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9-疡科心得集-第6页

可忍耐 ,项似拔,腰如折。先宜用万灵丹汗之,以解散风邪;后用清托。又有左额疽、右额疽,状 如桃李,此属足阳明胃经积热而成。此处近太阳穴,于溃后外伤风水,即能害人,虽贴膏药 ,亦须遮护谨密,又宜用药使疮口速敛。如经冬月,即变冷疮。况此处近太阳穴,上至额角 ,都为险处,如过时溃烂者不治。
<目录>卷上<篇名>辨凤眉疽眉心疔眉发论属性:凤眉疽者,生于眉心,一名印堂疽。属足太阳膀胱经风热壅结,阴阳相滞而生。初起色 黯根平,硬肿疼痛。如初起色赤浮肿 痛,此名眉心毒;若色黑不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 之状,寒热并作,即眉心疔也。治法初用万灵丹发汗,内服荆防败毒散;若不能消散者,
即用夺命丹、活命饮攻之;有脓刺之,用升膏提毒,生肌散收口。
眉发生于眉棱,无论左右,皆膀胱小肠肝胆四经积热所致。形长如瓜,疼痛引脑,二目 合肿,坚硬色赤,按之有根,易成脓者,顺;无脓者,逆;至十四朝不溃,烦闷呕逆不食者 凶。治法与前症同。东垣云∶初起宜用海马崩毒法救之。
海马崩毒法∶凡发背、对口、眉疽等证,初起时用热水自肘后洗至手六经起端处止,日 洗数十遍,以泄热毒,务洗至指甲皮穣方可住洗。盖三阳经俱属督脉经所领,洗至指甲皮穣 者,俾热从根本而解也。此系秘传,慎勿轻忽。
<目录>卷上<篇名>辨眼丹眼漏论属性:夫眼丹者,生于眼胞,或在上,或在下。眼胞属脾胃,证虽见于脾胃之部,实由心经受 毒,热传脾胃,热毒升上,以致气血凝聚而成丹毒也。风多者,则浮肿易消;热甚者,则坚 肿难散。宜以如意金黄散敷之,汤饮则用羚羊、甘菊、石决明、夏枯草、金银花、丹皮、山 栀等。如脓成,急以针刺之,迟则眼头自破。此乃睛明穴,内空难敛,成漏者多。
眼漏一名漏睛疮,生于目内 下,由肝热风湿,病发于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其穴系藏 泪之所。初起如豆如枣,红肿疼痛,疮形虽小,根源甚深,斯时宜用清解清散。如穿溃每难 收敛,遂成漏管,以升药条插入提之,一日一换,数十日方收口。内服神效黄 汤,或作为 丸亦可。此证又有溃断眼边弦者,最难收口。
<目录>卷上<篇名>辨眼胞菌毒眼胞痰核论属性:眼胞菌毒者,乃脾经素有湿热,思郁气结而成。其患眼胞内生出如菌,头大蒂小,渐长 垂出,甚者眼翻流泪,久则致昏 。治法用软绵纸蘸水,荫于眼胞上少顷,用左手大指甲垫 于患根,右手以披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随用翠云锭磨浓涂之,其血自止。内宜服 凉膈散、清脾饮;若初起时,以清凉丸洗之。
眼胞痰核,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
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外用生天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日数浅者,即消;日数深 者,虽不能即消,常常涂之,涂令皮薄,微微剥损,以手指甲挤出如白粉汁即愈。然消散者 多。
<目录>卷上<篇名>辨鼻渊鼻痔鼻衄论属性:鼻渊者,鼻流浊涕不止,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状,久而不愈,即名脑漏。乃风热烁脑 而液下渗,此肾虚之证也。经曰∶脑渗为涕。又曰∶胆移热于脑。《原病式》曰∶如以火烁 金,热极则化为水。然究其原,必肾阴虚而不能纳气归元,故火无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 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为浊涕,津液为之逆流矣。于是肾肝愈虚,有升无降,有阳 无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此宜戒怒以养阳,绝欲以养阴,断炙 ,远酒面,以防作 热。然后假之良医,滋肾清肺为君,开郁顺气为臣,补阴养血为佐,俾火息金清,降令胥行 ,气畅郁舒,清窍无壅,阳开阴阖,相根据相附,脏腑各司乃职,自慎以培其根,药饵以治其 病,间有可愈者。苟或骄恣不慎,或误投凉药,虽仓扁不能使之长生矣。主治之方,如初起 用苍耳散,久则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麦味地黄汤、加味逍遥散,酌而用之可也。
鼻痔者,鼻内 肉,结如榴子,渐大下垂,或时缩进,或时垂出,闭塞孔窍,使气不 得宣通。此由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夫鼻孔为肺之窍,为呼吸之门户,其气上通于脑,
下行于肺,肺气壅盛,一有阻滞,诸病生焉,故有鼻痔之患。宜内服辛夷散,或辛夷清肺饮 ;外以 砂散逐日点之,渐化为水乃愈。宜慎起居,节饮食,庶不致再发。
鼻衄者,或心火,或肺火,或胃火,逼血妄行,上乾清道而为衄也。有因六淫之邪,流 传经络,涌泄清道而致者;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者;有因过食膏粱积热 而致者。治法∶外因者,以辛凉清润为主,如羚羊、犀角、细生地、石斛、生石膏、知母、
元参、连翘、山栀、丹皮等;内因者,若系肝阳化风上逆,则宜甘咸柔婉,如阿胶、生地、
石决明、天冬、麦冬之属;若肾阴亏损,虚阳浮越者,则以滋潜为主,如六味丸、虎潜丸之 类;其由饮食不节而火盛者,则用和阳消毒,如黄连解毒汤是也。又书谓∶妇人产后,口鼻 有黑气,及见鼻衄为不可治者,何也?盖五脏之华,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