後去之象。從染淨而分也。昔人云纔出。胞胎又入胎。聖人觀此動悲哀。幻身究竟無香潔。打破畫瓶歸去來。旨哉言乎。
  不動地前纔捨藏
  藏即阿賴耶。茲八識以清淨等覺。歷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地。歡喜地。離垢地。燄慧地。難勝地。遠行地。歷諸地。悟真如心。名不動地。則諸漏俱盡。破諸結使。現量比量。帶質獨影俱空。則內生之我執不行。即證第九白淨識。而藏纔捨也。然必執此階級。方破藏乎。奘師言。前五識曰圓明。初發成無漏。六云發起初心歡喜地。七云極喜初心平等性。八云大圓無垢同時發。曰初心曰同時。是大乘人一念悟入。超過等覺位之階級也。豈真許多淘汰所致乎。
  金剛道後異熟空
  異熟者。是善惡所引果故。或變異而熟。或異時而熟。異類而熟。名異熟性也。如本來共是佛。我却與佛不同。是業識純熟也。業至熟甘作眾生。不甘作佛。所以八種子一段貪痴。千佛難救耳。惟自肯承當。能信本分事。純以金剛智。破我破法。則煩惱一除。併忘鑽火。將淨法執者。亦與之空矣。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捨藏空異熟。則五識與八識。剎那成清淨覺。更不待第二時矣。良以現識轉識藏識。即一而三。即三而一故。為如意珠。即念宛然。似神通藏。絕無隔礙。所以有時以現而引起藏。有時以藏引起轉。有時以轉引起現與藏者。是識識各有種子。而能俱現。是識識各共一種子。而能互現也。余故謂體同用別。即此義也。然根即屬相分。識即屬見分。由見分而相生。由相分而見生。見相無根。同于妄想。妄想本空。原是淨覺。所以明不離暗。識不離性。亘古亘今。人人具足無垢鏡也。唯識頌云。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不透頂說破乎。唯識不明。反認是相宗為自性設障。豈不可深悲耶。
  據識論。眼前立不得一物。則以多知漢說心說性。何○含血噴人也。當知識識皆有悟門。密以金針。引我合筍。如所謂徧行別境。併善十一。煩惱二十六者。放眼看來。畢竟是個什麼。不得以法塵影子。便認作自己茶飯也。如以為胸中似有一物相似。畢竟捨不得。亦須放開眼。看他體段。畢竟存躲在甚處。一一看破。真不值我一笑矣。故余謂。百億塵勞及微細命根。何殊網中吹氣。匣裏藏聲。乃愚者執等妙二覺。以修汰死法。束制行人。縱令有悟。不縛手縛脚耶。雖空心不空境。破執不破法。終為醍醐毒藥。只是秉金剛劍打頭。在千佛頂上。截取其頭。是與慶喜尊。出冤氣矣。不然多打葛藤。定為奘大師所唾棄耳。

  八識規矩頌註(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