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 慕,故其民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合于道数 ,故皆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是以人之寿夭在于撙节,若消息得所,则 长生不死,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岐伯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 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力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 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名异,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 聪明,身体强健,年老复壮,壮者益理。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能纵欲快志,
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为变,则 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毋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则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毋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 飧泄,则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 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毋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则奉生者少。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故喜怒不节,寒暑失度,生乃不固,人能 根据时摄养,故得免其夭枉也。
仲长统曰∶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外家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 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宴内不出,游外不返。王公得之于上,豪杰驰之于下,
及至生产不时,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既出胞脏,
养护无法,又蒸之以绵纩,烁之以五味,胎伤孩病而脆,未得坚刚,复纵情欲,重重相生,
病病相孕,国无良医,医无审术,奸佐其间,过谬常有,会有一疾,莫能自免。当今少百岁 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
抱朴子曰∶或问所谓伤之者,岂色欲之间乎?答曰∶亦何独斯哉。然长生之要,其在房 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若年当少壮,而知还阴丹以补脑,采七益于 长俗。(一作谷)者,不服药物,不失一二百岁也,但不得仙耳。不得其术者,古人方之于 凌 杯以盛汤,羽苞之蓄火,又且才所不逮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深忧重恚伤 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患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 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 阳不交伤也积伤至尽,尽则早亡,尽则非道也。故养性之士,唾不至远,行不疾走,耳不极 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 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不欲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 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 大热、大风大雾皆不得冒之。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咸 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亦不即觉也,谓久则 损寿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俯仰之方,祛 疾闲邪有吐纳之术,流行营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然后先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养性之理尽于此矣。
夫欲快意任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极情肆力,不劳持久者,闻此言也,虽风之 过耳,电之经目,不足喻也。虽身枯于留连之中,气绝于绮纨之际,而甘心焉,亦安可告之 以养性之事哉,非唯不纳,乃谓妖讹也,而望彼信之,所谓以明鉴给 瞽,以丝竹娱聋夫者 也。
魏武与皇甫隆令曰∶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此盛事也。所 服食施行导引,可得闻乎?若有可传,想可密示封内。隆上疏对曰∶臣闻天地之性,唯人为 贵。人之所贵,莫贵于生。唐荒无始,劫运无穷。人生其间,忽如电过,每一思此,罔然心 热,生不再来,逝不可追,何不抑情养性以自保。惜今四海垂定,太平之际又当须展才布德 当由万年。万年无穷,当由修道,道甚易知,但莫能行。臣尝闻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
而甚丁壮,言人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