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则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病则不能养脾。故不 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水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传遍。则死。自能改 易心志。用药扶持。切不可用青蒿、虻虫等。凉血行血之药。薛己曰。经云。五谷入胃。其糟粕精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荣气者。泌其精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养五脏六腑。
若服苦寒之剂。复伤胃气。必致不起。
\x蓐劳症治\x 薛己曰。产后蓐劳。当扶养正气为主。六君子汤加当归。若脾肺气虚而咳嗽口干。补中益气汤加麦 冬、五味。若因中气虚而口干头晕。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肝经血虚而肢体作痛。四物加参术。肝肾虚弱而自汗盗汗。寒 热往来。六味丸加五味。脾虚血弱。肚腹作痛。月水不调。八珍汤倍白术。脾虚血燥。皮肤瘙痒。加味逍遥散。大抵此 症。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诸经疲惫而作。当补脾胃。饮食一进。精气生化。诸脏有所倚赖。其病自愈。仍参 虚损发热方论主治。
\x积聚 瘕症治\x 薛己曰。妇人食 。由形气弱。须先调补脾胃为主。而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当先疏导。而 佐以补脾胃。若气壅血滞而不行。宜用乌药、蓬术、肉桂、当归、桃仁、青皮、木香等分为末。每二钱。热酒调下。名 乌药散。散而行之。如脾气虚而血不行。宜用四君芎归。补而行之。若气郁而血不行。宜用归脾汤。解而行之。若肝脾 血燥而不行。宜加味逍遥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积痞块之 为有形。盖邪气胜则实。真气夺则虚。当养正辟邪。而积自 除矣。又或问。 一也。何以知是血 。曰血外之 。昏闷烦躁。迷妄惊狂。痰呕汗多。骨热肢冷。其蓄在下焦者。必 脐下急结。外热内痛。尺脉洪而数也。又曰。子和云。遗溺闭癃。阴痿浮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痼。月事 不行。行后小腹有块。或时移动。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疝瘕。
\x乳疾形症\x 陈实功曰。初起红赤肿痛。身微寒热。无头眩口干微疼者顺。已成。 肿发热疼痛。有时一囊结肿。
不侵别囊者轻。已溃。脓黄而稠。肿消痛渐止。四边作痒生肌者顺。溃后。脓水自止。肿痛自消。新肉易生。疮口自合 者顺。初起一乳通痞大痛。不红。寒热。心烦呕吐。不食者逆。已成。不热不红。坚硬如石。口干不眠。胸痞食少者逆。
已溃不脓。正头腐烂。肿势愈高。疼痛愈盛。流血者死。溃后肉色紫黑。痛苦连心。 气日深。形体日削者死。初起发 热恶寒。头眩体倦。六脉浮数。邪在表。宜散之。发热无寒。恶心呕吐。口干作渴。胸膈不利者。宜清之。忧郁伤肝。
思虑伤脾。结肿坚硬微痛者。宜疏肝行气。已成 肿发热。疼痛有时已。欲作脓者。宜托里消毒。脓已成而胀痛者。宜 急开之。如脾胃虚弱。更兼补托。溃而不敛。脓水清稀。肿不消。痛不止。大补气血。结核不知疼痛。久而渐大。破后 流污水。宜养血清肝。张介宾曰。产后乳自出。乃阳明胃气不固。当分有火无火。而泄不止。由气虚也。十全大补汤。
若阳明血热而溢者。保阴煎。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者。加减一阴煎。乳多胀痛而溢者。用温帛熨而散之。
<目录>卷六\妇女杂病<篇名>治妇女杂病方属性:\x补中益气汤\x 治形神劳倦。或饮食失节。以致脾胃虚损。清气下陷。发热头痛。四肢倦怠。心烦肌瘦。日渐羸 弱。
人参 黄 白术(各一钱) 炙草(五分) 当归 陈皮(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本方加生地、花粉。名加味补中益气汤。
\x补肺汤\x 治劳嗽。五脏亏损。晡热发热。自汗盗汗。唾痰喘逆。
人参 黄 紫菀 五味子(各五分) 熟地 桑皮(各一钱)
入蜜少许。食后服。
\x滋阴百补丸\x 治妇人劳伤气血。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心腹疼痛。不思饮食。 羸无力。
香附(一片,用酒醋盐童便各浸一分焙) 益母草(半斤) 当归(六两,酒洗) 熟地(姜汁炒) 川芎 白术 (各四两) 白芍(三两) 延胡索 人参 茯苓(各二两) 炙草(一两)
蜜丸。空心下五六十丸。
\x附子理中汤\x 治真阳不足。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肠鸣腹痛。饮食畏寒。手足逆冷。
人参 白术 炙草 干姜 附子 等分。每咀片四钱。加姜十片煎。
\x十全大补汤\x 治妇人冷劳最妙。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黄 肉桂(各二钱)
\x逍遥散\x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 相搏。月水不调。脐腹眼痛。寒热如疟。又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肢体羸瘦。渐成骨蒸。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茯苓 柴胡(各一钱) 炙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