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发飧泄。
仲景曰∶大肠有寒者,多 溏,有热者便肠垢。
《入门》曰∶肠虚则鸣,又寒气相搏,则为肠鸣。
《灵枢》曰∶黄帝问曰∶胃恶热而喜清冷,大肠恶清冷而喜热,两者不和,何以调之?岐伯对曰∶调此 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沧,暑无出汗,饮食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 邪僻也。
大肠热宜泻白汤。大肠寒宜实肠散。
《脉经》曰∶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
补∶牡蛎、粟壳、五倍子、肉豆蔻、莲子、龙骨、诃黎勒。
泻∶枳壳、桃仁、麻仁、石斛、大黄、槟榔、芒硝。
温∶干姜、吴茱萸、肉桂。
凉∶槐花、条芩。
引经报使∶葛根、升麻、白芷上行。石膏下行。
下血属大肠经。
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乍虚乍实,为大肠水。
<目录>卷四<篇名>内景图说(下)
属性:肾 膀胱 心包络 三焦 <目录>卷四\内景图说(下)
<篇名>肾属性: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又曰∶肾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强弱系之。
\r肾图\p04-a41a19.bmp\r 《甲乙经》曰∶肾者,引也。能引气通于骨髓。
《卮言》曰∶肾者,神也。妙万物而言也。
经曰∶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
《难经》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藏精与志。
华元化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两条,上条系于 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经带过处,上行脊髓至脑中,连于髓海。
又曰∶命处于中,两肾左右开阖,正如门中枨 ,故曰命门。一阳处二阴之间,所以成坎也。静而阖,涵 养乎一阴之真水,动而开,鼓舞乎龙雷之相火,静为阳本,阴为阳基也。
又曰∶足少阴经肾。
又曰∶是经常少血多气。
又曰∶酉时气血注于肾。
《黄庭经》∶人身神名曰肾神,玄冥字育婴。
《灵枢》曰∶耳者,肾之官也。肾病者,颧与颜黑,耳枯焦。
象川翁曰∶精生于谷。(然醴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澹之味,乃能补精生气,气自生神。)
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黄庭经》曰∶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 而藏之。(原注∶肾为都会关司之所,非肾一脏独有精也。)
《真诠》曰∶五脏各有藏精,并无停泊于其所。盖人未交感,精涵于血中,未有形状,交感之后,欲火动 极而周身流行之血,至命门而变为精以泄焉。故以人所泄之精,贮于器,拌少盐酒,露一宿则复为血矣。
经曰∶肾者,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在时为冬,在方为北,在色为黑,通窍于耳。
经曰∶北方水也,万物所以合藏也。
又曰∶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肺金为母,肝木为子,膀胱为腑,克火主骨,若久立则伤骨,司藏 与志,其类水,其畜彘,其卦坎,其性智,其华在发,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其病在骨,其音羽,羽 者舒也,阳气将复,万物舒生也。其数六,其臭腐,其声呻,其气吹,其液唾,在变动为栗,其味咸,其虫 鳞,其果栗,其菜藿。下应腰肾而色黑,然黑欲如重漆光泽,不欲如炭。
《灵枢》曰∶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更肾主寒,然寒则伤肾,病主为疝。痘主黑陷,若淫欲 过度则伤骨,湿气胜则病,其病之候则面黑恐欠足寒,逆气腹痛,飧泄而后重,脐下动气。肾实则腹膨胀而体 重,少气不言,骨疼飧泄,并小便少;肾虚则欲坠下缩身,面青 白,颅囟开解,下窜畏明,心悬如饥,胸痛 引脊,厥逆溲多而耳鸣。肾绝则反目直视,狂言遗尿,腰折骨枯,然肾绝者四日死。平脉则冬旺七十二日而脉 沉濡石,石者沉濡而滑,举指来疾,其贼则缓而大,并面大黄,皆逆。其危脉则石如转索,去如弹石。
又曰∶肾又为气之脏,主纳。
又曰∶其日壬癸,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入门》曰∶肾主受水谷之精而至静,
惟子时浊气一动而已。
又曰∶肾与脐相对,与腰相应,腰者肾之外候。
又曰∶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肾为牝者,阴也。
又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又曰∶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又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灵枢》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又曰∶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 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又曰∶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