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3-妇人规-第52页

\x麻仁丸\x(见《古方八阵·攻阵》)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芝麻(四两研取汁) 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 大黄(五两) 山栀(十两)
上为末,炼蜜入麻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汤下。
\x济川煎\x(见产后大便秘涩)
\x解肝煎\x(见安胎)
\x化肝煎\x(见崩淋经漏不止)
\x抽薪饮\x(见血热经早)
\x大厘清饮\x(见白浊遗淋)
\x抑扶煎\x(见《新方八阵·热阵》)治气冷阴寒或暴伤生冷致成泻痢。凡初起血气未衰,脾肾未败,
或胀痛,或呕恶,皆宜先用此汤。此胃关煎表里药也。宜察虚实用之,其有寒湿伤脏,霍乱邪实者,最宜用此。
浓朴 陈皮 乌药(各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炮一、二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滞痛甚者,加木香五、七分,或砂仁亦可。如血虚多痛者,加当归二 钱。如寒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半。
\x和胃饮\x(见经期腹痛)
杨氏 \x丁香茯苓汤\x(见《古方八阵·热阵》)治脾胃虚寒,宿食留滞,痞塞疼痛,气不升降,
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 橘红 茯苓(各一两半) 丁香 附子(制) 肉桂 砂仁(各五钱) 干姜(炮)
木香(各一两)
每服四钱,水一钟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x廓清饮\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三焦壅滞,
胸膈胀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气实非水等证。
枳壳(二钱) 浓朴(一钱半) 大腹皮(一、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钱) 萝卜子(生捣一钱,
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此) 茯苓(连皮用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陈皮(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内热多火,小水热数者,加栀子、木通各一、二钱。如身黄小水不利 者,加茵陈二钱。如小腹胀满,大便坚实不通者,加生大黄三、五钱。如肝滞胁痛者,加青皮。如气滞胸腹疼 痛者,加乌药、香附。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x苓术二陈煎\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等证。
猪苓(一钱半) 白术(一、二钱) 泽泻(一钱半) 陈皮(一钱) 半夏(二、三钱) 茯苓(一钱半)
炙甘草(八分)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钱。
\x六安煎\x(见产后喘促)
\x括痰丸\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一切停痰积饮,吞酸呕酸,胸胁胀闷疼痛等证。
半夏(制二两) 白芥子(二两) 干姜(炒黄一两) 猪苓(二两) 炙甘草(五钱) 陈皮(四两,
切碎用盐二钱入水中,庄浸一宿,晒干)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许,滚白汤送下。如胸胁疼痛者,加台乌药二两。
补气以行气之剂,如圣愈汤、参归汤、七福饮,皆能调心气之虚滞。五味异功散、参术汤能理心脾之气虚 不行。独参汤、参附汤能助肺以行五脏之治节。若脾胃气虚而滞者,惟六君子汤、归脾汤为宜。脾胃虚寒而滞 者,必温胃饮、理中汤、五君子煎最佳。若虚在脾肾阴分,气有不行而或为痰饮、或为胀满、或为呕吐腹痛 等证,非理阴煎不可。若虚在血中之气而为滞为痛,微则四物汤,甚则五物煎、决津煎、大营煎方可。若肝肾 寒滞,小腹气逆而痛者,必暖肝煎以温之。若脾肾气虚,门户不要而为滞为痛者,必胃关煎 以固之。若元气下陷,滞而不升者,宜补中益气汤、举元煎以举之。若元气大虚,气化不行而滞者,
必五福饮、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或六味回阳饮以培补之。以上皆补气行气之法也,亦不过为之筌蹄 云耳。而此中之用,诚有未可以言悉者。然常人之情,尤为气之滞者,惟破之、散之为宜,而反云补之必 不然也。不知客之强者,以主之弱;邪之胜者,以正之虚。凡今人之病,虚者最多,而用补者最少,治与病 违而欲以药济人,盖亦罕矣。即余以多虚少实谆谆为 言,而人亦未信,姑以人事喻之,其或可晓然乎。夫人之虚实,亦犹人之贫富,气实者若富翁,气虚者若贫 士。今人于千百中而富者其几?舍富之外,尽贫人矣。其多其少,即此类也。又有华其貌而罄其室者,人多难 测,亦此类也。但贫人之情,可益不可损,增一分犹然未足;削一分其窘何堪?使以潜消暗剥之术而加之,贫 寒窘乏之士阴移人祚,而人不之觉,亦甚堪怜矣。此道以仁为术,其可不以此为心乎?嗟乎!人生以气为主,
得气则生,失气则死。夫智者知人之命,不智者知人之病,若强不知以为知,而徒资便给,以人命为 尝试者,则其概可知矣。
东垣 \x圣愈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血虚心烦,睡卧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