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121墮,四肢不通#122,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胃風之狀,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隔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脹,食寒則泄,診在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其頭痛,面多汗,惡風,先當風一日病,其頭痛不可出,至其風止,則小愈矣。
雲笈七籤卷之五十七
#1 消:叢刊本、四庫本均作『霄』。液:叢刊本作『掖』。
#2 彌: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歷』。易: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彌』。
#3 矣: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已』。
#4 憎:四庫本作『增』。
#5 今故: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故今』。
#6 耳:叢刊本、四庫本均作『耶』。
#7 腑:原誤作『肺』,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8 宜各: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各宜』。
#9 華:鐵刊本、四庫本均作『鮮』。
#10 以次行:四庫本作『以出此』。
#11 長:此下四庫本有『永保長壽之法』六字,而無『如此語以下』三句注文。
#12 脉:四庫本作『筋』。
#13 肺:叢刊本、四庫本均無。高:疑為『商』之誤。
#14 足大指端側:指腳拇指的外側。
#15 令: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如』。
#16 已: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既』。原本義勝。
#17 疾:疑為『痰』之誤。
#18 寫:通作『瀉』。
#19 於:叢刊本、四庫本均作『頸』。
#20 所覆適溫,自得:此起至『左右宜暖』四句,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21 想之東方: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想東方』。
#22 間: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中』。
#23 暢: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24 流宣: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宣流』。
#25 仍: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乃』。
#26 乃:原誤作『及』,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7 胼:四庫本作『駢』。
#28 之: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9 放: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仿』。
#30 義:四庫本作『意』。
#31 嚼:四庫本作『嘗』。
#32 氣:疑為『平』之誤。
#33 之: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4 以:叢刊本無。
#35 得: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36 其: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7 織:疑為『捩』之誤。
#38 云云: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9 為: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40 而:四庫本作『兩』,義勝原本。
#41 之:叢刊本、四庫本均作『而』。
#42 一: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二』。
#43 滋:原誤作『治』,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44 少出充服: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45 者:原誤作『也』,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46 交: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47 內:此下叢刊本、四庫本均有『有』字。
#48 畏而慎之:叢刊本、四庫本均作『而畏慎之』。
#49 沸:原誤作『滯』,據今本《素問□離合真邪論》改。
#50 候: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俟』。
#51 主:原誤作『生』,據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改。
#52 人:原誤作『入』,據『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改。叢刊本、四庫本均作『陽』。
#53 閉:原誤作『開』,據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改。
#54 反:原誤作『及』,據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改。
#55 即: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則』。
#56 即: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則』。
#57 肺氣乃絕: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作『脾氣乃絕』。
#58 味過於咸,則骨氣勞,短肌,氣折: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作『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氣,心氣抑』。
#59 苦: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作『甘』。
#60 甘: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作『苦』。
#61 央:通『殃』。叢刊本、四庫本均誤作『英』。
#62 如是則氣骨以精: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作『如是則骨氣以精』。叢刊本、四庫本均作『骨氣與精』。
#63 長天有命:今本《素問□生氣通天論》作『長有天命』。
#64 而: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以』。
#65 邪: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耶』。
#66 肝:原誤作『汗』,據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