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8-伤科补要-第3页

骨之末,成片骨也,亦名肩膊,俗名 板子骨。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 肱,俗名胳膊。胳膊中节,上下骨交接处,名曰肘。肘上之骨,曰 骨。肘下之骨,曰臂骨 。臂骨有正辅二骨,辅骨在上,短细偏外;正骨居下,长大偏内,俱下接腕骨也。腕者,臂 掌骨接交处,以其宛屈故名也。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掌者,手之 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鱼者,在掌外侧之上陇起,其 形如鱼,故谓之鱼也。手者,上体所以持物也。手心者,即掌之中也。手背者,手之表也。
指骨者,手指之骨也。第一大指,名巨指,在外二节,本节在掌。第二名食指,又名大指之 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三中指名将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四指,名无名指,又 名小指之次指,三节在外,
节在掌。其节节交接处,皆有碎骨筋膜联系。爪甲者,指之甲也。足趾同。歧骨者,凡骨之 两 际,俗名胳肢窝。胁肋者,腋下至肋骨尽处之统名也。曰肋者,胁之单条骨之谓,统胁肋 之总,又名曰 。季胁者,胁之小肋骨也,俗名软肋。 者,胁下无肋骨空软处也。脑后骨 者,俗呼脑杓。枕骨者,脑后骨之下,陇起者是也,其骨或棱或平,或长或圆不一。完骨者 ,耳后之棱骨,名曰完骨,在枕骨下两旁之棱骨也。颈项者,颈之茎也。又曰颈者,颈之侧 也。项者,颈之后也,俗名脖项。颈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项骨者 ,头后颈骨之上,三节圆骨也。背者,后身大椎以下,腰以上之统称也。膂者,挟脊骨两旁 肉也。脊骨者,脊膂骨也,俗名脊梁骨。腰骨者,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上之 骨也,其形中凹,上宽下窄,方圆二三寸许,两旁四孔,下接尻骨上际也。胂者,腰下两旁 踝骨上之肉也。臀者,胂下尻旁大肉也。尻骨者,腰骨下十七椎、十八椎、十九椎、二十椎 、二十一椎,五节之骨也。上四节纹之旁,左右各四孔,骨形内凹如瓦,长四五寸许,上宽 下窄,末节更小,如人参芦形,名尾闾,一名 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在肛门后,其骨 上外两旁,形如马蹄,附着两踝骨上端,俗名胯骨。肛者,大肠下口也。下横骨,踝骨楗骨 者下横骨,在少腹下,其形如盖,故名盖骨也,其骨左右二大孔∶上,两分出向后之骨,
首如张扇下寸许,附着于尻骨之上,形如马蹄之处,名曰踝骨;下,两分出向前之骨,末 如楗柱,在于臀内,名曰楗骨,与尻骨成鼎足之势,为坐主骨也,妇人名曰交骨。其骨面 名曰髋,挟髋之曰名曰机,又名脾枢,外接股之髀骨也,即环跳穴处,此一骨五名也。股 者,下体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小腿中节上下交接处名曰膝,膝 。膝下之骨曰 骨,胫之大骨也。髀骨者,膝上之大骨也,上端如杵,接于髀枢,下端如锤 ,接于 骨也。 骨者,俗名 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 骨,形粗,膝外 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伏兔者,髀骨前膝之上起,肉似俯 兔,故曰伏兔。膝解者,膝之节解也。髌骨者,膝上盖骨也。连骸者,膝外侧二高骨也。
者,膝后屈处,俗名腿凹也。 者,下腿肚也,一名腓肠,俗名小腿肚。踝骨者, 骨之下 ,足附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在外为外踝,在内为内踝也。足者,下体所以趋步也,俗名 脚。跗骨者,足背也,一名足趺,俗称脚面。跗骨者,足趾本节之众也。足心者,即踵之中 也。跟骨者,跟足后根之骨也。趾者,足之指也。其数五,名为趾者,别于手也。居内之大 者,名大趾;第二趾,名大趾之次趾;第三趾,名中趾;第四趾,名小趾之次趾;第五趾居 外之小者,名小趾。足之指节,亦与手指节同,其大趾之本节后,内侧圆骨形HT 者,名核骨 。三毛者,足大趾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踵者,足下面着于地之谓也,俗名脚底 板。
<目录>器具总论<篇名>脉诀属性:伤科之脉,须知确凿。蓄血之症,脉宜洪大;失血之脉,洪大难握。蓄血在中,牢大却 宜。沉涩而微,速愈者稀。失血诸症,脉必现芤。缓小可喜,数大甚忧。浮芤缓涩,失血者宜。
若数且大,邪胜难医。蓄血脉微,元气必虚。脉症相反,峻猛难施。左手三部,浮紧而弦,
外感风寒。右手三部,洪大而实,内伤蓄血。或沉或浮,寒凝气束。乍疏乍数,传变莫度。
沉滑而紧,痰瘀之作。浮滑且数,风痰之恶。六脉模糊,吉凶难摸。和缓有神,虽危不哭。
重伤痛极,何妨代脉,可以医疗,不须惊愕。欲知其要,细心习学。
<目录><篇名>第一则·金疮论治属性:夫金疮者,乃刀斧剑刃之所伤也,故名曰金疮。盖木乃春之权,金乃秋之令。春则万物 始生,故春属震,乃东方甲木之气也;秋则万物凋零,故金属兑,乃西方庚金之气也。金疮之色 ,最喜者淡红,故吉多而凶少;最恶者紫黑,故少吉而多凶。但金属肺,患金疮者,则忌咳 嗽呕哕,亟宜避风为妥。夫风属巽木,肝之气也。疮属庚金,肺之候也。如疮口被风邪所客 ,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