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67页

者。怀忠丹。心胸有孔。久不愈者漏也。补漏 丹。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篇名>内痈总论属性:\x神效栝蒌散\x 治内痈脑髭背腋诸毒。瘰 便毒。乳痈、乳疽、乳劳、乳岩等症。悉效。
大栝蒌(一个子多者佳子少者用二个) 当归(五钱) 甘草(四钱) 没药(三钱) 乳香(一钱)
用黄酒二碗。煎八分服。或去当归。加皂角刺一两六钱半生半熟炒。名立效散。与原方兼服之。尤佳。
服将愈。加参、 、芎、术。以培其元。
\x薏苡仁汤\x 治内痈肠痈。腹痛胀满不食。小便涩滞。妇人产后多有此症。但疑似之间便可服之。
薏苡仁(三钱) 栝蒌仁(三钱) 丹皮(二钱) 桃仁泥(二钱) 一加白芍一钱 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x会脓散\x 治肚痈内痈。未溃自消。已溃者脓从便下。
黄 归尾 穿山甲(炒) 大黄(各一两) 白芷(六钱) 蜂房(一个重六七钱者酒浸瓦焙六次)
连翘(二钱) 蜈蚣(大者七条酒浸瓦焙二次)
上为末。每服三五钱。无灰酒调服。再多饮以助药力。如背疽加羌活。胁痈加柴胡。乳症加升麻。各随 经络加引经药五七分。酒煎服药。尤佳。
\x加味贵金汤\x 治阳 毒。腹痛如锥。手不可近。六脉洪数者。
大黄 白芷 僵蚕 穿山甲 贝母 用水二钟。煎一钟。食远服。
\x怀忠丹\x 治内痈久溃。脓血腥秽。脐腹冷痛。兼治妇人白带。腥秽不堪者。立验。
单叶红蜀葵花根(四两) 白芷(二两) 枯白矾(一两) 白芍(一两)
为末。熔黄蜡四两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清米汤送下。推下脓血令尽。次服大补之药。以培 其元。忌发物。
\x补漏丹\x 治心胸有孔久不愈者。及胃痈、井疽、肝痈、心 等症。
鹿茸(去毛酥炙) 大附子(炮去皮脐) 食盐(等分)
为末。煮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黄酒送下。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篇名>内痈总论属性:肺痈之发。必先中府穴隐痛不已。穴在乳上三肋间。初则寒热咳嗽。项强不能转侧。脉滑而数。久则肢 肿。咳腥臭脓痰。甚则胸膈胀满。呼吸不利。食少脉洪。自汗。视其身凉脉细。脓血交粘。痰色鲜明。饮食知 味者顺。手掌皮粗。脉洪气急。颧红鼻 。呕哕不食。污脓白血如米粒者逆。
脉洪滑身热者难瘥。脉细身凉者易治。若溃后短涩者生。洪大者死。孟冬两尺浮洪。孟春两寸洪数。惟 夏月可虑。
肺痈由外感风寒。未经发泻所致者多。故肺痈必先解表。宜参苏饮。外受风寒。咳嗽喘急者。小青龙汤。
胸胀气喘。身肿面浮者。葶苈大枣汤。胸膈痛。脉芤者。瘀血也。四顺散加丹皮、红花。瘀血吐出。其痛自止。
发热。烦渴引饮。脉洪数而无力者。加减八味丸加麦冬。大剂服之。再以人参五钱。麦冬二钱五分。五味 子二钱。水煎。代茶饮之。因房劳丹石。消烁肾水者。肾气丸、金液戊土丹。劳伤夜热。脉微数者。日饮童便 三五次。朝服人乳。间服金鲤汤。咳嗽喘急气短。小便短涩者。参 补肺汤。体倦食少者。参术补脾汤。
盖诸气本乎肺。肺气治则病已。再面白当补肺脾。面赤当补肺肾。若专攻其毒。脾肾愈虚。而有不误者 则鲜矣。
灸合谷穴七壮。再灸肾俞穴三七壮。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大毒<篇名>内痈总论属性:\x小青龙汤\x 此解表疏风行气取脓之剂。
半夏(一钱二分) 干姜(炮) 细辛 麻黄 肉桂 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五分) 生姜 五味子 (蜜拌炒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x葶苈散\x 炙爆饮酒太过。喘急胀满。不卧。咳吐浊痰。
甜葶苈 栝蒌仁 薏苡仁 桑白皮 桔梗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用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四顺散\x 治肺痈吐脓。咳嗽气急。心烦热壅者。
贝母 紫菀 桔梗(各一钱五分) 杏仁(七分) 甘草(七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金鲤汤\x 治肺痈已成未成。胸中隐痛。咯吐脓血者。
金色活鲤鱼一尾。约四两重者。连鳞。剖去肠肚。勿经水。掺贝母末一钱于肚内。线扎。用白色童便半 碗浸之。重汤顿。以鱼眼突出为度。取起去鳞骨。将肉仍入便内。顿热。食之饮之。一日一枚。其功甚捷。
\x人参补肺汤\x 咳嗽喘急短气。吐脓发热作渴。小便短涩。或肾水不足。虚火炎上。痰涎壅盛者。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熟地(一钱五分) 山萸(二钱) 山药(二钱) 丹皮(八 分)
麦冬(七分) 五味子 甘草(炙各五分)
生姜三片。胶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参 补脾汤\x 治咳吐脓涎。中满不食。由脾气亏损者。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三钱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