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四物加黄连、丹皮。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行腹痛宜调气属性:戴元礼曰∶经事来而腹痛,不来腹亦痛,皆血之调故也。欲调其血,先调其气,四物加香附、吴茱,或和 气饮加吴茱。痛甚者,加玄胡索汤。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行体痛属于血气不足属性:《产宝百问》曰∶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或外亏卫气之充 养,内乏荣血之灌溉,血气不足,故经候欲行,而身体先痛也,趁痛散主之。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水过后腹痛属于气血两虚属性:朱丹溪曰∶经水过后作痛,是气血俱虚也,宜八珍汤。亦有虚中有热,经后亦作痛,宜逍遥散。亦有经行 过后,腹中绵绵走痛者,是血行而气滞未尽行也,四物加木香。
《准绳》按∶经后腹痛为虚,明甚。若脉不数,证不显热,未可断其为热也,八珍为宜。有热,方以逍遥散主之。
慎斋按∶以上八条,序经行腹痛,有寒热虚实之分也。主于风冷寒湿者,经文与良甫、伯仁之论是也。主 于血涩气滞者,海藏、丹溪之论是也。若经行后腹痛,是有虚无实,有寒无热矣。而丹溪则又兼热与气滞论病 机,不可不审。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行潮热有内伤外感虚实之分属性:李氏曰∶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于虚。潮热无时,为外感,属于实。虚者大温经汤,实者四物加柴、
芩。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行客热属于体虚外热之加属性:《大全良方》曰∶经行客热者,因体虚而将温过度,外热加之,非脏腑自生,故云客热。其状上焦胸膈之 间,虚热、口燥、心烦,手足壮热是也。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行后发热目暗属血虚属性:《女科撮要》曰∶有经后发热倦怠,两目如帛蔽。夫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而五脏皆为失 所,不能归于目也。用补中汤、归脾汤,专主脾胃而愈。凡发久者,阳气亦自病,须调补之。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经行有潮热、客热、发热之证也。经行潮热、客热,兼虚实论。若经后发热,则是 血脉空虚,阴虚不足,为有虚而无实也。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行泄泻属于脾虚多湿属性:汪石山曰∶有妇人经行,必先泻二三日,然后经下,诊其脉皆濡弱,此脾虚也。脾主血,属湿,经水将动,
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营运其湿,以参苓白术散服之,月余而经行不泻矣。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行白带属阳虚陷下属性:缪仲淳曰∶有月水过多,白带时下,日轻夜重,泄泻无时,亦属下多亡阴,宜作血虚论治,服四物益甚,
始悟此病正合仲景阳生阴长之法。夫经水多,白带时下,又兼泄泻,皆由阳虚陷下而然,命曰阳脱是也。日 轻夜重,盖日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血亦无凝滞之患,故日轻。夜则阴旺,而阳不得其任,失其健运之常,
血亦随滞,故夜重,以 参、术助阳之药服之。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经行有泄泻、白带之兼证也。经行中兼见之证不一,而腹痛、发热、泄泻、白带四 证,则常有之。四证见其一,皆足以致经候不调之病,故以此序于月经不调之后。但月经不调,而不加意审治,
势必渐至于不月而经闭,有血枯之候。故即以女子不月、经闭、血枯诸论集于下,此序书之原委也,读者不可 不知。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论女子月事不来属于胞脉闭属性:《素问》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 来也。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经论女子不月属二阳之病属性:《素问》曰∶二阳之病,发于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奔者,死不治。
慎斋按∶以上经论二条,序女子不月,一属于胞脉之闭,一属于二阳之病也。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女子不月属心脾病宜治心火养脾血属性:张洁古曰∶女子月事不来者,先泻心火,血自下也。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 传为风消。太仆注曰∶大肠、胃热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则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则味不化,味不化则 精不足,故其病不能隐曲。脾土已亏,则风邪胜而气愈消。又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属于心,络于 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五补丸、卫生汤,治脾以养其血。
<目录>卷一\月经门<篇名>女子不月属肠胃病及于心脾论属性:王安道曰∶二阳,足阳明与手阳明脉也。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发于心脾,犹言延及心脾也。虽然,脾胃为 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肠与心,本非合也,以大肠而及 心,何哉?盖胃为受纳之府,大肠为传化之府。食入于胃,浊气归心,饮入于胃,输精于脾者,以胃之能纳,
大肠之能化耳。肠胃既病,则不能受,不能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