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片(三分)
研细,点上立刻止痛。
<目录>卷十一\眼目部<篇名>风丝入目门主论属性:《秘笈》云∶凡因偶被飞丝沙尘入眼,粘贴不出,眼皮疼痛,沙涩难开,以致心 躁火动,重手揉擦,遂令红肿疼痛,流泪羞明。治法∶急磨金墨涂于眼内,闭少刻,
翻转眼皮,以骨簪拨去尘灰风丝即愈。若不谙此法,日久加之七情郁结,愈增火矣。
若患胞睑,瘀血凝积,磨擦乌珠,渐生翳膜,先服车前散、(人参、桔梗、元参、茯苓、细辛、
赤芍、五味子、大黄、车前子。)胜风汤,点琥珀散。可镰洗去瘀血。
<目录>卷十一\眼目部<篇名>风丝入目门主方属性:验方 木梳垢为小丸,放眼角边,其丝即出。
又方 石菖蒲槌碎。左目塞右鼻,右目塞左鼻,百发百中 又方 鲜姜汁少许点眼内;飞丝自随泪滚出,肿即消。
又方 桑树浆点之,即出。
又方 新笔润开,眼内搅之即出。
<目录>卷十一\眼目部<篇名>沙尘入目门主方属性:验法 凡沙尘入目,但闭目,连吐唾哕几口,自出。
又法(徐氏抄录) 取活蜣螂一枚,持其斧于眼上影之,即出。
诸物入目 净水磨金墨以箸头点入目中,即出。
<目录>卷十一\眼目部<篇名>烟渣入目门主方属性:验方(抄本) 凡小儿好吃烟者误犯,如将别汤洗目,愈洗愈疼,必至眼瞎而后 止。须将乱头发或综缨缓揉之,即愈。
<目录>卷十一\眼目部<篇名>麦芒入目门主方属性:验方 大麦煎汤,洗之即出。
<目录>卷十一\眼目部<篇名>目部望色辨证法属性:目赤唇焦舌黑者,属阳毒。
目里黄色暗者,属湿毒。
目黄兼小便利,大便黑,小腹满痛,属蓄血。
目瞑者,将欲衄血。
目白睛黄不渴,脉沉细者,属阴毒。
两 黄者病欲愈。
开目见人者属阳。
闭目不欲见人者属阴。
睛昏不识人、目反上视、睛小瞪目直视、目邪视、目睛正圆、戴眼、反折、眼 胞陷下、此八证皆死。
目睛微定,临时稍转动者,属痰。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不明白者,此因邪热结实在内。
不了了者,谓见一半目,不见一半目是也。
眼眶黑者亦主内有痰。
直视喘满下利者,死。
黑气在鱼尾相牵入太阳者死。
<目录>卷十二<篇名>颧脸部属性:凡属颧脸、腮颊、颐鼻一切痈疽疮毒,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面部望色辨证门主论属性:面颧颊赤,在午后,此虚火上升,不可作伤寒治。
面赤,脉数无力,此伏阴病,假热也。
面赤,脉沉细,此少阴病,外热内寒,阴盛格阳,宜温,误用寒凉者死。
面赤,脉弦数,此少阳病,宜小柴胡和解。
面部通赤色,此阳明表证未解,宜解肌不可攻里。
面唇青,是阴寒极。
面青兼舌卷囊缩,是阴寒。
面青兼小腹 痛,是夹阴伤寒。
面目身黄,兼小水短涩,是湿热。
面目身黄,小腹胀满硬痛,小便利,是蓄血伤寒。
面白而无神,或汗多,是脱血所致。
面白人不宜大汗。
面黑人在伤寒内涉虚,不宜参术大补,盖气多实故也。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面热门主论属性:《灵枢》曰∶手面与身形也,天寒则裂地凌冰,或手足懈堕,然而其面不衣,何 也?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 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
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 又浓,其肉坚,故天热甚寒,不能胜之也。
东垣曰∶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火上独燎其 面,盖阳明经多气多血,又兼挟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面,故令面热如醉。治宜先 散其风热,或以调胃承气汤加黄连、犀角,疏下两三行,彻其本热,散其风热,以升 麻汤加黄连主之。
冯鲁瞻曰∶手足六阳之经,皆上至于头,而惟阳明胃脉,起鼻交 中,入上齿 中,挟口环唇,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故人之面部,阳明之所属也。其或胃中有 热,有郁火,则面热,升麻汤加黄连;若风热内甚而上攻,令人面目浮肿,或面鼻 紫色,或风刺瘾疹,随证治之。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面热门主方属性:\x升麻加黄连汤\x 治面热。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白芷(七分) 炙甘草 白芍 生犀角 川芎 荆芥穗 薄荷(各五 分) 黄连(酒炒四分) 水煎温服。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面寒门主论属性:冯鲁瞻曰∶胃中有寒则面寒,宜先以附子理中汤,温其中气,次以升麻汤加附子主之。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面寒门主方属性:\x升麻加附子汤\x 治面寒。
升麻 葛根 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