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之,其方即生地、木通、甘草也。若水盛相虚不化,则以五苓散渗利之,其方即茯苓、
白术、泽泻、猪苓、肉桂也。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总括属性:头面四肢肿子肿,自膝至足子气名,肿胀喘满曰子满,但脚肿者脆皱称。
【注】头面遍身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肿。自膝至足肿,小水长 者,属湿气为病,故名曰子气。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在六七个月时者,名曰子满。但两 脚肿而肤浓者,属湿,名曰皱脚。皮薄者,属水,名曰脆脚。大凡水之为病多喘促,气之 为病多胀满。喘促属肺,胀满属脾也。以其人素有水气湿邪,故受孕有肿满之证。儿未 成形,被水浸渍,其胎每致损坏。成形尚可调治,故在五六月后有是证者,多有生育者 也。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证治属性:\x茯苓导水汤\x 妊娠肿满与子气,水气湿邪脾肺间,水气浸胎喘难卧,湿气伤胎胀难堪,均宜茯苓导水治,香瓜槟 腹四苓攒,桑砂苏陈胀加枳,腿脚防己喘葶添。
【注】妊娠水肿胀满、子气、皱脚、脆脚等证,皆由水气湿邪,伤于脾肺为病也。若 水气盛而浸胎,则必喘而难卧;若湿气盛而伤胎,则胀满难堪。皆宜用茯苓导水汤治之,
方用木香、木瓜、槟榔、大腹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桑皮、砂仁、苏叶、陈皮,
以和脾肺而利水湿。胀甚者,加枳壳以破结;腿脚肿者,加防己以利下;湿喘者,加苦葶 苈以泄上水也。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子烦证治属性:\x知母饮\x 孕妇时烦名子烦,胎热乘心知母痊,子芩知麦苓 草,犀热参虚膏渴煎。
【注】孕妇别无他证,惟时时心烦者,名曰子烦,由胎中郁热上乘于心也。宜用知母 饮,即子芩、知母、麦冬、茯苓、黄 、甘草。热甚者加犀角,气虚加人参,口渴加石 膏煎服。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子悬胎上逼心证治属性:\x紫苏饮\x 胸膈胀满子悬名,喘甚由胎上逼心,紫苏饮用归芎芍,陈腹苏甘虚入参。
【注】孕妇胸膈胀满,名曰子悬。更加喘甚者,名曰胎上逼心。俱宜紫苏饮,即当归、
川芎、白芍、陈皮、大腹皮、苏梗叶、甘草。虚者加人参煎服。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子痫证治属性:\x羚羊角散 钩藤汤\x 暴仆抽搐不识人,须臾自醒子痫名,羚羊角散防独杏,五加枣草薏苡仁,茯苓木香羚羊角;抽搐钩 藤汤寄生,人参茯神归桔梗,口 肢废中风成。
【注】孕妇忽然颠仆抽搐,不省人事,须臾自醒,少顷复如好人,谓之子痫。乃肝、心 二经风热所致,宜用羚羊角散,即防风、独活、杏仁、酸枣仁、五加皮、甘草、薏苡仁、
茯苓、木香、羚羊角也。抽搐甚者用钩藤汤,乃钩藤、桑寄生、人参、茯神、当归、桔梗 也。若口眼 斜,半身不遂,则已成中风废证,当参风门治之。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子嗽证治属性:\x枳桔二陈汤 桔梗汤\x 妊娠咳嗽名子嗽,阴虚痰饮感风寒。痰饮二陈加枳桔;风寒桔梗汤可安,紫苏桔梗麻桑杏,赤苓 天冬合贝前。久嗽阴虚宜清润,麦味地黄汤自痊。
【注】妊娠咳嗽,谓之子嗽,嗽久每致伤胎。有阴虚火动痰饮上逆,有感冒风寒之不 同。因痰饮者,用二陈汤加枳壳、桔梗治之;因感冒风寒者,用桔梗汤,即紫苏叶、桔梗、
麻黄、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贝母、前胡也。若久嗽,属阴虚,宜滋阴 润肺以清润之,用麦味地黄汤治之。
\x六味地黄汤\x(方见首卷)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转胞证治属性:饮食如常烦不卧,不得小便转胞称。举胎救急丹溪法,四物升麻参术陈。服后探吐吐再服,不应阿 胶入五苓。
【注】妊娠胎压,胞系了戾不得小便,饮食如常,心烦不得卧者,名曰转胞。宜用丹 溪举胎法∶令稳婆香油涂手举胎起,则尿自出,以暂救其急。然后以四物汤加升麻、人 参、白术、陈皮煎服。服后以指探吐,吐后再服再吐,如此三四次,则胎举而小便利矣。
如不应,则是有饮,用五苓散加阿胶以清利之。
\x四物汤\x(方见首卷)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子淋证治属性:\x加味五淋散\x 子淋频浊窘涩疼,五淋栀苓归芍芩,甘草再加生地泽,车前滑石木通寻。
【注】孕妇小便频数窘涩,点滴疼痛,名曰子淋。宜五淋散,即黑栀、赤茯苓、当归、
白芍、黄芩、甘草,加生地、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以清热而利水,则小便自通矣。
<目录>卷三\胎前诸证门<篇名>激经、胎漏、尿血总括属性:妊娠经来名激经,胎漏下血腹不疼,若是伤胎腹必痛,尿血漏血要分明。
【注】妇人受孕之后,仍复行经者,名曰激经,为血有余。若孕妇无故下血,或下黄 汁豆汁而腹不痛者,谓之胎漏。若其胎已伤而下血者,其腹必疼。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