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435页

四十九粒) 发灰(一钱)
乳细,用胭脂汁调膏,拨疔点之,黑疔即变红活矣。
痘疔 甘蔗渣晒干,真香油点灯烧成灰,以津唾调匀,银簪挑破点上,立效。
又方 珍珠研末,油胭脂调搓,神效。
<目录>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篇名>痘痈门主论属性:喜泰顺曰∶痘疮发毒,多见于外靥之证。脓浆溃烂,何由而足,虽云变臭,生意已成,必发痈毒,方为稳兆。发于 四肢 则伤手足,发于头顶硬处为佳。内服消风化毒汤,外用生黄豆嚼而敷之。此险中得顺,百无一失也。
邵慈庵曰∶凡有迟延日久而起,不圆润而靥,既平之际,又发痈肿,人固知其 余毒,而不知为何经,当辨之。但气高喘急,胸满肚壮者,余毒在肺也。痰涎稠粘,
口咬嘎齿,泄泻不止,口臭者,余毒在脾胃也。盗汗热不退而渴者,余毒在心也。梦 中多惊,余毒在肝也。耳朵尚热,余毒在肾也。眼合不开,身肿不消,内热不清,郁闷不乐者,余毒诸经皆有矣。
《心法》曰∶痘后余毒发出,小如李者为毒,大如桃者为痈。单生一个者,毒在 肌肉,属顺易治;连发数处者,船小载重,属险。若结于骨节之间,或成对发出者,其 毒已盛;溃破之后,渗泄气血,不能敛,已属逆证。
陈实功曰∶痘痈即是痘毒。缘溜浆不足,毒流于脾肺二经,致手脚胸背结成漫 肿,大如桃李。此多发于收靥之后,身凉不渴者吉。初起嚼生黄豆敷之自消;已成 用太乙膏贴,侯脓熟针之。元气虚弱者,保元汤助脾健胃为主。(《正宗》)
胡公弼曰∶痘痈宜大连翘饮主之。大便秘加酒炒大黄微利之,如疹后风疮加金银花。
窦汉卿曰∶发于面项胸胁者难治,生四肢者易治。
澄曰∶凡痘后发热,即是余毒未尽,不曾多服败毒药,防发痘毒,宜仔细脱衣看视,乘早消除。
又曰∶发于关键要害处,及气血亏败者险。
又曰∶痘毒切不可开刀。
<目录>卷三十三\痘疹部(下)
<篇名>痘痈门主方属性:\x三豆丹\x(扁鹊)。敷痘毒圣药。
黄豆 赤小豆 绿豆(各一合)
用醋浸捣研浓浆,时时以鹅翎扫上,红肿退去,其效如神。
\x三豆饮\x(扁鹊)。凡遇时令不正,宜预服此,以疏解之。
黄豆 赤小豆 绿豆(各一升) 甘草节(二两)
水煮熟,食豆饮汁。七日乃止,永保无患。
\x保元汤\x 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服之。
人参 白术 黄 (各一钱) 甘草(三分)
姜一片,枣二枚煎,食远服。
\x绵茧散\x 痘后余毒流注各处出清水者。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生明矾末填满 灰,干掺。
\x回毒即消丹\x(岐天师)
人参(二钱) 金银花(五钱) 甘草(一钱) 元参(三钱)
水二碗煎三分,与小儿服之。一剂即消大半,二剂痊愈。付符一道,焚在药中 煎汁,神效。凡服药不效,焚符于药中,煎药与小儿饮之,十人十生。
符式咒曰∶小儿有病,病魔作祟,吾今施符,治无不愈,吾奉天师岐真君律令 敕。书符前念咒一遍,书毕又念咒一遍,焚于药内又念咒一遍,此秘诀也。
岁久不愈神方(岐天师)
黄 (二两) 生甘草(二钱) 白芥子(三钱) 柴胡 肉桂(各五分) 人参 白术 当归 金银花(各一两) 薏苡仁(三两)
先将薏苡仁用水四碗煎汁二碗,再煎前药半碗,饥服一剂。后用黄 、薏苡仁、
金银花各一两,白术、当归各五钱,生甘草、白芥子各二钱,陈皮三钱,水三碗煎 半碗,四剂痊愈。其服药之时,更须用药洗之。金银花一两,甘草三钱,生葱三根,水二碗,煎洗之。
痘毒溃烂不愈 干百合为细末掺之,数次即愈。
痘毒 鹅肉蒸熟淡吃,其毒自消。
消痘毒 瑞香花叶同冰糖捣敷,中留一孔,透气自消。
消痘毒 糯稻草烧灰入筲箕内,以滚水淋三遍,取稻草浸灰敷之,自消。
消痘毒(张 如《屡验方》)。大蚌一个只取肉,用黄土四围封固,火煨至红,只取蚌肉存性研末,油调敷,立消。
豆痈溃烂不愈 剥泥蛤 皮粘贴,即愈。
痘毒(钱青抡。)新瓦磨光洗净,置羯羊粪于瓦上,上下以瓦覆之,文武炙燥,烟 尽存性,取出为末,麻油调敷神效。
痘后余毒(《丹方全集》)
人参 白茯苓 犀角 金银花(各三钱) 甘草(一钱五分) 羚羊角(一钱) 珍珠(八分研)
上为末,蜜丸。每日服一钱,白汤下。日日服,神效。
\x解毒护童膏\x(《阴 文注证》)。金银花一斤,用水入铜器内,煎至渣无苦味为度,粉 甘草四两,用水煎至无甜味为度,去渣,二汁和匀,用文武火慢煎,约十碗至三四碗,
入米白糖收成膏,埋土内一日,出火气。每早以百沸汤冲一盅与小儿吃,一切痘疮不 生,并可稀痘。若初出痘后,煎服此膏,则遗毒皆尽,胜多吃胡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