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4页

异功散、十全大补汤之类。真阴亏损者。治宜托里 补虚。如神效托里散、内固黄 汤之类。禁用五香等药。复损其阴。
其有瘰 、痰注、气痞、瘿瘤之属。生于肉里膜外者。亦属不内外因也。治以养气血。调经脉。行痰开郁。健 胃和中之法为善。
<目录>卷一\总论部<篇名>痈疽之别属性:痈发于六腑。为表为阳。为热为实。其发迅暴。如燎原之火。故热痛高肿。侵长广大。皮薄光软以泽。多有 椒眼。或作便闭。发渴发逆以拒之。由正气内固。不能下陷。是以五脏终不伤也。
疽之发于五脏。为里为阴。为冷为虚。其发停蓄。如陶室之火。内消骨髓。故无热、无肿、无痛。形如 。色 淡而坚。甚则如牛领之皮。见七恶逆症者死。(七恶逆症歌见后)阳中之阴者。似热非热。虽肿而虚。赤而不燥。痛而 不脓。浮而复消。外盛而内腐。其人多肥。肉紧而内虚也。阴中之阳者。似冷非冷。不肿而实。赤微而燥。痛 而有脓。外不盛而内烦闷。其人多瘦。肉缓而内实也。
阳症变而为阴者。草医凉剂之过也。阴症变而为阳者。大方热药之骤也。然阳变为阴。为犹可返于阳 也。其症多生。阴变为阳。为不久复归于阴矣。其症多死。阳症有热。则气血行而生肌。阴症无热。则气血 滞而不敛。故云。有热无热为生死之诀。观此。则知痈疽有阴阳表里虚实之分。而无大小之别也。第恐 犹有未悉者。再续阴阳、善恶、生死、顺逆、等歌。内消、内托、虚实等治。使一见了然。庶无舛误。
<目录>卷一\总论部<篇名>痈疽之别属性:痈疽不论上中下。惟在阴阳二症推。发背虽有正与偏。要取高低两样看。纯阳初起必 肿。更兼身热 有微寒。顶如尖字高突起。肿似弯弓根有盘。七日之间多 痛。二七之期脓渐漫。动息自宁食知味。二 便调匀无泻干。肿消脓溃精神爽。脱腐生新气血完。五善自然臻并至。七恶全无半点干。痛便随脓减。
肿退自肌宽。新肉已生红艳艳。腐皮自敛白漫漫。一身多爽快。五脏尽和欢。此属纯阳俱易治。百人百 可保全安。
<目录>卷一\总论部<篇名>痈疽之别属性:纯阴初起不知疮。粟米之形疙瘩僵。不红不肿不知痛。少热少 少提防。七朝之后身体倦。疮根平大 喜浇汤。顶不高兮根不活。色不光兮腐不瓤。陷软无脓空结聚。脉浮散大细飞扬。饮食不餐身战战。尝 汤止许意忙忙。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含芳。脓多臭秽身难便。举动怆惶韵不长。疮形成紫黑。
面色变青黄。精神昏愦多鼾睡。言语无人自发扬。口干多舌强。痰喘定身亡。此属纯阴俱不治。百人百 可到泉乡。
<目录>卷一\总论部<篇名>痈疽之别属性:阴阳之症两相交。生死同兼事可招。微热微寒微赤肿。半昏半爽半平高。脉来虽数多无力。饮食虽餐 便不消。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肿为脓饶。大便多沸小便数。上身有汗下体焦。五善虽兼有。七恶未 全逃。口渴喜茶肠腹痛。面浮餍饮足心高。心烦不稳睡。神乱怕音焦。投方应病方为妙。阴转为阳渐可 调。心真造化。尔命坚牢。逢之任是神仙手。半死余生定莫逃。
<目录>卷一\总论部<篇名>痈疽之别属性:心善精神爽。言清舌润鲜。疮疼兼不渴。睡醒得安然。肝善身轻便。因烦自不烦。指头红活色。坐起觉 平康。脾善唇滋润。衾帏兰麝香。凡餐俱有味。脓浓更肥黄。肺善声音响。无痰韵更长。肌肤多滑润。
大便自寻常。肾善诚为要。水深火自降。口和兼不渴。小水得稀长。
<目录>卷一\总论部<篇名>痈疽之别属性:一恶神昏愦。心烦舌上干。疮形多紫黑。言语自呢喃。二恶腰身强。目睛邪视人。疮头流血水。惊悸是 肝。三恶形消瘦。脓清臭秽生。疮形多软陷。脾败不知疼。四恶皮肤槁。声嘶韵不长。痰多兼喘急。
鼻动肺将亡。五恶成消渴。随饮即随干。形容多惨黑。囊缩肾家端。六恶身浮重。肠鸣呕呃频。大肠 多滑泄。脏腑并将倾。七恶疮倒陷。形如剥鳝同。四肢多冷逆。污水自流通。
善属腑症。病微邪浅。更能慎起居。节饮食。则勿药亦愈。恶属脏症。多因元气虚弱。或汗下失宜。胃气 受伤。或寒凉克伐。以致邪气愈实也。法当纯补胃气。多有可生者。宜于溃疡主治诸方内对症施治。
此外更有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或怔忡惊悸。寤寐不宁。牙关紧急。或头目赤痛。自汗盗汗。寒战切牙。
手撒身热。脉洪大按之如无。或身热恶衣。欲投水中。其脉浮大。按之微细。衣浓仍寒。此气虚极。传变 之恶症也。手足逆冷。肚腹疼痛。泄泻肠鸣。饮食不入。吃逆呕吐。此阳气虚。寒气所乘之恶症也。有汗 而不恶寒。或无汗而恶寒。口噤足冷。腰背反张。颈项劲强。此气血虚极。变痉之恶症也。俱急用参、 、
归、术、附子以救之。间有得生者。不可因其症恶。遂弃而不治。
<目录>卷一\总论部<篇名>痈疽生死法属性:初生如粟。里可容谷。外面如麻。里大如瓜。外面如钱。里可容拳。起势大。终无害。未老先白头。无脓软陷 休。疮从疙瘩起。有脓生方许。肿溃气昂昂。不治自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