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可治,毒瓦斯多流脚面,如脚发背。(《启玄》)
<目录>卷二十五\腓部<篇名>湿肿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湿肿者胸膈不宽,小水不利,而目浮肿,渐至遍身,此乃土伤不能 主化之故也。有饮食后骤受风寒,有饥渴时误餐生冷,寒积于中,食不克化,皆能 致之。治当疏通稼土,温养脾元,则小水自利,浮肿自消,二蛟散主之。(《正宗》)
<目录>卷二十五\腓部<篇名>湿肿门主方属性:敷水肿 干黄土(四两) 朴硝(一两) 生大黄(二两)
研细。葱汁调敷。
<目录>卷二十五\腓部<篇名>肾脏风疮门主论属性:王肯堂曰∶肾脏风属肾,虚风邪乘于 胫,以致皮肤如癣,或渐延上腿,久则 延及遍身,外证则瘙痒成疮,脓水淋漓,眼目昏花,内证则口燥舌干,腰腿倦怠,吐 痰发热,盗汗体疲,治当用六味地黄丸。(《准绳》)
《心法》曰∶肾气游风多生于肾虚之人,腿肚红肿,形如云片,游走不定,痛如火 烘,此由肾热内蕴,外受风邪,膀胱气滞而成。
<目录>卷二十五\腓部<篇名>肾脏风疮门主方属性:肾气游风红肿痛疼如烘 豆腐研调,黄柏末敷之。
\x黄蜡膏\x 龙骨( ) 赤石脂( ) 血竭(各三钱)
共研细末。用香油一两,入血余栗子大一团,炸枯去渣。再入黄蜡一两,白胶 香三钱熔化离火,再入前三味末搅匀,候冷瓷罐盛之,用时捏作薄片贴疮上,绢帛缚定,三日后翻转贴之。
<目录>卷二十五\腓部<篇名>湿毒流注门主论属性:王肯堂曰∶湿毒流注生足胫之间,生疮状如牛眼,或紫或黑,脓水淋漓,止处 即溃烂,久而不敛,乃暴风疾雨,寒湿暑气侵入腠理而成。(《准绳》)
又曰∶下注疮又名湿毒疮。生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因脾胃亏虚,湿热 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疮也。在外属足太阳少阳经,在内属足厥阴太阴经。(女贞叶贴之效。)
胡公弼曰∶皮如针眼,淌水腥臭,腿 脚延蔓者是也。拖纸膏主之。(《青囊》)
申斗垣曰∶两腿腐烂,臭气难闻者是也。乃湿热为患,宜清湿热。(《启玄》)
凡湿毒所生之疮,皆在两足胫、足踝、足背、足跟。初起微痒,水出久而不愈,内 服补中益气汤合二妙散,外搽制柏散为主。(《良规》)
《心法》曰∶此症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口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轻 则色紫,重则色黑,溃破脓水浸损好肉,破烂日久不敛,乃暴风疾雨,寒湿暑火,侵 入肌肤而成也。初觉急服荆防通圣散加木瓜、牛膝、防己、苍术消之;若腿胫至晚 发热者,宜服当归拈痛汤加牛膝肿痛全消,再搽轻粉散敛之。(《金鉴》)
<目录>卷二十五\腓部<篇名>湿毒流注门主方属性:\x制柏散\x 浓黄柏数斤,入粪坑内浸一百日取出,入黄土内埋三日,取出晒干,
研细末。如疮有水干掺,干则以蜜调搽之。
\x分湿消毒丹\x 黄丹(二两) 铅粉(炒) 白蜡(各一两)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儿茶 潮脑 松香(各三钱)
轻粉(一钱) 血竭(五钱) 冰片 麝香(各五分) 铜绿(三分) 蚯蚓粪(韭菜地上者二两,炒干一两五钱)
共为绝细末。先用葱汤洗,湿之时掺在疮口之上,必然痒不可当,但不可用手 抓其痒,少顷必流黄水如金汁者数碗,再用葱汤洗之,又掺又流又掺,如是者三次,
则水渐少而痛渐止矣。明日用前膏药以浓皮纸摊膏,仍入此药二钱,任其水出,倘痒之极,外以鹤翎扫之,则不痒。
\x分湿内化汤\x 薏苡仁(二两) 金银花 白茯苓(各一两) 牛膝 半夏 甘草 川萆 (各五钱) 肉桂 (五分) 水煎服。
\x拖纸膏\x(吴丹垣)。麻油半斤,入广胶一条熬化,再下黄蜡二两熔化,倾碗内,入 血丹、玄明粉各二钱五分,皮纸摊贴,数 次即干。
\x轻粉散\x 轻粉(一钱五分) 黄丹 黄柏 密陀僧 茶叶 乳香(去油,各三钱) 麝香(三分)
研细密贮。先用葱熬汤洗净,再搽。
烂腿疮。(怀德堂。)
百草霜 乳香(去油) 窑煤(各三分) 没药(去油,一分五厘) 血竭 龙骨 轻粉(各一分)
生芝麻(一撮,研)
生鸡子调,做隔纸膏贴。
两脚俱是青疙瘩肿痛骨疼 独蒜切片约三个钱浓,放青处艾灸三炷,换蒜又 灸至愈。若患处大,捣蒜饼铺上,聚艾灸之。
腿上湿疮成片出水,时痛时痒。
黄柏(一两) 乳香(三钱) 如痒加∶潮脑(二钱)
共为末干掺。如疮干猪油调搽。
\x三妙散\x 生苍术 槟榔 生黄柏(各等分)
研细搽之,渗湿止痒,如湿癣用苏合油调搽。
\x螵蛸散\x(张景岳)。 治湿热破烂,毒水淋漓等疮,或下部肾囊足股肿痛,下疳诸疮,无不神效。
海螵蛸(不必浸淡) 人中白(或人中黄亦可,各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百草多煎浓汤,乘热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