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来非,真穴而受异,治在活法,又不可妄行切割也,当临证详酌之。(《正宗》)
又曰∶脱疽多生手足,初起如粟,渐大其色如褐,或似枣皮,渐黑渐开渐大,黑 如乌羽,不知痛痒,热臭难闻,小儿多从积热积毒,大人多因误服丹石兴阳等药,霸 阻精道房术所致。古人虽有割截之法,予见三人,俱至七八日而死。
冯鲁瞻曰∶脱疽多因房术,亏损肾水,郁怒有伤肝脾,地位偏僻,药力罕到,气 血难达,易致筋溃骨脱,故犹宜补托气血为主,以脉消息,若黑色者不治。(《锦囊》)
窦汉卿曰∶脱疽乃肺经受热,发于两手五指头上,七八日不泻必死,四日可刺,
如发黑,痈不甚过节犹可治也。黑甚过节者死,虽过节犹可治者,药入及之也。其 状因小黯,肉中生点子,点小者如粟豆大,惟大者如梅李,或赤或黑,乍青乍白,有 实核即根也。不浮肿,惨痛应心至骨,或身体发热,若不急治,毒遂冲上,面悉肿 泡点紫黑,烂坏入心杀人,南方人得此,名曰榻着毒。即截去其指,恐毒上攻,罕有 一生,十指端忽然策策痛入于心,不可忍也,向明望者晃晃黄赤,或黯青黑,是 疽,齿间出臭水血者,七日亡矣。但浓肉处即割去,用烙铁烙之,令焦如炭,亦如 治疽之法,灸百壮为佳,须顿饮葵根汁、青靛花、竹沥、犀角汁、枳壳汤、消毒饮。若 吐脓血不治,宜以灰掩脓血上,否则毒瓦斯着人,亦相染矣。 疽害人不旋踵,恶风 入肌脉,初未知觉,毒郁既发,若火之烈,其上隐小而深,实点黑而不明,其病应心,稍缓则入脏矣。
《心法》曰∶脱疽多生足指之间,手指生者间或有之,盖手足十指,乃脏腑枝干,
未发疽之先,烦躁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初生如粟,黄 一点,皮色紫 暗,犹如煮熟红枣,黑气漫延,腐烂延开,五指相传,甚则攻于脚面,痛如汤泼火燃,
其臭气虽异香难解,皆缘膏粱药酒,及房术丹石热药,以致阳精煽惑,淫火猖狂,蕴 蓄于脏腑,消烁津液而成。斯时血死心败,皮死肺败,筋死肝败,肉死脾败,骨死肾 败,此五败证虽遇灵丹亦难获效。初起宜服解毒济生汤,外用大麦米煮饭,拌芙蓉 叶、菊花叶各五钱敷之止痛,消之如不应,必施割法,须患者情愿,将死生付之度外,不可轻易动手。(《金鉴》)
又曰∶诸方书论脱疽,单生于足大指,而别指生者俱是敦疽,此非确论。然脱疽 偏生于属足阴经之指者居多,学人宜详审之。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脱疽门主方属性:\x阴阳二气丹\x 治脱疽久服丹石补药,致亏肾水,多成口燥嗌干,至饮冰雪 不知其冷,此孤阳独旺,急宜服此。
元参(汤泡去粗皮捣膏) 麦门冬(捣膏) 天门冬(捣膏) 人中白(小儿溺者生用) 五味子(炒研) 黄 柏(各一两) 青黛(色娇嫩者) 枯矾 辰砂(水飞为衣) 泽泻 甘草(各三钱) 冰片(一钱)
各为细末。同元参、二冬膏子加炼蜜少许,再捣千余下,软硬得中,丸如桐子 大。每服六十丸,童便、乳汁各一盅,空心送下,安睡一时,其功如神。
\x清神散\x 治脱疽、疔疮、发背,毒积甚者,腠理发越不尽,多致烦躁闷乱,睡 则谵语,呕吐不食者,并宜服之。
甘草节(五钱) 绿豆粉(真者一两) 大朱砂(三钱) 牛黄(三分) 梅花片(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淡竹叶灯心汤调服。
\x雌雄霹雳火\x 治脱疽及一切发背初起,不疼痛者,并宜灸之。
艾茸(二钱) 麝香(一钱) 丁香 雌黄 雄黄(各二分)
将药研极细,搓入艾中,作豌豆大丸,于患上灸之,毋论痛痒,以肉焦为度。如 毒已经走散,就红晕尽处排炷灸之,痛则至痒,痒则至痛为妙。后仍用提疔麦子贴 上膏盖,次服蟾酥丸及解毒济生汤兼治,转回活色有脓为妙。
\x金液戊土丹\x 治脱疽及疔疮发背,纵食膏粱浓味醇酒,又或丹石补药,勉力 房劳,多致毒积脏腑,久则胃汁中干,肾水枯竭,不能上制心火,以致消渴,消中 消肾,饶饮多干,能食多瘦,九窍不通,惊悸健忘,此证若出,后必发疽,多难治疗,
宜预服此,亦可转重就轻,移深居浅,又解五金八石之药毒。
人中黄 乌梅肉 胡黄连 白茯神 五味子(各一钱) 石菖蒲 远志肉 明雄黄 辰砂 硝石(各三钱) 犀牛黄 冰片(各一钱) 金箔(二十张为衣)
各乳细末,配准前数,共入乳钵内再研千转,于端午七夕,或二至二分吉辰,在 净室中先将乌梅、地黄捣膏极烂和药,渐加炼蜜少许,徐徐添捣,软硬得中,每药 一两分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用人乳、童便共一大杯化药,随病上下,食 前后服之。此药最解膏粱金石药毒,杀三 尸,除痨热,极有奇功。又治烦癫,主安神志,避瘴避瘟,及诸邪魅,谵语妄想,失 心丧志者俱效。修合之时,服药之际,俱忌妇人僧尼,孝服鸡犬等见之,此药用蜡 封固收藏,勿泄药味,愈久愈效。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敦疽门主论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