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3-妇人规-第16页

少用) 人参 (二、三钱或五、七钱酌而用之。)
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者,加陈皮一钱。
\x《良方》黄龙汤\x(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若或怒、或劳,火由内生,其人多汗而无表证者,宜保阴煎、清化饮、当归六黄汤之类加减主之。
\x保阴煎\x(见血热经早)
\x清化饮\x(见血热经早)
\x当归六黄汤\x(见《古方八阵·寒阵》)治盗汗之圣药。
当归 黄 (蜜炙各二钱)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
水二钟煎服。
若病虽渐愈,但元气素弱,而热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补阴益气煎,或补中益气汤。若脾气素弱,宜归 脾汤;血气俱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庶无误矣。
\x补阴益气煎\x(见《新方八阵·补阵》)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 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 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人参(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山药(酒炒二、三钱) 熟 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此不必用)
柴胡(一、二钱,如无外邪者不必用)
水二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x补中益气汤\x(见经不调)
\x归脾汤\x(见经不调)
\x十全大补汤\x(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若血热多滞者,宜小柴胡汤加丹皮、红花、当归。
\x小柴胡汤\x(见崩淋经漏不止)
<目录>上卷\经脉类<篇名>辨经色属性: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虚实,亦可以察寒热。若血浓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 概之易知者也。至于紫黑之辨,其证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误亦甚矣。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
不分虚实,便谓内热之甚,不知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内热。紫而兼黑,或散或薄,
沉黑色败者,多以真气内损,必属虚寒。由此而甚,则或如屋漏水,或如腐败之宿血,是皆紫黑之变象也。
此肝脾 大损,阳气大陷之证,当速用甘温,如理阴煎、理中汤、归脾汤、四味回阳饮、补中益气汤之类,单救脾土,
则陷者举,脱者固,元气渐复,病无不愈。若尽以紫色作热证,则无不随药而毙矣。凡肠 便血之属,无不皆 然。学人于此,最有不可忽者。
\x理阴煎\x(见血寒经迟)
\x理中汤\x(见血虚经乱)
\x归脾汤\x(见经不调)
\x四味回阳饮\x(见《新方八阵·热阵》)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炮干姜(二、三钱)
水二钟,武火(即较旺之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x补中益气汤\x(见经不调)
<目录>上卷\经脉类<篇名>血枯经闭属性:《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也。”
《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奔者,死不治。”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肾脉微涩为不月。”
血枯之与血隔,本自不同,盖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也。阻隔者,因邪气之隔滞,血有所逆也。枯 竭者,因冲任之亏败,源断其流也。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后,则未有不闭经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
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咳嗽,或以夜热,或以食饮减少,或以亡血失血,
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即无非血 枯经闭之候。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克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 混,又孰有能阻之者?奈何今之为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 通利为事,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血既枯矣,而复通之,则枯者愈枯,其与榨干汁者何异?为不 知枯字之义耳,为害不小,无或蹈此弊也。此之治法,当与前血虚、肾虚二条察而用之。
寇宗 曰∶夫人之生,以血气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血气者。若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度,
多致劳损。男子则神色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气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 病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
若五脏传遍,则必至于死。此一种于劳中最难治。盖病起于五脏之中,无有已期,药力不可及也。
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然后用药扶接,如此则可得九死一生。举此为例,其余诸方,可按脉与证而治之。
张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