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1-天台宗

1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天台宗-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清-性权-第80页

非想八苦者。謂心生異念。名生若。念念不停。名老苦。行心擾擾妨定。名病苦。退定。是死苦。求定不得。名求不得苦。求定不得。必有於障。即怨憎會苦。失定時苦。名愛別離苦。四陰心。即熾盛苦。故三界皆苦也。
  【■補】十種細煩惱。輔行言。受乃至慧受謂識所受。想謂識所想。行謂法行。觸謂意觸。思謂法思。欲謂欲入定。解謂法勝解。念謂念三昧。定謂心如法住。慧謂慧根慧力。此之十法。乃無色之愛。無明掉慢。心不相應。諸行苦集。因緣和合。得生於彼。欲入滅定。先滅此等是也。
  【■備】止觀言。識處如癰。無所有處如瘡。輔行補言。空處如病。非非想如刺。今儀文空處如瘡。無所有如病。然禪波羅密引摩訶衍言。觀識處如瘡。如箭。觀無想處如癡。存考。集註問答。問。風觸吹身。何故唯除眼識。答。據俱舍言。眼識通二地。謂欲界及初定。又生二三四定地。若眼識現起。從彼退於下界生。故云。
  △二結歸苦諦。
  此是藏教實有苦諦。
  【□註】文句六云。三藏教詮生滅。故云實有也。
  △二集諦三。初總標名體二。初牒名示體。
  二集諦者。即見思惑。
  【□註】集者。招集為義。惑與業俱。能招生死。而今但云惑者。前苦諦中已明善惡業。故即見思惑。示集諦之體也。見者。若云見理時能斷此惑。即從解得名。若云見只是假。謂因成。相續相待。三假也。假者。不實為義。即當體受稱。
  【■記】止觀云。見則見理。見實非惑。見理時能斷此惑。從解得名。又曰。見惑非但從解得名。亦當體受稱。稱之為假。假者。虗妄顛倒也。
【■記】外道諸見者。止觀言。一單四見。二複四見。三具足四見。四無言見。單四者。執有執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於一有見復起利鈍十使。歷三界合有八十八使。餘三亦各具八十八使。若歷六十二見。見見各具八十八使。乃至歷六十二見八十八使。各各百八。又複四見。具足四見。又單複具足外。各各一絕言見亦皆起八十八使。六十二見。百八等。如前說。約佛法。藏。四門生四見。通。四門生四見。別。四門生四見。圓。四門生四見。又四門外。各一絕言見。如是一一見中。各各起八十八使。六十二見。百八等惑。如前說。以上諸見。見理則斷也。
  【■備】辨訛言。既是從解得名。不當列外道佛法諸見。當知見則是惑。而非解矣。私謂。見理則從解。見惑則從名。今從得名邊也。辨訛曰。百八見。准校計經言百八癡。大論言百八受。即止觀輔行引文。未甞言百八見也。
【■記】約外道。例前亦應言單複具足各假。并一絕言假。依佛法。復十六假。一一如前說。又於一一假中。復有三假。謂因成。相續。相待也。法塵對意根者。因成。約內外相續。但約內根。相待。竪待滅無之無。橫待三無為之無心也。輔行解言。約心。因內因外和合方成。故所生法名因成。念不實故。故前念滅。滅已復生。生者必滅。計能相續。名相續。己待於他。假立於己。相待不實。名相待。若竪待者。意亦如是。約色。四大色身。體全不實。是三假故。前念滅時。假後念續。故名為假。待中亦應具有橫竪。待往滅身。名為不身。竪待也。他非我身。名為不身。橫待也。約依報。可解。此是三藏隨事三假。滅色空也。
【■記】出止觀會本五卷五。
【■記】輔行引大論言。謂色如去等四句。四陰亦然。合二十句。此計過去也。又計色常等四句。四陰亦然合二十句。此計現在也。又計色有邊等四句。四陰亦然。合二十句。即計未來也。一一句下。皆言神及世間。三世六十。并有無二。論釋言。凡夫取著。計有神我。計常者。修福滅罪。計無常者。為今世名利。故有所作。亦常亦無常者。只是雙計初二兩句。故於神我。以計麤細。為第三句。計神麤者。身死無常。計神細者。身死不滅。計雙非者。見計第三。二俱有過。何者。常則不滅。猶如虗空。風雨不動。若無常者。則有變動。如雨在皮。則有壞爛。離此二過。以我心故。復說有神神但非常非無常耳。佛言。四皆邪見。此即計神也。世間。即是國土。是故神於世間。亦有四見。言計常者。問言。土若本無。計應有錯。世間是有。何故邪見。答。破世間者。破常等想。不破世間。如無目人。以蛇莊嚴。有目語言。蛇非瓔珞。破倒亦爾。現見無常。不得言常。三四兩句。準說可知。有邊等者。外人求土。不得其始。即謂無終。無始中終。則名無邊計有此三。即名有邊。如得禪者。計八萬劫。三四二句。準此可知。亦有人言。第三句者。八方有邊。上下無邊。有言。上至有頂。下至地獄。上下有邊。八方無邊。計神我。如芥子等是。亦有計土。及以神我。互計有無。成三四兩句。準此可知。如去等者。如人彼來。去至後世。謂如去。謂先世無來。滅亦無去。名不如去。若謂身死為去。而神不去。名第三句。見俱有過。名第四句。大論甚廣。須往彼尋。
  【■備】五陰大小即離。解見下。於五陰中。一陰四見。成二十。約三世。成六十。以斷常二見為根本。成六十二。出涅槃經。輔行亦引。身邊攝者。我即身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