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4-外科心法要诀-第31页

敛,多 属顺证,若偏脑疽,系寒热错杂所生,其证漫肿,色暗,平塌,坚硬。然足太阳经外阳 内阴,从头走足,阳降阴凝,难脓、难腐、难敛,多属逆证。更有兼风湿者,其疮根又易 于散大旁流。故顺逆二证,治法当辨别是痈是疽。脑痈者,皮薄易破;脑疽者,皮浓难 破。初起有表证,令人寒热往来,宜服荆防败毒散;有里证,令人口唇焦紫,大渴,大 便结燥,宜服内疏黄连汤。若疮势已成,按痈疽肿疡、溃汤门大法治之。
\x荆防败毒散\x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川芎 枳壳(麸炒) 茯苓(各一钱) 人参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寒甚加葱三枝。
【方歌】荆防败毒治初疮,憎寒壮热汗出良,羌独前柴荆防桔,芎枳参苓甘草强。
\x内疏黄连汤\x(见肿疡门)
<目录>卷四\项部<篇名>天柱疽属性:天柱疽生天柱骨,上焦郁热蓄督经,灸之有 方为顺,色黑形陷逆而凶。
【注】此疽生于项后高骨,名天柱骨,即大椎骨也。疽之初起,形如卧蚕,由上焦郁 热,蓄于督脉,以致肩背拘急,极痒入骨。宜于疽上以艾灸之,若灸之有 者顺,无 者 逆。甚至色黑形陷,血出不止,溃烂神昏,呕哕恶心等证,是为大凶。其内、外治法同脑疽。
\r天柱疽图\p04-34a60.bmp\r <目录>卷四\项部<篇名>鱼尾毒属性:鱼尾毒生后发角,在左在右浅而轻,膀胱湿热七日溃,脓出肿消痛自宁。
【注】此毒生于项后发际两旁角处,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而发。其毒或在左,或 在右,皆属轻浅。初起宜荆防败毒散;脓将成,宜服托里排脓汤。其外治之法,同痈疽 肿疡、溃疡诸证。
\r鱼尾毒图\p04-34a61.bmp\r \x托里排脓汤\x 当归 白芍(酒炒)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连翘(去心) 金银花 浙贝母(去心,各一钱)
生黄 (二钱) 陈皮(八钱) 肉桂(六分) 桔梗(胸之上加一钱) 牛膝(下部加八分)
白芷(顶之上加五分) 甘草(四分)
姜一片,水三盅,煎一盅,食远温服。
【方歌】托里排脓治溃疮,排脓消肿实称强,归芍四君翘桂芷,银 贝桔膝陈良。
\x荆防败毒散\x(见脑疽)
<目录>卷四\项部<篇名>百脉疽属性:百脉疽生肿色形,引耳绕颈色紫红,痛热不食气逆嗽,刺出脓吉血出凶。
【注】此疽初发,漫肿大小数块,环绕颈项,其色紫红,痛热不食,气逆咳嗽,其发 引耳。十五日可刺,迟则毒攻咽喉。刺见脓者顺,见血者逆。余治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r百脉疽图\p04-34a62.bmp\r <目录>卷四\项部<篇名>结喉痈属性:结喉痈发项前中,肝肺积热塞喉凶,脓成若不急速刺,溃穿咽喉何以生。
【注】此痈发于项前结喉之上,又名猛疽,以其毒势猛烈也。盖项前之中,经属任脉兼 肝、肺二经积热忧愤所致。肿甚则堵塞咽喉,
汤水不下,其凶可畏。若脓成不针,向内溃 穿咽喉者则难生矣。初宜服黄连消毒饮,外敷二味拔毒散。将溃调治之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r结喉痈图\p04-34a63.bmp\r \x黄连消毒饮\x(见头部百会疽)
\x二味拔毒散\x(见肿疡门)
<目录>卷四\项部<篇名>夹喉痈属性:夹喉痈生喉两旁,肝胃毒热发其疮,疮与结喉痈同治,尤嫌痰壅不时呛。
【注】此痈一名夹疽,生于结喉之两旁,属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火毒上攻而致。其 治法与结喉痈同。
\r夹喉痈图\p04-34a64.bmp\r <目录>卷四\项部<篇名>瘰属性:小瘰大 三阳经,项前颈后侧旁生,痰湿气筋名虽异,总由恚忿郁热成,更审缠绵 诸证治,成劳日久不收功。
【注】此证小者为瘰,大者为 。当分经络∶如生于项前,属阳明经,名为痰瘰;项后属太阳经,名为湿瘰;项之 左右两侧,属少阳经,形软,遇怒即肿,名为气 ;坚硬筋缩者,名为筋 ;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 ;或形长如蛤 蜊,色赤而坚,痛如火烙,肿势甚猛,名为马刀。瘰 又有子母 ,大小不一。有重台 , 上堆累三五枚,盘叠成攒。
有绕项而生者,名蛇盘 ,如黄豆结篓者,又名锁项 。生左耳根,名蜂窝 。生右耳根,名惠袋 。形小多痒者,名 风。颔红肿痛者,名为燕窝 。延及胸腋者,名瓜藤 。生乳旁两胯软肉等处者,名 疡 。生 于遍身,漫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 。独生一个,在囟门者,名单窠 。一包 生十数个者,名莲子 。坚硬如砖者,名门闩 。形如荔枝者,名石 。如鼠形者,名 鼠,又名鼠疮。以上诸 ,推之移动为无根,属阳,外治宜因证用针灸、敷贴、蚀腐 等法;推之不移动者为有根且深,属阴,皆不治之证也。切忌针砭及追蚀等药,如妄用之,则难收敛。
瘰 形名各异,受病虽不外痰、湿、风、热,气毒结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