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32-外科选要-第11页

纸 黑干姜 缩砂 仙茅 沉香 凉 黄柏 知母 丹皮 天门冬 地骨皮 山栀 元参 竹沥 引经 独活 肉桂 牛膝 盐 酒 足太阳膀胱经 补 龙骨 续断 益智仁 橘核 泻 猪苓 泽泻 滑石 车前子 木通 瞿麦 茯苓 温 茴香 乌药 沉香 山茱萸 桂枝 麻黄 缩砂 凉 胆草 石莲子 防风 羌活 蔓荆 子茵陈 葶苈 大黄 黄柏 石膏 引经 本 羌活 黄柏 手少阳三焦经 补 人参 黄 白术 藿香 泻 柴胡 枳壳 枳实 青皮 山慈菇 温 大附子 浓朴 干姜 沉香 凉 连翘 滑石 胆草 地骨皮 引经 柴胡 川芎 青皮 <目录>卷下<篇名>散品属性:凡药之性轻虚者,诸脏腑皆能发散,是以不属经络也。
羌活 独活 升麻 防风 荆芥 细辛 本 麻黄 秦艽 防己 牛蒡子 香薷 夏枯草 山豆根 五灵 脂射干 青蒿 葱白头 漏芦 蝉蜕 <目录>卷下<篇名>走品属性:凡药之体重浊者,诸脏腑皆能走泻,是以不属经络也。
川乌 草乌 三棱 莪术 威灵仙 穿山甲 葶苈 海藻 昆布 五加皮 抚芎 常山 青黛 巴豆 益母草 桑寄生 <目录>卷下<篇名>标使治宜属性:如肿疡初起,审症处分,必以一药为标使。如神授卫生散,用金银花、当归、苍术。
复煎散,用苍术。十全大补汤,用夏枯草。蜡矾丸,用菊花汤。通圣散用漏芦之类。每用 一两煎汤,复煎群药,其应如响,此飞霞子之秘廖也。丹溪云∶阿胶饮,牛胶丸,属金 属土,实大肠,壮胃止泻,黄蜡丸入大肠有补,国老膏化毒行经,远志酒,金银花酒,皆 有补性,归血归心,善用者以之配入,肿疡之散结,溃疡之补虚,亦奏捷效,宜触类而 长之可也。又如诸毒生于巅顶者,诸药俱宜 酒浸、酒炒、酒煎、酒服,为使为因,所为在上者,因而越之也。
<目录>卷下\标使治宜<篇名>汗属性:书云∶汗之则疮已,为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饮食如故,两便自调,知 不在里也。左脉洪缓,关脉带弦,外感客邪也,故宜汗之,使荣卫通,邪气去矣。如冬 月寒致腠理,必用辛温之剂以托之,如托里温中汤,绀珠丹之类。又云∶助表不以取汗 为功,为蟾酥朱砂雄黄等解毒之类,乃取汗之峻剂也。又云∶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
汗之则痉,为无表症也。即有表症,然亦不可大汗,大汗则表虚不脓,后必难治。汗出 不利小便,汗止则阳气复,小便自利也。
<目录>卷下\标使治宜<篇名>下属性:肿疡时见五实者,为邪气在里,宜寒凉药攻利之。如内疏黄连汤之类,次以托里排 脓之药补之,溃疡时虽有口干便闭等症,由内亡津液所致,必脉细而数,口和而干,食 少喜热,乃虚火也。惟补气血,养津液,健脾胃,则二便自和,庶无变症,如小便闭,虽 肿疡时不必猪苓泽泻以导水。惟用参 归芍及托里消毒散消息之自效。疮疡面赤,火郁 也,发之。见风脉风症者,散之。大便燥急者,润之。郁冒者,为昏迷也,俱宜汗之。以 上之症,慎不可下,是以疮疡惟在闭而不结,通而不泻为规。
<目录>卷下\标使治宜<篇名>渴属性: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 汤。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 力而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 加减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此丸尤妙。(大法)
疮疡作渴,若 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 涩者,五内热也,用四顺清凉饮。 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命饮。漫肿微痛 者,气血虚壅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胃火消烁,而津液短少者,用竹叶黄 汤。若因 胃气虚,而不能生津液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胃气伤,而内亡津液者,用七味白术散。若 因肾水干枯作渴,或口舌干燥者,用加减八味丸。或先口干作渴,小便频数,而后患疽,
或疽愈后,作渴饮水,或舌黄干硬,小便数而疽生者,尤恶候也,苟能逆知其因,预服 加减八味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可免后患。(薛氏)
痈疽发渴,乃气血两虚,用参 以补气,归芍以养血,或忍冬丸,黄 六一汤(丹溪)。疮 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膻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汤,六味车螯散,
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完,渴自止(伍氏)。大渴而 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明示脉证,恐是 但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属上焦,当 肿疡时,犹或可用。若溃后渴,多因气血之虚,何待利后方议其虚也?(丹溪)
口干与口渴不同,不宜用丹溪镇坠,用之其祸如反掌。用桑枝煎,五味汤,以救阴 水(《精要》)。丹溪曰∶此妙方也。而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除也。
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最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而渴者,服 此丸则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