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50-疡科纲要-第3页

痒不知,则为内陷,危殆近矣。
痛,虽若相安无事,而盘踞要害,痼疾难疗。乳岩石疽 疡之属(其尤厉者),而附骨流痰之 伦 之不当,即手术之粗疏,或外治之药,不合机宜。此皆医师之不良,有以贻害。而自然之坏 证,尚是无多。操司命之权者,尚其明辨笃行而弗致遗人夭殃,绝人长命,则庶几矣。
<目录>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篇名>第四节·论痒属性:外疡发痒,其最普通者,皮肤病为独多,如疥癣、游风、湿注、湿 、黄水疮、血风疮 等。其最着者,而溯其原因,则不外乎风燥与湿热二者而已。风性善行。袭入肌肤,则走窜 四注,故恒遍体痒搔,淫淫然如虫虱之游行于肌表。惟风胜则燥,虽搔破血溢,而随破 随收 龄痧疹冒风,恒发痧疮(兰 土语,谓之麻风疥。痧疮二字,乃吾吴俗之通称),频年累月 ,不 湿生热,蕴热生虫,其痒尤烈,而浸淫四窜,黄水频流,最易蚀腐,且多传染,此湿淫为病 。凡游风、 疮、黄水脓窠诸疮,且痒且腐,愈腐而愈痒。此痒之属于湿热者,又其一也。
若肿疡则恒无发痒之例。即偶有之,在上部者,必兼风化;在下部者,必兼湿化。帷疔疮大 肿之时毒势未达,脓犹未成,颇有肌里作痒,淫溢四散者。此则疔毒之走散,最为危候。苟 非收束其根围,透达其脓毒,惟恐毒陷内攻,为祸甚速,是发痒之最忌者。而脑背疽之漫肿 无垠,脓不畅达,有时发痒者,为害亦同也。若溃疡流脓已畅,而四围余肿未消,亦有时 微微作痒。此肿势渐化、气血流通之朕兆,是为佳象。亦有腐肉已脱,新肌盎然,皮肉间 时作微痒,亦是除旧布新,气血贯注之故。但必以轻微淡远隐隐流布,方是渐入佳境。抑 或既溃之余,始尚相安,而忽尔奇痒难忍,则非外风之侵袭,即是湿热之郁蒸,肿势必随 之而更盛。是又当见景生情,随机应变。必不可固执一见,谓溃疡之发痒,定当作欲愈观也。
<目录>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篇名>第五节·论酸楚不痛属性:外疡之初,有但觉酸楚而不痛者,大率皆劳力伤经,及寒邪深入。或体质薄弱,血气俱 衰。或骤丧真元,房帏不谨,阴虚受寒,皆阴证也。皆大证之发于骨节,或且伤及内藏者也 。劳力伤经者,任重致远,筋力既疲,因而气滞血凝,停顿不前,其患多发于手足大节,如 肩、肘、腕,膝、 、环跳,跨阴等部。其始则经脉不舒,或酸或掣,治之于早 络应手成功。或更循其经脉,针刺以流通之,为效尤捷。逮迁延日久,酸者作痛,肿势有加 ,而为害巨矣(手腕、足踝、环跳诸部之疡,酸楚尤甚,且有肿形已巨,而仍大酸不痛者,
此 ,
痛。若郁久化热,则痛多而 发矣。体弱者,真阴忒微,阳气亦馁,脏腑之盖□既□,营卫 之布□难周,或为腰疽,或为肾俞,或为虚损流痰,虽已有形而多不痛。此无他,正不胜邪 、无相争之力耳。盖疡之为痛,皆正气与邪气搏战之故。若正气既不能敌,则逆来顺受,痛 于何有。凡骨小肉脆者,多有此证。治之及早,能投滋补,或有一线之生机,否则怯瘵之始 基、疮痨之正轨也。甚且有外证未溃,而大命先倾者,复何论其溃后之成绩耶。不仅者,闺 房戕贼,欲后感寒,肾阴之根本久虚,肌表之卫阳必弱。况当百脉偾张之会,气血奔驰之时 ,腠理皆疏,感受外寒,更是易易。而直入经络,深及骨髓,或为腰膝酸软,痿弱不仁,或 为环跳股阴,经制牵强。驯致经络短缩,漫肿坚凝。而皆酸楚者多,剧痛者少,亦是正不敌 邪,无力争胜之候。凡附骨、环跳、鹤膝、腰髀等证,酸在骨节间者,苟非其先天之不足,
即皆由房室之耗伤也。如其人体质犹强,而及早治疗,则温经宣络,合以滋养,亦多有效。
若素禀不坚,而复迁延渐久,邪势既张,正气更惫,则必不治。凡此皆疡患之多酸少痛者,
总之皆是重证。往往病者初不介意,不早调治,而浅者视之,又复不能洞烛病情,迁延坐误 ,即其后再遇明者,亦终无法外之法,挽此沉 ,殊可慨也。
<目录>卷上\第一章·外疡总论<篇名>第六节·论顽木不痛属性:痈疽为患,痛者其常,不痛者其偶。如皮肤之病,暑热之疡,间有不痛者,则本非大证 ,无害其不作痛也。若夫肿势猖狂,非不坚巨,而反觉顽木不仁,不痛不痒,则苟非大毒,
可以劫制神经,使失知觉,何以致此。所以顽肿木肿之证,其为害必较之大痛者倍而有余。
如疔疮之猛厉者,始发黍米之粒,而坚肿随之,顷刻四溢。患者但觉肌肤之呆滞不灵,而无 所谓痛也。此帷头、面、额、颅、耳前、唇、颌诸疔有之。迁延不治,曾不崇朝而毒已内攻 ,胸满恶心,神思昏愦。若非急急大剂清解,势多不救。此顽木不痛之属于急证者一也。又 有顽痼之病,初发坚块,附筋着骨,并不痛痒,为日虽多,而情势如故,其在外之肌肉皮色 亦如故,甚至有经年累月而不改其常者。在病者且毫不介意,以为相安已久,不复为患。然 偶有感触,而形块乃巨,于是有始作一抽之痛者,则大证已成,变动乃速。此惟石疽乳岩,
有此奇变,而证已不可为矣。此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