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7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随缘集-清-灵耀-第20页

止足。急流勇退。如三平兩滿。適可而止。不當十事九快貪祿妄求也。然檢念菴集內。元無此詩。想後人託重念菴。而為之者耳。又張素臣珊瑚鈎詩話內。載劉仲原得二銅斛。於左馮翊。皆容十斗者。此偶然之物。非官倉收米常斛也。其十問。人言夫子斥魯非禮。及云婿之父母死。乃辭女令別嫁他人。有諸否乎。何所出也。答有之。一出禮記第三卷。禮運篇中云。魯用郊禘非禮也。一出禮記二卷曾子問篇內云。昏禮既定。吉期婿之父母死。乃辭女令別嫁他人。恐誤女之吉期。此其所出也。然孔子生於魯。居於魯。雖知非禮。必不如此明斥。況令女別嫁則婿家如何出諸口哉。正左氏所謂非君子之言有謂言之也。況此經既由門人記錄。於中不無紕繆。此紕繆之尤甚者也。不可執此數語。便謂夫子有斥魯之非可耳。其十一問。詩中夢眾維魚矣。何故實維豐年者。蓋春三月間。鯉魚生子於岸。不及出生。明年春水復至此岸。則子皆遇濕而生。所謂魚子不經鹽漬。三年猶可復活。故魚多則雨水調均。豐年兆也。若次年之春。水少不能及岸。則魚子悉化生成蝗。子書所謂魚子化為蝗。是也。故魚少則蝗多。歲祲矣。雨水不調。年糓又焉得而豐哉。是以有國有家者。夢魚多即豐稔兆也。出陸師農。埤雅推此。即知魚一類耳。乃具三生凡魚生子後。母魚不想其子。子即爛壞。子生由於母想。此想生也。化蝗化生也。逢水濕生也。引申類長。天下之能事畢矣。其十二問。惡口車匿。梵王法治。此何說也。答此無說也。昔梵王甞以四十二字。教化天下。嗣後人多蔽惡。不受教化。梵王即收四十二字入口。總不語言。佛臨涅槃。慶喜問。惡口車匿。何法治之。佛意謂。惡口之人。多諸惡辯。若與言論。轉增惡見。當如梵王。總不與言。默而擯之。足以治之矣。是為梵王法治。即律中之默擯也。昔孔子三緘金人之口。而銘之謂。之磨兜堅者。亦無說之意也。已上隨問擇答。計十二條。皆經書中稍隱賾。義異者略為書出。倘能挹流尋源。即可博通儒釋矣。書倦且止。
復可中師
承諭云云。弟謂不然。覆講一道。雖從正座。語氣大貴。各出神襟。非但咫步繩趨。効鸚鵡學語。為得也。故每輪次及弟。必稍出經意。翊贊師門。而眾口狺狺吠。弟狂妄國狂。矣予焉得而不狂哉。無足恤也。至云當回避頭首。職事稍損。辯才為明哲保身之誡。敢不拜嘉。但嘗及講時。意之所至。信口而出。如箭之在弦。不得不發。不惟都忘尊諭。又犯頭首之忌。此溫庭筠多。讀南華第二篇。不免遭黜下第之同罪也。鮑照累句。參軍垂首。竟不能學。柰何柰何。
與龍媒護法
門下以不世出之才。宰煩劇之縣。而事皆迎刃異。日者地以人滋重矣。有人自維揚來。即問新江都治態。莫不岐舌。交口以頌駱清天廉能政績。夫讀書數十年。而用在今日。如此錚錚卓卓。真足與聖賢心事。頡頑照映矣。百練剛而為柔指繞者。謂夫易始而難終也。能不以他日窮窶為念。則盛德大業。自然炳耀千古矣。眼鏡寄上。亦知比來有十倍佳於此者矣。第不敢侵疇昔然諾。聊以塞責餘無所云。
與沈輝東
秋窓牢落。每憶此君。清蔭分來。惄如頓解。但圃久就荒。尚多餘地。更欲請益。成林竟忘。一之為甚矣。想藥欄中。列前後左右。無非君子不靳。再遣數名。慰我相思。他日猗猗滿徑。仍可遣歸杏林奉侍孝子也。
與戚朗園護法
門下美才天授。年少登庸。此於天地間。無少缺陷事。獨庭虗謝玉掌失韋珠。為不豫耳。今幸舉子。氣便食牛。萬事足矣。睟期伊邇。提戈奪印。時大宜戒殺放生。以廣生生之道。法名馳上。聊當五色絲繫。郎君臂助間。且祝步武天衢也。不一。
  又
  賁臨遽別。不勝歉恧。知留亦無以永客歡也。稽康入座左右生光門下。惠然可與匹休千古矣。比遇諸同人。皆承惠愛。慇慇知門下為我先容。或為緩頰福田利益間也。謝謝榮授。既定中元後。祈嗣懺集。訂朔日宜矣。領知年復。
復曹石閭護法
西郊別業。在不肖原屬無可無不可者耳。過承門下。與諸公鼎力贊成。且爾應允。今已復渠自住。即沛老數金。亦已酬彼口頰之勞矣。身外物耳。不足言也。但際此可笑人境。令人益千峯萬峯之想耳。
  又
  憶去歲中秋。弟於府中。商酌尊那懺法竟。則海上翱翔而歸。一大快也。今歲中秋。駕來荒院。修禮懺法。三日清心。兩夜話月。亦一大快也。即奉和八日拙詩明日黃花蕊正肥之句。不意又為門下燃黎佳讖。謂之不快。得乎承招河魚之疾未瘳。而四肢輒復。不佳勿克奔命。因知快事不可多得。非敢援政黃牛國土筵中甚不宜之語自高也。宥之。
  又
  小品之說。從密邇眾信之請也。門下白香山蘇端明儕輩。故以一柬相招。毋靳朱履破苔痕。且屈惠文為操杵將軍耳。張陸諸公拉之偕來。天龍八部不可少也。一噱。
與汪天真
余自落[髟/采]以來。滿意十畝之間。衡門泌樂。了此生矣。不意。天溪道中。荳麥糜爛。家老人門下學子歸投。嗸嗸待哺。余為飢驅出門。此項又不得不為眾人屈矣。足下向有此志。當不靳傾筐輸。我論其數。要如韓信將兵。問其予願。如枚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