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75-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嘉泰普灯录-宋-正受-第79页

。有麼。良久。擲拄杖。下座。 上堂。知有底也喫粥喫飯。不知有底也喫粥喫飯。如何直下驗得他有之與無.是之與非.邪之與正。若驗不出。參學事大遠在。喝一喝。下座。 上堂。山僧是楊岐四世孫。這老漢有箇三脚驢子弄蹄行公案。雖人人舉得。只是不知落處。山僧不惜眉毛。為諸人下箇註脚。乃曰。八角磨盤空裏走。
岳州君山佛照覺禪師
上堂曰。是即徹底是。從來脫體先天地。非即徹底非。萬別千差共一機。是也是不著。非也非不及。此時佛祖從何立。曉天霜重泄真機。一顆圓明色非色。既非色。且道是箇甚麼。妙體全標處。分明只自知。 上堂。舉。古者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諸人還識得麼。若也不識。為你注破。仰之彌高。不隔絲毫。要津把斷。佛祖難逃。鑽之彌堅。真體自然。鳥啼華笑。在碧巖前。瞻之在前。非正非偏。十方坐斷。威鎮大千。忽焉在後。一場漏逗。堪笑雲門。藏身北斗。咄。
平江府寶華顯禪師
本郡人也。 上堂曰。喫粥了也。頭上安頭。洗鉢盂去。為虵畫足。更問如何。自納敗闕。良久。高聲召大眾。眾舉首。師曰。歸堂喫茶。 上堂。禪莫參。道休學。歇意忘機常廓落。現成公案早周遮。只箇無心已穿鑿。直饒坐斷未生前。難透山僧錯錯錯。
紹興府東山覺禪師
後住因聖。 上堂曰。三通鼓罷。諸人各各上來。擬待理會祖師西來意。還知劒去久矣麼。設使直下悟去。也是斬頭覓活。東山事不獲已。且向第二頭鞠拶看。以手拍禪床。下座。 上堂。花爛熳。景暄妍。休說壺中別有天。百草頭邊如薦得。東高三丈。西闊八寸。 上堂。東弗于代與西瞿耶尼闘額。會麼。你諸人猶自不知。鉢盂口向天在。 上堂。滿口道不得。偶爾成文。良久。曰。喫棒得也未。 上堂。老演師翁道。說心說性。老僧這裏是。惡口山僧道。若是教外別傳。乃是當的帝都丁。 上堂。舉。昔廣額屠兒。日殺千羊。一日。至佛所。颺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數。世尊云。如是。如是。今時叢林將謂廣額過去是一佛。權現屠兒。日殺千羊。如此見廣額。且喜沒交涉。又曰。廣額正是箇殺人不眨眼底漢。颺下屠刀。立地成佛。且喜沒交涉。又道。廣額颺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數。這一佛多少分明。且喜沒交涉。要識廣額麼。夾路桃華風雨後。馬蹄何處避殘紅。
嘉泰普燈錄卷第十四
  音釋
[、/(、*、)]音伊 頵於倫切 挺音鋌 嶷魚力切 摵沙獲切 [車*度]音鐸 輅盧各切誤作轢 巵音支 厙音舍 謦去挺切 欬音慨 蒞音利 咀才與切 噍才笑切 菽音叔 匳音廉 鄮音茂 髀房禮切 嶠音轎 贅之芮切 瘳音抽 敞昌兩切 歆許金切 埵音朵 浚音峻 泝音素 薿音擬 卭渠容切 剜一九切 倜音剔 翥韋恕切 髯女監切
  嘉泰普燈錄卷第十五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五世(臨濟十一世楊岐四世)
  天寧佛果圓悟克勤禪師法嗣(卷下)
臨安府徑山大慧普覺宗杲禪師
宣城人。族奚氏。夙有英氣。年十三。試入鄉校。一日。偶同舍見謔。師怒。即以硯投之。誤中廣文帽。償金而歸。曰。大丈夫讀世間書。曷若究出世法。即詣東山慧雲院。事慧齊。明年。薙髮具毗尼。偶閱古雲門錄。怳若舊習。往依廣教理禪師。棄游四方。從曹洞諸老宿。既得其說。去登寶峰。謁湛堂準禪師。準一見異之。俾侍巾裓。指以入道捷徑。師橫經無所讓。準呵曰。汝曾未悟。病在意識領解。則為所知障。準疾革。囑師曰。吾去後。常見川勤。必能盡子機用(勤即圓悟)。準卒。師趨謁無盡居士。求準塔銘。無盡延之。名師庵曰妙喜。且篤令見圓悟。師至天寧。值悟陞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即不然。如何是諸佛出身處。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師聞。豁然神悟。踰月。悟謂曰。也不易。你到這田地。只是可惜你死了不能活。又却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穌。欺君不得。須信有這箇道理。延為擇木堂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至數次(擇木乃朝士止息處)。悟每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問之。師擬對。悟曰。不是。經半載。問曰。聞和尚當時在五祖曾問這話。不知五祖如何答。悟俛首。師曰。和尚當時對人天大眾問之。如今說亦何妨。悟不得已。謂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師於言下去盡知見。悟曰。始知吾不汝欺。遂命掌翰墨。著臨濟正宗記付之。未幾。令分座。室中握竹篦以驗學者。叢林浩然歸重。名振京師。右丞呂公舜徒奏 錫紫衣.佛日之號。會女真之變。其酋欲取禪僧十數人。師在選得免。趨吳門虎丘度夏。因閱華嚴。至菩薩登第七地。證無生法忍。其向所請問湛堂央崛摩羅持鉢至產婦家因緣。曉然洞明。聞圓悟 詔住雲居。詣之。復為第一座。為眾授道。譽望益尊。後留古雲門庵。學者雲集。久之。入閩。結茅於長樂洋嶼。從之得法者十有三人。徙居小溪庵。圓悟在蜀。囑右丞張魏公浚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